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文
摘要:目前,高职学生在就业中明显存在“软实力”不足的现状。所谓就业“软实力”是指职业素养、心理承受能力、交流沟通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等。通过对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相关专业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理解及接受程度,并比较不同专业课程中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利用普及以及推广。探讨进一步推进校园公共艺术教育的方法及思路,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学习潜力,丰富学生的实践课堂,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弥补高职生就业“软实力”不足的短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公共艺术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155-02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公共艺术课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6月23日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作为一名高职学生如何在掌握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通过适当的艺术课程的学习实践,如学习艺术课程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很好的去学习了解并学会尊重、热爱自身所从事的工作,如何灵活有效的通过公共艺术的学习手段来促进专业技能的掌握并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心理、人文等综合素质,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的融合,实现人生更好的出彩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作为民政部直属的高等院校,以培养各地区基层民政服务人才为己任,校内各专业也极具民政服务特色,随着各地区学生招生规模日渐扩大,学生生源构成多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社会对专业服务类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针对本校学生今后所从事的部分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对所从事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除了应有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极具爱心、耐心、包容心和责任心。
因此,本研究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例,结合学院服务社会的宗旨,依托众多特色专业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的需求出发,随机抽取在校的各系部学生、如老年服务专业、儿童服务专业、民政服务专业、殡仪专业的部分学生,为主要观察对象,结合学生的家庭、学习背景,今后的就业需求、对学生入学后的课程选择,对公共艺术课的兴趣、参加频率,从专业学习和校园生活两方面出发,了解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理解及接受程度,并比较不同专业课程中对艺术教育的利用普及以及推广。探讨进一步推进校园公共艺术教育的方法及思路。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
二、调查方案的设计
关于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对多元文化理解教育开展情况的调查,编制有关“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对公共艺术教育开展活动”的问卷,抽取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的部分教师及各系部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各系各民族学生的分布情况,专业特点进行问卷调查。
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集中开展了对学生的针对性访谈和开放性问卷调查。为确保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操作性及调查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涉及本校近百名学生,其中包括了如老年服务专业、儿童服务专业、民政服务专业、殡仪专业的各年级及各地区的学生,主要是大一的新生和大三毕业生,选取他们做调查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不同时期学生群体对在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认识现状。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生对公共艺术课程学习意识的调查。学生对艺术课程的学习意识体现了各系部学生对其所学习的专业文化的了解、对艺术学习认识、向往、尊重以及积极的学习心态。
(二)各系部学生入校前是否接触过艺术教育的调查。调查显示95℅的学生在就读大学前并没有接触过专业的系统的艺术学习,学校教育主要以文化教育课程为主,部分学生小学以后就没有上过音乐课。70℅的边远地区的学生从来没有学过任何艺术类的相关课程,没有任何相关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经验,对艺术课程充满着好奇和兴趣,同时有一些紧张和害怕。
(三)同系部的学生群体在公共艺术课程学习理解方面的调查。
1.不同性别学生的差异。在调查中发现男生女生由于性别的差异在对待公共艺术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主动学习艺术领域课程方面,努力练习学习技能上,展示学习效果,传播艺术课堂所学,灵活运用在学习活动中,女生的意愿较强,比率略高于男生。
2.不同系部群体学生的差异。调查发现,不同系部群体学生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首先在艺术课程学习方面,各系部生都有着较强的艺术学习意愿,但不同系部的学生对学习课程的开设,在结合自己的专业所学时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如90℅的儿童服务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已经涉及到音乐、舞蹈、绘画等课程的学习,但仍然对学校是否开展歌曲、舞蹈、绘画、手工等公共课程的开设有着较高的期待和热情。93℅以上的老年专业、民管专业、殡仪专业的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插花、化妆、书法、礼仪、服装设计及搭配的兴趣表现的较为明显。其中民管系婚庆专业的学生在对艺术类课程的传播热情上较之其它专业学生更为积极热情。
3.系部在课堂教学中对艺术教育课程开展的力度。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化及没能有效利用艺术教育资源这一结果与教师的艺术文化教育意识及课堂教授课程内容有着一定的关系。高职教育中,教师在教学中更应注重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特点及学习实际需求出发,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丰富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和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为主要工作任务。
四、总结
对于高职院校中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例进行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如何灵活有效的通过公共艺术教育手段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并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心理、人文等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
(一)公共艺术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校园作为各民族地区学生交流学习的场所,校园文化的包容性,开拓性,创新性影响和指导着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民族学生较多的高职院校,学校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来自于各地区各民族的这一丰富的资源,鼓励民族地区的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民族活动的展示,如在迎新年的活动中,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如藏族学生在庆祝藏历新年的时候就用其独特的庆祝形式,吸引了很多学生的关注和喜爱。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的服饰、歌舞、乐曲、表演都是同学们有兴趣希望能够了解的知识文化。在公共艺术交流活动的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间相互交流、理解和沟通的机会。不同民族的艺术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与内涵值得大学生们在学习之余相互交流。公共艺术教育融合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了学生校园生活内涵的丰富多样。
(二)提升教师公共艺术教育的教育意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如《儿童舞蹈教育》《儿童音乐教育》《婚礼手绘技巧》《婚礼插花》等课程中,教师邀请各民族各地区的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对本民族,本地区的婚俗文化、音乐舞蹈进行实际的展示,讲解、教授。艺术及文化理解教育相结合的课堂运用,既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学生在任务筹备、组织、完成的过程中获得了职业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对学生有了更深的了解,课程的设计也更好的符合了学生的发展水平,课程更加受学生的欢迎。
(三)学生对公共艺术理解教育的提升。教育不仅担负着人类文明传承的责任,更强调不同文化的相互借鉴和吸收,要创设有利于文化传承的学习情境。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学生的需求、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职业,适应现代化高职学生的发展要求,通过共同的学习手段来促进专业技能的掌握并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心理、人文等综合素质,是学生在校园学习中应该掌握的。各地区、各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在知识技能掌握的同时,把弘扬民族文化艺术作为自己的责任。做到有着过硬的职业技能、高尚的品德情操、良好的情绪行为、高雅的兴趣爱好,为就业发展及自身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孟祥玲.提升高职生就业软实力路径探析[J].中国职业教育杂志,2014.
[2]邹文开,冷泉.公共服务类高职教育的需求、特色及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
[3]望月重信.日本最新教育キーワード137(M)第十二版.时事通讯社,2007.
[4]郑娅.民族高校开展多元文化理解教育探赜——基于对少数民族学生多元文化意识的调查[J].
本研究报告系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青年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SGYQN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