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语境下职业教育领域实施全人教育的挑战、逻辑及模式

2018-05-14 13:37李名梁
教育与职业(上) 2018年9期
关键词:全人教育路径选择职业教育

[摘要]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政治新气象、经济新常态、技术新变革、就业新态势等全新挑战。职业教育领域实施全人教育必须放在新时代语境下加以考量,充分考虑各种环境变量对实施全人教育理念及其模式的深刻影响,同时重点关注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最终做出相对合理科学的全人教育模式与实施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 职业教育 全人教育 路径选择

[作者简介]李名梁(1976- ),男,湖北黄石人,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天津 3002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课题“利益相关者协同整合下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提升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7YJA880042)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17-0005-06

当前,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形势、所具备的条件、所拥有的基础、所处的环境、所追求的目标、所承担的任务以及所提出的要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之初或推进过程中相比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强调,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性工程,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就为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做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全新挑战,在职业教育领域实施全人教育必须放在新时代这个语境下予以全新考量,要充分考虑新时代语境下各种环境变量对实施全人教育理念及其模式的深刻影响;同时,也必须进一步考量全人教育实施过程中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及其影响。否则,在全人教育的模式与路径选择上就可能出现偏差,最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一、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语境逻辑及考量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政治出现新气象,经济进入新常态,技术产生新变革,社会就业也呈现新态势,这些将深刻影响着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思路、模式及方略。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职业教育要切实解决现实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体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反映在职业教育领域即体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技术技能学习需要和职业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技术技能学习需要主要源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以及人民个体对个人全面发展和生活品质提高的向往和追求。上述四个方面要求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生存技能,是国家需要在个人需要层面的具体反映。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发展的结构性失衡以及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相当大的短板问题。其中,在职业教育的纵向层次结构上,短期培训、中职教育、专科层次高职教育、本科应用型教育、专业硕士和博士教育等发展不平衡;在横向的规模结构上,中职与普通高中、高职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发展尚存在较大的差异。整体而言,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在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矛盾,需要不断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更新职业教育理念,建构科学合理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

(二)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教育要及时转变发展理念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的增长速度已经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土地、厂房设备、劳动力以及资源能源投入转变为创新驱动发展,增长结构主要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逐渐转变为第三产业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基本解决商品规模和供给数量不足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产品过剩现象愈益明显,高质量产品供给不足逐渐凸显。因此,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将作为主攻方向,其核心是要充分利用好我国劳动力的质量红利而非数量与规模优势,也就是务必做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变革。在所有的教育类型当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结合最为紧密,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以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人才素质,尤其要担负起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新使命,让更多家庭和个人愿意选择职业教育。

(三)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变革日新月异,职业教育要敢于应对多重挑战

像历史上任何一次工业革命一样,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将给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各个领域带来深刻的变化与影响,我们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工业4.0最鲜明的特征是信息化与智能化,产业的发展更加依赖于知识集成与知识创新,依赖于高技能人才,而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结构性缺失的最主要表现就是高技能人才数量与质量的不足。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适应并满足工业4.0带来的人力资源结构和人才需求规格的变化。对于那些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一线的从业人员来说,其知识储备与知识结构要及时予以调整,职业态度要趋于团队合作、注重效率与创新,思想觀念需要更加多维和多元。随着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他们要对自身具有的传统技能进行必要的保留、创新与整合,同时不断加强高技术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复合性。与此同时,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不断融入职业教育教学与管理过程中,教学手段、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以及与职业教育相关的行为流程和管理流程将面临重置与改造,这就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四)国家战略持续创新与推进,职业教育要主动服务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

从职业教育的发展阶段来看,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主要属于政府主导型,受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影响非常明显,政府也主要是通过政策制定的宏观手段来调控与指导整个职业教育发展。当前,国家正在不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国家战略,职业教育如何利用好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的优势,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专业化程度较深,基于传统工业生产的专业分工与岗位分工,难以适应“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新要求;相对封闭的办学形态,既不利于提供制造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升级服务,也不利于职业教育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办学。职业教育应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减少专业和课程的无效与低端供给,创新和变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增加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

(五)就业市场出现新变化和新趋势,职业教育要适度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经济进入新常态过程中传统行业不断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行业频繁涌现,“互联网+”跨界融合快速发展,就业市场随之出现很多新变化。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基金与证券、交通运输等新经济行业人才供不应求,能源矿产、采掘冶炼、印刷包装、石油化工等传统行业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就业形势相对严峻。传统职业逐渐更替,新兴职业技术含量日益提高,职业更新速度逐步加快,边界逐渐趋于模糊。另外,工作场所更加多元,工作时间更加灵活,工作方式更加人性化。就业市场特别是职业结构的深度变化将极大地影响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开设以及育人模式,職业教育应做好新专业设计与传统专业转型改造,优化专业设置与专业布局,进一步做好人力资源培养规划和新职业分类归类等顶层设计。

