立足数学现实 构建活动经验

2019-06-03 09:10周艳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基本活动经验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周艳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数学现实,通过在活动中获取,在探究中提炼,在应用中形成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地构建活动经验,形成基本思想和基本技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活动经验;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8版)》中将“积累活动经验”作为第4点单独提出,足以看出对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经验更加重视,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应对这一方面的认识更加深刻。在学习和实践中,筆者发现立足于数学现实,能够有效地构建活动经验,形成基本思想和基本技能。

一、直接经验在活动中获取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与数学活动关系密切:数学活动为经验的生成提供条件,经验的生成依赖于数学活动,数学活动的质量影响着活动经验的获取。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数学现实,即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有效思考,以此促进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

1. 把握数学现实

把握数学现实,就是准确把握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最近发展区”。已有经验影响着现在经验获得的程度,现在经验终将变成已有经验。由此看出,经验具有连贯性、个性化特点。

例如,教学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数位对齐,从右边算起。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片段——

师:一支钢笔8.99元,一支水笔3.5元,它们一共多少元?你能用竖式计算8.99+3.5吗?

生1(出示竖式):我是这样计算的。

师:你们同意他的做法吗?

生2:我不同意,他是末尾对齐的。

师:生1,你说说看,你为什么这么做?

生1: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就是末尾对齐,所以小数竖式计算我也这样做的。

生3:整数的末尾都是个位,可以末尾对齐。生1的竖式表示把9分和5角相加。

师:生1,你听懂生3的意思了吗?

生1:我知道了,不管是整数还是小数,我们都应该将相同数位对齐。8.99元就是8元9角9分,3.5元是3元5角,分和分相加,角和角相加,元跟元相加,满十进一,这样应该是12元4角9分。

生4:还可以按照数的组成来想,8.99里面有8个1,9个0.1和9个0.01,3.5里面有3个1和5个0.1,合起来就是12个1,4个0.1和9个0.01,也就是12.49。

生5:如果按照数位顺序表写的话,更是一目了然。

师:这三种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

生6: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生7:整数计算是末尾对齐,小数计算是把小数点对齐再计算。

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时,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认识了小数的意义以及用生活经历解释付钱的实际问题,这些都是小数加减法的已有经验和最近发展区。教师利用这些认知基础,找准交流的起点,建立了新旧知识的有效联系,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最终在“最近发展区”生成了经验。

2. 促进有效思考

只有活动的经历,没有有效的思考,就没有真正获得必要的活动经验。只有经历了“发现”“思考”“再发现”的探究过程,才能调动积极的思维,培养深度思维习惯。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公式”时,教师鼓励学生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学生已经能够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跟长方形面积相等,但是此时教师不能急于总结面积公式,让操作流于形式。这时,我们可以增加一个“寻找变与不变”的环节。

师:刚才大家通过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切,再平移,拼成了长方形。观察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和现在的长方形,思考一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1:形状变了。

师:从变化中我们还要善于找不变。

生2: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长方形的长。(教师板书:底不变)

生3:长方形的宽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教师板书:高不变)

生4:还有面积也不变。(教师板书:面积不变)

师:因为底、高、面积都不变,所以我们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现在你理解为什么要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了吗?数学新知识总是能转化为旧知识来学习的。

在寻找“变与不变”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不光停留在直观操作中,还能认识到我们的转化操作的根源,以达到心理与身体上的同化。

二、数学经验在探究中提炼

在学生观察、比较、辨析、归纳等环节中,学生的数学经验由直接变为间接,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从无意识到有价值的数学化经验。

1. 在观察辨析中积累经验

数学观察,不仅是对过程的直接观察,还包括对已有事物进行重组再加工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观察辨析,以此提升直接经验,修正错误经验,形成理性经验。

例如,按比例分配和正比例学完后,设计一题多解的题目,促使学生横向比较,拓宽思维,丰富经验。

师:一种糖水,糖和水的重量比是3∶100,如果糖水中含糖9克,那么水重多少克?

生1: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9÷ × =300(克)。

生2:我是这么算的,9÷3×100=300(克)。

师:能解释一下你的列式依据吗?

生2:我是按照整数乘除法的意义来列的。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3:9× ,糖和水的重量比是3∶100,那么水的重量就是糖的 。

生4:还可以用正比例解,9∶x=3∶100。

这样的一题多解,巩固了新旧知识,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拓宽了思维的广度,积累了经验。

2. 在比较归纳中提炼经验

对特例进行归纳时,经验能够“再现”,遇到同类型的情境时,已有的经验被调动,从特例中归纳出来的经验便能在一般例子中被运用。

上述这道一题多解,学生能用按比例分配、整數乘除法的意义、正比例、倍比等四种方法来解决,但是遇到类似题时,学生们几乎都是利用乘除法的意义来解决的,教师让大家究其原因。在归纳比较反思中,使用乘除法意义来解题的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解题经验得到优化,核心经验得以凸显,形成了一般化的方法。

三、数学思想在应用中形成

活动经验在不同的应用中逐步条理化,通过“数形结合”,化繁为简。最初由实物、情境、直觉等组成的活动经验会逐步变成经过加工的更抽象的数学思想。

例如,下面两题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这个单元的内容——

  

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数一数、议一议等发现:3个点能画3条线段,4个点能画6条线段。4个点画线段时出现了遗漏和重复现象,教师引导讨论:怎么样画线段既没有重复又没有遗漏?经过思考,有学生发现4个点画线段时,通过第1个点最多能画3条线段,然后第2个点能再画2条线段,第3个点能画1条线段,所以合起来就是3+2+1=6(条)。

按照这种思路,孩子们顺势画出了5个点、6个点中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分别最多能画4+3+2+1=10(条),5+4+3+2+1=15(条)。(图6)

借助图形,所有的孩子都能不重复不遗漏地画出线段。

这时,教师提问:如果有20个点,能画多少条线段?30个点呢?还这样画吗?结果大家都认为点太多了,画起来麻烦。

师:观察刚才你画的三个图,4个点时,从第1个点出发,最多画几条线段?5个点、6个点呢?在头脑中开始画出7个点,最多能画多少条线段呢?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1个点最多画6条线段,依次是5、4、3、2、1条,一共是21条。

师:所以,20个点的话,依次就是——?

生:19、18、17、16……2、1,这么多加起来。

师:30个点呢?

……

这个环节中,孩子们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被充分激活,将四年级的题目拿过来讨论,经历了“数形结合”“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通过画图、推理等策略,最终形成了理性的数学活动经验,有利于形成知识体系。

总之,数学活动经验作为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立足于数学现实,在活动、探究、应用中构建数学活动经验,以此促进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基本活动经验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习得刍议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培养策略谈
关注课堂教学,落实“四基”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层层推进,落实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目标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