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2016-12-24 08:39吕卓健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儿童视角学前教育

吕卓健

摘要:在我国学前教育中,处处存在“为了儿童”的教育。随着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基于儿童”的理念呼之欲出,要求基于儿童的体验、基于儿童的视角、基于儿童的社会文化处境。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有着很大的影响与作用,离开了环境创设,幼儿的游戏与活动就无从谈起。所以,在“基于儿童”的理念上对幼儿园环境创设进行探讨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与教育。

关键词:儿童视角;幼儿园环境创设;学前教育

随着近些年社会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2012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幼儿园环境创设逐渐成为学前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是幼儿园进行高水平游戏与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了解幼儿兴趣与特点的窗口。但是在环境创设中,人们总是被“美景”吸引,而忽略了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影响与作用。环境创设的最终目的是支持幼儿活动,让环境与教育相融合。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在“基于儿童”的理念上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与教育。

一、基于儿童的内涵

“基于儿童”是在“为了儿童”的基础上提出的。“为了儿童”是我国本土化的理念,在教育中经常出现“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这样的表述,一直以成人的视角去裁剪儿童的世界。所以,“为了儿童”仅仅是“以儿童为本”的一个表象。而“基于儿童”是把教育的起点锁定在儿童,是“以儿童为本位”的价值取向。“基于儿童”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基于儿童的体验

在进行教育活动时,教师所凭借的往往是来自各个教育专家所写的幼儿园教材为唯一资料以及依据。他们依照书上的理论关注了儿童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以及动作技能、情绪发展、社会性技能、读写能力和数概念等方面的发展特点。这些也的确是“基于儿童”的应有之义,但是仅以此为教育的出发点,而忽视了每个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体验,就变成了“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而不是真正的“基于儿童”。因此,学前教育应以儿童为本位,以儿童的体验为本体价值,他们所有的发展都应基于体验的基础上,让他们在体验的过程中成长。

(二)基于儿童的视角

研究者把儿童的视角分为两类,一类的主体是成人的教育者。成人的教育者具体来说就是指眼里有儿童,在教育活动中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关注与理解儿童,那么这样的教育者就是具备儿童视角的表现。而另一类的主体则是儿童,具体是以儿童自己的感受、体验以及观察周围世界的角度和立场为主。相比而言,“成人的教育者”所表征的是教育者“自外而内”地探寻和理解儿童内在体验的自觉意识,“儿童”所表征的则是儿童自己“自内而外”地认识和体验外部世界的主观能动性。

(三)基于儿童的社会文化处境

每个儿童来到世界都存在于具体的社会文化处境中,自然而然的也就接受了这种社会文化所带来的一切。这种社会文化处境,不仅是每个儿童生活和发展的背景,也是直接造就儿童一切的社会基因。如在我国,儿童天性活泼好动,同时其情感较为简单,对于是非对错还没有很强的分辨能力。在幼儿园生活中,难免会出现行为错误,这就需要教师采用一定的惩罚手段来端正儿童的认知,培养正确健康的行为习惯。但是国外学者认为在儿童教育时会面临着一定的矛盾,惩罚手段对儿童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损害,容易让儿童意志消沉,并产生叛逆的心态。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文化的差异性,注重每一个儿童所生活的社会文化处境,并基于这种差异性因材施教。

二、 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 误判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主人翁”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以及学习的场所,一切的幼儿园环境创设都应围绕“以儿童为本”的理念。而在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际操作中,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对环境进行创设,幼儿只是成为教师在创设实施中的“工具”,完全忽略幼儿的想法、兴趣以及对环境的接受能力。如在粘贴幼儿的作品时,只考虑了专家和家长这些成人的因素,而忽略了幼儿的身高条件以及所创设环境的最初与最终的目的与意义,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幼儿的选择权自然也不会存在,而教师的决策权却越来越高。

(二) 忽视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教育”

幼儿园环境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是静态的,包括场地、设施以及自然条件等;精神环境是动态的,包括师幼互动、同伴关系等。而在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际操作中,幼儿园重视物质环境,而忽视精神环境。除此之外,在物质环境创设中,由于对其认识不清,只能具备物质设施,而不在意每个环境构设的不同意义。因此,环境的创设效果也得不到发挥。精神环境更是因为不直观、看不见、摸不到等特点,幼儿园从而不会投入过多的时间、精力以及金钱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方面考虑。

