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宏
【内容摘要】提升思维品质,促进学生全面提升与发展,这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用错误资源,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还能提升学生的思辨意识以及自省能力,使他们的智能与思维得到提升与发展。课堂生成是师生共同碰撞的智慧火花,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宝贵教学资源。教学中,教师应敏锐地捕捉课堂生成的错误资源,利用错误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學生创新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初中语文 错误资源 生成性课堂
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于某些技能与知识从不会到会,从认知片面到认知全面的一个生成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思维错误还是认知错误都是难以避免的。人类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推演、确定之后推翻、再确定的过程。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也是如此。本文就语文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有效利用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巧用错误,积极引导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师对于一些知识点进行提问还是学生进行课堂练习,都有可能会出现错误,这些错误有可能是自身的思维问题,也有可能是对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存在着一定的认知不足和误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将错就错,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对其进行推导和判断,从而逐步在研究与分析中,明确自己的错误,并试着进行有效性改正。例如在教授学生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的时候,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很多学生对于这个也许存在疑问,他们认为在一整句话中,把济南和村庄等比作人,用“卧”字是可以理解的,比作画作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为什么在确定是水墨画之后,为什么还用“也许”这个词。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学生试着把也许去掉,之后再对整个句子进行品读。学生们在进行再次品读之后,终于明白了,作者是想表达我觉得这是一幅山水画,但是我不能确定这是不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因此,用了也许两个字……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还能加强他们对于文本的印象,进而深度理解作者的写作思想。
二、生成错误,鼓励纠错
教与学是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一个动态过程,好的教育方式是学生不断的在自己认知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自身的总结分析、归纳等手段来明确知识,进而将知识纳入到自身的知识系统中。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很多学生习惯了教师讲授,自己被迫接受的教学模式,习惯于依靠教师的细致讲授而获得相关知识与技能。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主动设置一些“错误问题”,从而利用这种错误问题来激发学生的辩证思想,让他们逐步养成思考——验证——获得这样的知识获得模式,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例如在教授学生《木兰辞》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话的时候,我特意将这句话写在黑板上,并为大家进行解释:将军打了很多仗都死了,士兵们却都回来了。解释完毕后,我问大家:“你们觉得战争会出现这种情况么?”听到我的话,学生们开始思考起来……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合作学习小组,让他们在组内各抒己见,大胆辩论,从而明确产生这种错误生成的原因以及避免措施,并获得正确的认知与理解。
三、活用析错,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是用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的一种能力。思辨能力是一种人在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适时、适度、适量地渗透辩证唯物思维,通过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善于思辨,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在答辩过程中开发创造性思维,对事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语文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思辨能力提高的过程,尤其是高考改革对语文阅读的要求,是一个积极主动并不断内化的自主建构的过程。例如笔者开设的课外阅读课《舌战群儒》中,学生甲扮演诸葛亮,另外三个同学分别扮演江东名儒,在表演中,学生甲在表演中突然一激动,冒出了一句网络名言,惹得大家哈哈大笑,甲同学将错就错,在大家的掌声下很流畅地完成了任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者抓住孩子们错误生成中智慧的闪光点,化腐朽为神奇,激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喜欢上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