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财会教学改革研究

2017-12-20 06:38王栋
财会学习 2017年24期
关键词:培养方式职业能力

王栋

摘要: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财会教学改革形式进行探究。具体是从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规划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思路,应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建立灵活的考核评价体系三大方面进行探究的。希望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下,高职院校财会教学改革目标、财会教学质量优化等目标顺利达成。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方式;财会教学改革;课程规划

在过去,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还是不加修饰的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文本知识与职业能力混杂在一起,并且知识传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对职业能力缺乏明确的认识。因此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规划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对财会教学改革方式进行探究,现做出如下论述内容。

一、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规划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思路

首先,想要使财会专业的高职生毕业以后能够顺利的实现从事与会计专业相关工作的目标,对财会课程内容有一定的认识与掌握是基础,最终实现学以致用、处理现实问题的目标。当然财会专业学生也应该具备一定的整体素质[1]。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对财会课程实行改革对策之时,应用了新兴设计模式,具体是以职业能力为基点,对课程运行模式进行规划,从而确保高职生专业技能、整体素养同步提升。职业素质是整体素质建设与完善的基础,在校期间的财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与协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操守与相关技术应用要点,以则务会计行业中相关规则为标杆落实各项工作,对国家有关条例法规有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将自体特长在工作岗位中展示出来。其次,在对财会课程设计之时,专业知识的传授,对相关技能的掌握始终是课程规划的重点。教师应该告知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自己所触及的专业知识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动,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高职生应该扎实的掌握现存的财会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科学的应对各类变动情况。具备富足的理论知识与高超的专业技术,也是高职生毕业以后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环境中拥有一片立锥之地的优势条件,可以强化自信心理。最后,做好财会课程专项职业设计工作,专项职业可以被理解为个体在任职期间所必须具备的、本职业特有的技能,也就是财会专业特有的技能,常见的财会核算能力、出纳实务操作能力等,高职生具备一定的专项职业,也是其在岗位竞争中获得优势的保障之一。

故此,加大对传统的财会课程革新力度是极为必要的,构建新兴课程教学模式,这便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进行改革的外在体现形式。具体是以学生未来职业需求为基点,规划出能够培养与锻炼学生职业能力的课堂环境,把岗位知识演变成一个重要的模块进行传授,拉近学生与现实职业距离,培养出具备职业精神与能力的高职生。

例如,教师可以案例教学方法,达到培养与锻炼学生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对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树立关心现实问题的职业品质,同时对其潜质也起到开发的作用。案例分析借助系列性和财会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以文字、数字或两者整合的模式为媒介,鼓励学生自由使用,这是培养他们分析、评估、决策与表达等多项能力的方法,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高职生对未来工作岗位运行模式有一定的认识,树立职业意识[2]。总之专业教师借助列举、剖析案例的方法,能够协助学生对财会基础知识与技能有更为扎实的掌握,动手操作能力也有所提升。例如在企业成本控制内容讲授的教学课堂上,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组织学生扮演本管理者的角色,设身处地的思索与成本核算、管控相关问题、借此方法达到减缩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和企业成本管理实践间距的目标,高职生积极对多样不确定因素全面分析,积极以企业生产、经营与组织结构等方面特征为基点,科学设定成本管控目标,合理选用成本管控手段与编制措施,在这一过程中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也顺利的达成。

二、应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

“工作过程”可以被理解为从获得任务初始时段,继而进行工作直至该项工作全部被完成的过程,故此可以将“工作过程”理念整合进行高职财会课程改革进程中,对教学模式进行有效调整,大体上涵盖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实践中的流程。上述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系统性过程,需要专业教师有选择性将企业真实的工作程序整体性的转移至教学进程中,从而达到真正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达到引领课堂运行模式的作用。为了使 “工作过程”的实用价值在财会课程教学中真正的发挥出来,可以编制一个相对简单的课程项目,具体程序可以做出如下概述:

将学生安置在出纳岗位上进行工作是首要步骤,实质上等同于资金流动,资金流动又可以被细化为资金流入与流出,这一 “工作过程”务必体现出明确化特征。继而设置往来型岗位 “工作过程”,等同于取与收款,在这一流程中计价是不容忽视的环节。然后为财产岗位的工作,具体是收取与处理财产,这项工作结束以后进行计价。最后为工资岗位对工资进行结算月末统一发放工资,税务岗位要对公司税务进行计算并确保费用上缴的时效性,销售岗位需对销售业务进行规划,并且推动销售进程,资金岗位要对资金进行统筹与应用,总账岗位要在月末对企业一整月全部收入与支出进行结算,同时编制报表确保信息录入的详实性。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对企业内部资金流转问题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在课堂环境中把知识学习过程中和现实工作关联在一起,在优质化课堂上获得实训经验,同时也推动了财务课程改革进程[3]。

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他们能够全身心的体会“工作过程”,对工作内容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与掌握,在此过程中他们的职业能力被锻炼与提升也是必然的事实,同时这一教学模式也协助高职院校不断优化财务课程教学质量,教改目标的实现就指日可待了。

三、建立灵活的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强化我国财务会计教学事业发展进程,有研究人员对专业学生进行调查,与此同时对当下教学实况进行全面分析,惊讶的发现过去教学评价仅局限在学生平时成绩以及期末成绩方面上,这不利于挖掘学生潜力以及培养与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当然在这样的考评模式中学生对财会课程知识学习的热情也是极低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丧失了学习兴致,没有自主学习意识,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去应付学科考试,创新思维被培养与锻炼目标的实现就简直是天方夜谭,若这一局势得不到及时的整改,将会对高职财会课程教学质量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那么,有必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构建新兴考评体系,从而确保对学生能力与素养评估的全面性与合理性。

当下,整改考评与考试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考核、考试方法可以被视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也可以被比作课堂教学拓展与深化的产物,所以考核、考试方法的调整与完善演变成财会课程教学改革过程的重要内容[4]。可以尝试应用口试、答辩与现场测试、实务操作相整合的方式,对学生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进行考评,协助他们对理论知识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达到“会用”的学习目的。主动推行寻常测试(专题演讲、案例分析、自山讨论、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相整合的考评模式,对不同时段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测试与评估,力爭客观、整体的将高职生整体素质与能力呈现出来,并处于不断强化的状态中。

四、结束语

综合全文论述的内容,认识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财会教学改革的意义,能够加快学生对知识学习进度,同时整体素质大幅度提升。高职院校财务专业在不断的发展中,还应该积极摸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财会教学改革方法,从而实现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为财务教学事业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颖.基于大数据导向的高校财会教学改革路径[J].商业会计,2016,05:123-124.

[2]刘靖.新时期财会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06:437.

[3]孙伟力,朱甫明.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50:135-137.

[4]孙贻珍.关于中职院校财会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J].人才资源开发,2016,24:173.

(作者单位:宁波广播电视大学余姚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方式职业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修养之初探
小学生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