二、利益相关者:职业教育发展的逻辑及框架

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就是指受职业教育发展影响,其行为却又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个人和团体。根据利益相关者与职业教育发展的紧密程度,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可分为核心层和外延层,核心层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和职业院校管理者,外延层主要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等。在职业教育领域实施全人教育,其理念与模式必须被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所关注并为他们带来多重增值,能够从多个层面满足他们的价值追求与利益诉求。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要大力满足新时代下国家重大战略的需求以及地方社会经济、行业变革和企业发展的要求,还要从满足职业教育多个利益主体的诉求出发,在政府、学校、社会等多个利益相关者之间构建一个共赢共生的职业教育生态环境,以保证职业教育与利益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当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对全人教育理念及其模式达到一致认同并产生共鸣时,新时代语境下职业教育方可不断走向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一)核心层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及其意蕴

教师既是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执行者,也是一线教学改革的直接推动者与践行者。在日常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最大期望就是在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与管理服务的同时,能够得到受教育者们的价值认同以及必要的物质回报。显然,若在职业教育领域实施全人教育首先就必须得到全体教师的一致认同。无论是全人教育的理念,还是全人教育的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及教学模式,均要依靠教师群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只有当全人教育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实施成效切实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时,全人教育才不会沦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一种短期活动或者一种跟风行为。

学生既是职业院校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的主体,也是实习实训的直接参与者,始终推动着专业、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实现职业教育的价值与根本目的。他们期待通过院校学习与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迁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职业道德与素养,以增加未来职场的就业竞争力。若全人教育被引入职业教育领域后能切实改善和优化现有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并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选择就会从被动转向积极与主动,这一根本性变化就会证明全人教育的可行性及其生命力。

职业院校管理者是职业教育教学活动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的主导者,对职业院校内部的硬件、软件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都具有决定性作用,充分行使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权和调配权。他们期望通过资源的整合利用,不仅能获得广大师生在参与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尊重,而且能赢得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雇主单位的一致认可,从而在职业教育管理过程中获得多种收益,为自身发展创造更为宽广的空间。在职业教育领域实施全人教育,从理念到行动等所有环节的策划、制定、实施及绩效评估活动都由学校管理者来执行,他们会综合考量在学校推行任何一种新兴理念或模式所产生的效应及其成本与收益。否则,全人教育就会遭遇学校行政力量的削弱乃至排斥。

(二)外延层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及其意蕴

政府关于职业教育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本质上都是一种国家行为,其背后均具有深层的战略动机。首先是一种工具理性,就是纯粹从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角度出发;其次才可能是一种价值理性,也就是从人的心灵、道德、自由和个性发展角度出发。但事实证明,只有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动态平衡出发,教育的发展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显然,各级政府要求职业教育既能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能创设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稳定社会,就此实现职业教育的政治价值;又期待职业教育能够通过培养和培训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生产更多一流产品,提供更多优质服务,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经济价值。在新时代语境下,政府更期望通过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培养更多大国工匠,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的提质增效发挥更大效应。职业教育领域若能通过实施全人教育有效满足政府的多重价值需求,就会得到资金和政策支持,从而推动职业教育本身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企业天生就是“经济动物”,寄希望于职业教育能够培养直接为企业所用的员工,毕业生无须经过企业内部培训,实现与企业用工的“零距离”对接,从而大幅度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同时,企业也期待通过与院校的战略合作,高效、便利和低成本地使用职业院校的技术与服务。企业的本质决定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动机与偏好,只有当职业教育切实满足上述诉求时,企业才会做好校企合作。显然,全人教育若能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态度和健全人格,企业就会在校企合作上做出理性选择。

媒体是信息传播、舆论监督、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在现代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中担当重要使命。我国国民对职业教育素来抱有较大偏见,视职业教育为“二流教育”甚至末流教育的陈见经常见诸报端。现代媒体期望通过职业教育的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一方面纠偏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痼疾与症结,以清扫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障碍;另一方面借助职业教育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的广泛传播来扩大自身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全人教育作为一种比较新式的教育理念与模式,若能切实改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媒体一定会予以重点关注和宣传,从而推动职业教育的持续改革与创新。

三、模式及路径:职业教育领域实施全人教育的基本方略

新时代语境下,技术的变革、产业的升级以及社会竞争的加剧,要求职业教育毕业生拥有多方面的能力。学校要改变过去单纯强调学术教育的传统观念,突出课堂外的非学术活动,以推动学生的全面与自由发展。在职业院校,学生除了完成学校规定的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外,基本不会额外给自己增添学习负担。很多学生缺乏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勇于创造的精神,疏于对所学问题进行深层次探究。遇到学习困难时,基本缺乏解决问题的决心、信心与毅力。职业教育越来越偏向就业教育,职业院校非常重视毕业生的就业率,往往忽略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改造和重塑。

