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摘 要:因为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在错误出现后,不仅要让学生意识到错误,寻找错误的原因,共同寻找改正的方法,教师更要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错误契机,处理好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让这些“错误”成为课堂中的“闪光点”,成为学生获取新知的有效资源,从中锻炼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升教学机智。
关键词:错误资源;教学机智;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7-088-1
一、理解包容,创造和谐民主氛围
心理学家盖耶指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在错误出现后,关键在于要让学生意识到错误,寻找错误的原因,共同寻找改正的方法,以后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学生怕说错、做错,怕挨老师批评,怕同学嘲笑,而感到一种压力感,就不能很好地去探索去创新,所以,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尊重、理解、正确对待出错的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学生才能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发挥得更好。
教学中,我经常这样告诉学生:“课堂是你出错的地方,不要怕,人没有十全十美,老师也会出错,重要的是你能在错误中成长!”给学生营造宽松气氛,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现在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提倡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再想;不同意见的允许随时争论……在这样的保证书下,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切实保护,人格得到了充分尊重。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即使答错题也没有被老师批评的担忧,没有被同学耻笑的烦恼,没有因为被否定而自信心受伤,他们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他们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在教师的正确引导,鼓励下,带领学生从“错误”走向“正确”。让学生在错误面前敢于正视错误,自我反省,增强战胜困难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变废为宝”,在错误中有效反思
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面对这些错误,避而不见、弃之如蔽或反复强调这样的做法,都不能达到防止错误的目的。相反,如果我们将错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引导学生比较、分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意识到错误,寻找错误的根源,共同商讨改正的方法,以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也可以帮助学生从对错误的反思中,提高辨错纠错能力,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中,这部分内容对后面学习《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和《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掌握不好,以后的一图四式题目学生都容易犯错。因为本节课是从前面“一图两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过渡到“一图四式”,是学生初次接触一图四式的知识,要求学生能根据图意正确列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并能表述每到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初步体会加法和减法之间的联系。由一副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学生很快就能写出来。但在写减法算式时,部分学生就觉得有困难了。例如“想想做做”第一题,一幅图上有7辆蓝色的车和1辆红色的车放在一起,要求写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7+1=8 1+7=8 7-1=6 1-7=6。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对减法算式理解不透彻,在前面学习一幅图写两道减法算式时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不仅仅要备书本,更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习惯。在例题教学时要让学生仔细观察例题所写的4道算式特点,明确4道算式都是由三个一样的数字,而且减法算式减号前面和加法的和都是总数8。对课堂上出现这样的错误,教师不能遮遮掩掩,就要让问题暴露出来,把错误的情况拿到全班同学面前讲解,对学生来说印象更深刻了,在练习中这样的错误很少再犯了。
三、及时捕捉,利用“错误”有效引领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自主尝试、开放探究,必然生成比以往教学更多的差错。教师要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错误,处理好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并正确、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中锻炼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教学机智。
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后,学生对“千克和克”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并且建立了一定的表象,但学得怎么样,只有在练习中才能真实反馈出来,一小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还不能灵活运用,写单位名称时错误百出,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如,一个西瓜重4克,小明体重30克,一只鸭重200千克,一头大象重3000克,一辆汽车重1000克……看到这里我已经气得不行,在课上反复强调填写重量单位要联系生活实际,可是还是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错误,于是我灵机一动将错就错,马上在班上把学生的错误编成一段话讲给大家听:“今天早上,体重30克的小明,吃了一个4克的西瓜。妈妈买了一只200千克的烤鸭,吃完了饭呀,一起去了动物园观看一头3000克的大象在表演节目……”学生一开始都聚精会神地听,渐渐地有同学发出了笑声,等到全部念完,教室里笑成了一片。我故作惊讶:“你们笑什么呀?”“200千克的烤鸭也太大了吧。”“3000克的大象还叫大象吗?”“小明30克都没有一只烤鸭重!”学生边说还边比划。教师接着问:“那该怎么改?”“我会我会!”许多同学把手举得老高。教师有意识地让做错的同学回答。这回他们可认真了,仔细考虑后才说出答案。老师然后进行总结:“看来,以后我们填写单位名称可不能这样马虎,不然就会闹出笑话来!”同学们听了纷纷点头,各有所悟。
生活中不是缺乏教学资源,而是没有发现和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学生出了“错误”没关系,关键是教师要把“错误”变成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使课堂更加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