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拥现
摘 要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使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班级文化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的有效平台。通过目标引领、班风建设、岗位体验、榜样示范等形式,结合教育实际,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
关键词 班级文化;责任意识;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7-0047-01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教育不是牵着孩子的手走,而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时刻牢记“责任”二字,一方面以自己独有的人格魅力来感染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教育他们做有道德,有担当的孩子;另一方面主要通过班风建设,学风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内化责任认知,升华责任情感,建立责任理想,形成良好责任意识。
一、在目标引领中明确责任意识
目标具有定向和鼓励作用,能激发学生内在积极性,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倡导,“某某班是我们学习的家园,每一个学生都有责任尽一份力”来引导学生,并把它作为班训贴在教室里,又从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号召他们,时刻提醒学生做有责任心的人。
根据这种目标定向策略,我对学校组织的各种学生活动,都非常重视,因为,这种活动最能产生班级集体意识,培养他们为班级争光的荣誉感,提升学生为班级服务的责任意识。比如,今年三月份,学校举行的春季田径运动会比赛,我班的组织工作非常成功,首先,在赛前,我与班长和体育委员,共同分析了比赛项目的特点,和我班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我们共同得出了,我班学生个人运动项目不占优势,只有在集体项目上多拿分的结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赛前两周,我召开班会,把5个集体项目做了介绍,并分析了我班的学生实际水平,大家一致认同我的看法,把5个集体项目分成5个小组训练,每个小组选一个组长,组长挑选参赛队员,并且明确了训练责任,组长负责训练,组员配合组长认真训练,为了防止出现组员不听组织、闹情绪的现象,我特别强调,组员要有服从意识,我时时监督训练情况,组长利用早晨、中午、下午、体育课等时间,积极训练,出现矛盾时,组长和组员们能够自我调节。训练效果很好,在运动会上,小组成员互相帮助,鼓励支持,并因此建立融洽友爱的伙伴关系。我班的集体项目比赛得分很高,拿了四个第一、一个第二的好成绩,为取得本年级第一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标定位策略,在班级其他方面都可以运用,它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主人,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明确自己在集体中存在的价值和所应承担的责任。
二、在班风建设中形成责任意识
良好的班风有一种无声的感染力量,能在不知不觉中发挥育人功能,对形成明确的集体目标、健康的班級舆论、自觉的纪律意识和优良的学习氛围,都有重要意义。我从两个方面来营造良好的班风。
首先,以主题班会引领。我确定主题班会,一定要针对班内实际问题召开,坚持小而精的原则。比如:“今天,我们怎样学习”,“面对不愿打扫卫生的同学怎么办”“课堂上我说闲话了”、“在集会上,我该怎么表现”等等,这些都是班级内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通过小小的主题班会,学生们在讨论中能够更清楚,正确,深刻地认识这些问题,自觉地把个人行为与班级利益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热爱班级,处处为班级着想的主人翁意识,教会了他们做人做事要有担当的责任意识。
其次,以正确舆论营造良好的班风。好的班风,一般不是看班里最好的学生表现,而是看最差的学生表现。我在班级管理中,把转化学困生作为重中之重,采用学生一对一帮扶,座位前调,教师和学生平等地对待学困生,发现学困生的优点、亮点及时肯定,及时表扬,错误和缺点延后批评,每周班会课上,班长总结中必须有学困生的内容等方式,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张帅爱举手造句,杜雨壕、冯纪云喜欢到黑板上听写生字,马妮娜、代思甜爱劳动了,积极参加体育比赛等等,通过两个多月的努力,这次期中考试,所有的学困生都有了不小的进步,我在教室里经常说,连“杜雨壕都进步了,你还有什么理由不进步”,我的这种做法看似普通,实则很有实用效果,对形成积极,好学、互助的班级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意义重大。
三、在岗位体验中提升责任意识
在工作中,我们都发现,有些道理,教师强调许多遍,学生也懂,但是,学生就是做不到,这种现象,主要是学生缺乏体验,教师讲的道理学生似乎懂,但是体验不深,实则不懂。学生品德需要经过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反复中才能形成。为了让他们在不同的角色体验中感悟内省,提高责任意识。我在班内设了4个班长,一个班长管一个组,四人为一小组,小组设了1个组长,全班55个学生,语文组长11个,还有其他各科组长,算下来全班有近30个组长,每个组长都有自己负责的岗位,同时,每学期进行岗位轮换,使学生接受多角色的实践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事理,不断加强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负责的意识。当然,每次轮换,确实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不少麻烦,但是,我觉得四、五年级的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和学习能力还是有的,我指导上两三次,学生基本上,就能独立自立地开展工作了。通过岗位实践体验,比教师单纯的说教和要求,效率要好得多,教师也省力、省心,学生在不同岗位上感受到自身价值,感受到自己的角色不可或缺,其责任感就会逐渐增强。
责任需要教育,责任感需要培养,但责任更需要我们自身的感悟与理解。让我们高举“责任”大旗,为孩子的未来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