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2016-10-20 18:25饶建伟李曌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1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职业能力校企合作

饶建伟+李曌

【摘要】重庆电讯职业学院汽车技术专业于2010年创建并开始招生,并顺利通过重庆市教育局高职专业合格评估。一直以来获得了学院在人力和物力上的充分保障,招生录取分数逐年递增,目前学院汽车技术专业共有在校学生达到近2000人。在专业发展之初,汽车技术专业及其相关学科建设坚持以职业(岗位)需要为导向,以技术技能培养为主线,不断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与专业学科建设。在专业理论教学基础上,强化实训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随着汽车技术的日趋多样化及更新速度加快,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依照专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满足国家提出的发展先进制造业及工业4.0对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为抓手,通过探索新的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工学结合培养方案,建立新的校企合作关系,优化课程设置,并对实训实践与专业教学融合机制的优化等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尤显迫切和重要。

【关键词】职业能力 实训实践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057-02

一、问题的提出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创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办学质量提高的关键环节,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符合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二、问题研究背景

(1)国内汽车增长快潜力巨大,乘用车市场仍将继续扩大

按照目前汽车制造与服务行业的发展情况判断,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加速发展的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将持续增长,国家也将继续出台有利于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加之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的汽车需求增加,预计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2)我国将逐步由汽车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我国是汽车制造大国,近年来国内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汽车企业逐渐涌现,汽车生产核心技术和新技术逐渐为国内汽车研发和制造企业所掌握,出口规模逐年扩大,我国已经具备了由汽车制造大国转变为汽车制造强国的基础。为了实现转变的目标,自主研发制造品牌必将成为政府未来大力扶持的对象。

(3)汽车专业技术岗位缺乏较高水平的技术管理人员及技术工人

随着汽车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我国汽车制造行业技术工人及技术管理人员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掌握却还不能达到实际生产所要求的较高水平。

(4)原有的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使用的方法已不能适应业已发展的生产需求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最为有效的、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当前,对于职业院校培养的各类技能型人才,社会普遍反映动手能力不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适应企业生产的时间较长。这说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或短期见习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生产、运作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选派骨干教师下厂学习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重点依托如长安汽车、东风小康、上汽红岩、潍柴汽车、北奔重汽等生产制造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就业基地。

(3)建立教师能力提升基地。学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掌握岗位技能要求,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了解企业技术发展,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加快学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

(4)在顶岗实习中定岗实习。根据对企业各技术工种和技术管理部门用人条件和不同时间段的用人需求进行调研,同时学生根据对在校学习两年的学生进行面试考核和基本技能考核,安排学生到各部门或岗位进行顶岗实习,把实训课堂搬到车间,实现学生与生产实践的零距离接触,为将来适应生产需求铺设道路。

(5)实施订单培养。学校与企业签定联合办学协议书,学校负责招生,并根据企业用人要求,制定能有效实施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证书后即能由企业接收就业。

(6)生产加工。为企业进行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材料由学校教师带领学生或组织学生到企业完成,这样校企能互惠互利,降低学校办学和企业生产的成本,增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就业能力。

(7)参与到企业的后备人才培训中。利用学校教师资源和资质优势,主动承接企业的工人的技术性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到企业的技改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中,建立同一线良好的相互支援体系,达到互惠互利、互相支援,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

依据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通过对汽车技术专业毕业生工作单位的调研,借鉴全国专业建设示范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的成功经验,确立若干个子课题研究,以主持人所在单位——重庆电讯职业学院为依托,开展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1)广泛听取行业、企业界人士的意见与建议,通过走访和社会行业调查,对国内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的经验和相应的成果进行对照分析研究,通过图书馆、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对所收集到的资料分析整理,以现已形成并运行的模式结构和体系框架为基础,成熟的理论、教育目标为突破口,结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发展规划,提出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策略。

(2)正确认识人才层次与个性差异,进行科学定位。并使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各个要素协调统一,做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

(3)围绕形成在技术应用基础上的汽车技术专业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提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改革的总目标和重点。通过重构整体理论教学体系,重新优化组合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以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内容改革创新教育为切入点,精心设计教学计划。

(4)围绕汽车技术专业特色培养主体意识,积极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通过平时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生产实践活动、执行《双证书》制度等,努力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适应发展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集聚效应。

(5)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开发全国高职高专汽车技术专业特色系列教材,并对部分典型教材开发配套光盘(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主要有:走访调研座谈会法、文献归纳分析研究法、问卷调查实践研究法、借鉴仿效综合法等。运用管理经济信息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大数据提供的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系统地开展课题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

(1)调研市场人才需求,为制定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可靠依据。

人才需求调研方案设计主要有:调研内容设计,调研对象选择,调研实施方式,调研结论:

(2)以调研职业(岗位)动态分布和市场人才需求的分析为基础,以汽车技术专业就业职业(岗位)分析为导向,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以技术技能应用型培养为主线,以专业技术知识为基础,以适应任职的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及职责为目标,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终身教育。

主要有:理论课程体系重构,实践课程体系重构。内容体系科学。特征:高职课程的应用性、实用性、综合性和先进性。

(4)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法,重构高职汽车技术专业的知识平台和能力、素质结构。

(5)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抓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高职教材建设、抓好技术技能实践性岗位教学建设。

(6)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平台,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7)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构建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以第二课堂活动等素质教育体系为突破口,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大力开展创新教育。

(8)创新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教学质量保障新机制,加强教学档案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七、主要创新点

(1)突出高职专业特色,以市场需求调研和汽车技术专业就业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创新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柔性化的多元化需求。

(2)确保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从行业企业调研和职业(岗位)技术技能应用分析入手,创新构建高职汽车技术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

(3)创新“以人为本,外引内培”,加强“产学研”、“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4)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创新教学方法,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引入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教学环节与对学生的考核中。

(5)重构教、研、产、培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

八、结束语

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研究制定新的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设置,开展对实践教学改革及可持续研究。本课题对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创新型汽车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作者简介:

饶建伟(1991.07-)男,籍贯:四川乐山市。重庆理工大学汽车制造专业毕业,技师。现任职于重庆电讯职业学院。

李曌(1987.10-)男,籍贯:重庆开县。重庆理工大学汽车制造专业毕业,工程师。现任职于东风渝安车辆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职业能力校企合作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高职学生个性特征及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