(三)误解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美”

幼儿园环境创设除了对幼儿有教育作用,还要培养幼儿美感。而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际操作中,不能将二者兼顾。要么过于注重教育,要么过于注重美感,二者都会降低幼儿对环境的接受能力。如幼儿园经常用多种明亮的颜色来装饰幼儿园,主观上认为幼儿喜欢。但是事实上,过多颜色会使儿童的视神经和情绪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进而引发审美疲劳,降低儿童的学习效率。还有一种方式是把幼儿园的墙体以及教室的空间填满,主观上认为提供的设施与材料齐全以及美观。实际上,这种“美观”从本质上,不是为幼儿服务的,而是为专家和家长服务的,是为宣传自己的园所服务的。

三、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一)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主人翁”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要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保持游戏和情感的互动,幼儿园可以增设故事表演的环境因素引导,让儿童自发组织游戏,增强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让每一个儿童都开心地参与游戏。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儿童自主摄影,用相机拍下幼儿园中自己喜欢的地方;或者让儿童用画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地方;再或者让儿童扮演导游角色,带领客人老师参观幼儿园,自由决定参观内容、地点等,并做出介绍。这些方式可以很容易把环境创设中儿童的视角表现出来。

(二)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教育”

1.为儿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幼儿园环境创设要展示其教育意义,儿童对于新生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科学的环境元素搭配可以挖掘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其融入到环境空间中,并主动思索环境中蕴含的人生道理。幼儿园环境创设还讲究色彩、游戏、物品摆放、标语设计的统一,儿童游戏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长期的物质或者言语暗示会潜移默化影响其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很多幼儿园环境创设都采用标语或者图画进行点缀装饰来展示其教育意义,例如可以在低于一米的墙壁上张贴孔融让梨的连环图画,并让儿童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人物角色扮演,以游戏的方式向儿童讲述一个尊老爱幼的故事,其所展现的教育意义远远高于口头讲述的故事。另外,儿童在游戏中会经常接触到这些标语和图画,从而不知不觉开始模仿这些健康向上的行为,有利于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塑造。

2.为儿童提供心理安慰。幼儿园环境创设不仅仅要为儿童提供学习、游戏、玩耍的空间,同时也应当重视儿童心理安慰的需要,让儿童在环境中感受到安全、自然、温暖,从而带给儿童心灵修复的港湾。幼儿园环境元素设置应当尊重儿童的意愿和想法,合理协调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安排。所谓的物质环境包括积木、家庭元素、书籍、乐器、沙盘等,这些环境元素要保持多样化,可以让不同兴趣的儿童参与游戏,让儿童沉醉在自我的小世界内,有助于其情绪的表达和情感的宣泄。幼儿精神环境则是要为儿童提供设计故事表演、集体游戏等,让儿童感受到真挚的同伴情感,在游戏中相互帮助、相互鼓励,达到安慰儿童心理的作用。

(三)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美”

幼儿园环境创设要重视色彩的搭配,通常而言,不同色彩带有不同的情绪暗示,红色代表着激情火热、绿色代表生机盎然、蓝色表示忧郁的情绪等,环境创设要实现多元化组合,着重打造温馨、浪漫、安全的色彩空间,用色彩世界来展示情感世界的多样性。环境色彩搭配还具有美感激发作用,有利于培养儿童美术修养和色彩感,教师在环境色彩设计时要从幼儿的视角出发,让儿童进行环境布置,尊重儿童个性色彩偏好,这样既能用色彩缓解儿童的情绪,还能培养其色彩感知能力。

除此之外,幼儿园环境创设并非越满越好,而应给幼儿“留白”的空间。“留白”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进行选择和创作。因此,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应让幼儿在“留白”处大胆“补白”。

综上所述,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要尊重儿童的个人意愿和兴趣,重视儿童心理安慰的需要,强化环境色彩的搭配协调,把环境游戏性和教育性结合在一起,寓教于乐,保持儿童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缓解儿童不良情绪,为其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C].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崔玉环.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7).

[3]李召存.以儿童为本: 走向“为了儿童”与“基于儿童”的整合[J].学前教育研究,2015(7).

[4]张虹.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身心健康影响浅谈[J].资治文摘,2012(05).

猜你喜欢
儿童视角学前教育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以儿童的视角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