全人教育就是要在健全受教育者人格与心智的基础上,让个体生命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与和谐的全面发展,使被教育者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諧发展的“全人”。全人教育既是一种教育哲学,涉及教育的终极目的和根本价值问题,同时又是一种教育实践,着眼于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具体问题。全人教育既关注“以社会为本”,又关乎“以人为本”,旨在实现社会经济价值与人文精神价值的融合与统一。因此,在职业教育领域实现全人教育,并不是要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仅仅懂技术会操作技能的、具有工具价值的“单向度”的人,而是要更加注重发展他们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注重他们的整体发展与全面发展。

(一)职业教育领域实施全人教育的理论模型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与基础教育、成人教育等一样,是培养人的活动,但其特殊性在于职业性。因此,职业教育发展要遵循两个基本规律,即教育教学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发展,让受教育者人人成才、全面成长。遵循教育规律,就是要回归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为根本价值取向上来。产业发展有其阶段性,更新和迭代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顺应产业的发展需求,形成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良性互动的格局,以切实解决职业教育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为此,在职业教育领域实施全人教育,就必须抓住职业教育实施全人教育的根本目标,从探索全人教育的内外部动因出发,深入了解职业教育内部实施全人教育的特点、类型以及模式,找出一个理想的理论模型与实施框架(如下图所示)。

首先,深入把握职业教育进行全人教育探索的原因(Why),这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根本诉求,是职业教育发展内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次,积极探索职业教育领域实施全人教育的模式(How),这既需要尊重职业教育教学的内部规律,也需要遵循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最后,挖掘职业教育领域实施全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what),这既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也是实施全人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职业教育领域实施全人教育的模式及路径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日新月异,职业教育通过实用知识的传授和技术技能的培养,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现代技术的进步,但同时很多弊端也逐渐暴露出发。职业教育过于强化实用知识和技能培养,而弱化甚至忽视文学、艺术、音乐等通识课程的学习。专业教育的过度化和通识教育的弱化,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人文关怀、缺少对周围事物的关心与思考、缺乏对人的内在情感体验与人格的全面塑造,异化为物质生产的工具。在职业教育领域实施全人教育,应该努力实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均衡,实现技术技能素养与人格心智的平衡,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协同以及个人身心的和谐发展。

1.实施“校企合作、内外联动”的全人教育模式。全人教育是针对纯粹的就业教育、知识教育或者技能教育而言的,强调突破传统的学科组织或者知识学习模式,旨在为学生的身心成长和幸福生活服务。这种全人教育模式的实施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强化内外联动,从特色的课程模块出发改变学校生态,培养学生成为完整的人,即人格健全、情感丰富的人。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内在规律的体现,也是职业教育领域实施全人教育的关键点与支撑点,全人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等多个方面以通过选择合理的校企合作模式得以践行。学校可以让学生到企业生产第一线独立承担工作任务,通过在不同工厂和岗位的真实场景的实习实训,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未来岗位的无缝衔接,在工作过程中学习技能技巧,通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锻造他们的职业素养;企业可以入驻学校进行合作办学,参与全人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与软件服务,开展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引进以及技术设备升级改造等,让学生全程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和研发过程,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围绕全人教育的宗旨与目标,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设置和整合职业技能课程与通识课程。“双向互动”的校企合作机制的实施,必将为双方带来“双赢”。

2.实施利益相关者“明确分工、协同参与”的全人教育模式。职业教育领域实施全人教育主要着眼于充分调动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明确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等利益主体在育人过程中的角色和地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并根据学生个体的智力、性格以及身体等多方面的差异给予及时引导和充分激励,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及时激发学生的创新与创造精神,使其成为具有生命觉醒意识、身心和谐发展,懂得爱与感恩的个体。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首先界定各利益主体的职能边界,强调将职业教育领域实施全人教育模式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明确各自分工,协同过程整合。

作为一项教育系统工程,全人教育强调为学生而存在,关注生命和文化培育,浸润内在秩序,这需要政府、学校、媒体、社区和第三方机构等多方利益主体共同参与。政府应通过必要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参与顶岗实习、实习实训过程中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品质。学校应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教学机制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推进“以人为本”全人教育理念的实现,如通过整合和开设适应产业发展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的技能课程和通识课程以及自主式学习方式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策划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成立社团组织来锻炼和健全学生的人格。媒体应通过各种媒介宣传“真、善、美”,倡导教育的责任除了培养人的工具价值,更应该以道德与伦理教育为基础,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唤醒学生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从而营造一个良性文明的社会生态。

[参考文献]

[1]刘宝存.全人教育思潮的兴起与教育目标的转变[J].比较教育研究,2004(9).

[2]谭敏.台湾地区全人教育理念评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8(4).

[3]李名梁.利益相关者视域下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6).

[4]李名梁.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研究述评及其管理策略[J].职教论坛,2014(33).

猜你喜欢
全人教育路径选择职业教育
全人教育理念下医科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管理探析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全人教育视野下的班级教育小组改革初探
高等艺术院校网球教学中塑造“全人”的探讨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