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学校以优化德育生态环境为抓手,充分尊重班主任主体地位,引领班主任队伍通过交流合作、相互滋养,实现以共同愿景为纽带的群体性学习、实践、探究,这将为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德育生态;多元互动;专业成长
一、思想引领,优化认知中助推专业成长
德育生态强调,德育工作一定要有生态观、系统观,其内在及外在 “关系”将滋养学校德育工作有效开展。内在“关系”涵括:学校校长、领导集体直接决定学校德育的发展思路、核心目标、内容设计及评估;班主任是新课改精神的重要实践者,是实现其预期教育目标的关键力量;学生则是学校德育生活的受教育者和被影响者。外在“关系”则涵盖家庭和社会的复杂影响。班主任队伍作为中坚力量,将在其专业素养、工作方法、群体学习探究等实践中,不断适应教育理念更新的要求、学生发展及家庭、社会影响等相关变量。而这种变量需要学校思想的引领,在不断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德育系统实践构建优化中,使德育的整体形态,内在属性、教育价值出现相应的变化,从而助推班主任队伍的专业成长。
二、集结智慧,优化格局中助推专业成长
班主任个体智慧来自对学生问题处理、案例探究、情境体验及学习反思等多个层面。学校引导不同班主任个体组织以共同愿景为纽带的群体性学习、实践探究,形成智慧碰撞、凝结,将产生强大的教育效能。要获得这样的效能,就需要学校优化德育格局,集结班主任团队智慧。通过與班主任自下而上的交流合作、自上而下的实践探究,建立新型的德育核心目标,共建主题教育行动计划、班级特色、实践体验活动等,可以达到智慧提炼、分享交流、共同提升的效果,如分年级分层设计养成教育、人格教育、自助管理、生涯发展规划体系的主题教育行动计划。过程中,以特色班级创建为载体,将班级文化构建与主题教育链接,通过强化“目标定位”“实践到位”“空间升位”“成果立位”的达成要素,分期分阶段集中展示班集体建设愿景、班集体建设措施、班集体建设成果及特色文化等。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构建“自主、实践、情感体验”模式,把弱化的、零散的德育工作通过课程的方式固定下来,使主题实践成为系统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教育行为;以学生的视角和学生的“生活事件”来呈现课程的班会主题和教育案例;以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自主性、感悟与分享、目标达成等为核心内容,构建活动评价体系。通过系统的德育行动优化,教育环节层层叠加,过程中的相互滋养,助推班主任专业成长。
三、多元互动,优化环境中助推专业成长
优化德育研究环境,积极为班主任搭建相互学习、多元互动、成果展示的平台,让班主任在合作型学习、实践、反思中实现专业发展的滋养。如通过“特色班级创建”“主题班会竞赛”等赛事,发挥观摩学习,成果分享的辐射作用;在动态生成中捕捉教育资源,开展专题研讨。在交流中学习,共享与创生,既可提升班主任个体的经验,又可提高教育效益;开展行动研究,逐步将叙事性案例研究、班级管理案例研究、主题行动计划实施探究等系列研讨引向深处。通过探究、总结、收集、归类,不断加强班主任解决问题的能力,变个体资源为积淀性资源、共享性资源,助推班主任专业成长及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尊重发展,优化机制中助推专业成长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在各项制度优化中,给予班主任岗位更多的尊重。这份尊重来自班主任工作所特有的教育性、创造性。班主任的岗位和角色的存在,直接与教师合作、家校沟通、学生发展乃至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息息相关。所以,需进一步确立班主任的主体地位。从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态度和专业人格等方面来规划、构建班主任专业发展机制,为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提供发展的空间;建立与职评、评优对接的激励机制,增强班主任岗位的吸引力。从绩效工资分配、精神奖励到专业职务评聘等层面,给予班主任更多倾斜,让班主任感受到成长后的价值感、成就感。
参考文献:
[1]范丹红.班主任专业成长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宋立文,李志峰.从生态学视角打造德育新格局——访江西省新余市教育局局长廖茂侦[J].中国德育,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