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图片,大作用

2017-05-09 15:35朱立英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低段语文有效学习

朱立英

摘 要:课本插图无疑是教学资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插图对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充分合理利用这一语文资源,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的提升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课本插图;低段语文;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4B-0067-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应该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要多角度、多层次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众多丰富的课程资源中,语文教材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打开每一本语文教材,无论哪个版本,都是图文并茂。这些插图紧扣课文内容,色彩鲜艳、生动有趣,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特别是在低年级学生的课本里,形象直观的插图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中,我们在解读文本的同时,还应研究图文关系,准确把握插图设置的目的和作用,抓住插图使用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充分挖掘、发挥插图这一课程资源的效能。这不仅能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能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等。

一、运用插图,激起兴趣,预测课文内容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方能静下心来探究。低年级学生往往对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插图兴致勃勃,他们拿到语文课本后的第一举动往往是去翻看里面的图片,觉得感兴趣了才会去读读文字。如一年级下册《所见》这首古诗,生字词比较多,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不但朗读起来拗口,而且对其中有的诗句也感到较难理解。本课教学,我没有直接揭题,没有逐字逐句去学习,而是先出示了课文的插图,让学生整体猜测本首诗的大概内容。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图片,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一个小孩子骑在牛背上。

生2:有个小孩子在放牛。

师:对啊,这个放牛的孩子,我们可以称他为牧童。(随即板书:牧童)

生3:我看到旁边有一棵大树。

生4:我还看到树上有知了。

师:知了,还有一个名字,叫蝉。(随即板书:蝉)

师:那你觉得这首诗主要会讲什么事情呢?

生1:小朋友去放牛的事。

生2:牧童去放牛,走到树林的时候,听到知了在叫,想去抓。

……

利用插图,学生能够直接观察到诗中提到的一些景物。在学生的感官得到满足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意,然后才出示整首诗,进行讲解。之后,我又设疑,牧童是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的呢?于是,大家又展开想象。有的说他找到的,有的说知了在不停地叫,叫声引起了牧童的注意。同时,我引导学生观察牧童的神情:眼睛一直看着树上的蝉,说明牧童很想要树上的蝉,从而帮助学生走进牧童的内心。如此以来,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又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古诗内容,准确地把握了牧童调皮、自由自在的形象。因此,借用插图,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推断和探究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益。

二、借用插图,加强理解,突破重点难点

叶圣陶说:“图画不仅是文字的说明,且可以拓宽儿童的想象,培养儿童的美感”。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许多课文插图往往展现的是课文的重难点,解读这些插图,可以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加深印象,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缺乏阅读理解经验,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都会是重难点所在。如果老师利用插图加以点拨,那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二年级上册《我们成功了》这篇课文中,“喜讯传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二年级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不约而同”,更不能理解为什么“北京会变成欢乐的海洋”。于是,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文字下方的插图:

师: 图中有谁呀?

生:……

师: 他们在干什么?

生:……

师:是谁在指挥他们?

生:……

师:他们没有约好,也没有听谁指挥,却一起来到北京城,这就是“不约而同”。(生:点头)

师:猜猜,当时他们的心情?如果你也在其中,你会做些什么?心情又是如何?

这样巧妙地结合插图,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感受,对“北京成了欢乐的海洋”的理解就浅显易懂了,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同时也深化了课文主题,突破教学难点。

三、巧用插图,增强观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文本不仅是课文教材中的文字,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课文中的有关插图也是文本。直观的插图能将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我要的是葫芦》一文中,前后共有两张图画。这两张图画有本质的区别。第一张图片是“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第二张图是“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在揭示主题前,我将这两幅图一起投放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观察这两张图的异同点。学生通过反复观察,将两幅图的不同点一一找出来:葫芦的叶子不一样,葫芦不一样,叶子上没蚜虫和有蚜虫不一样,更重要的是,种葫芦的人的表情完全不一样。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比较而比较,学生通过比较,不仅知道了葫芦健康时和长了蚜虫时的区别,更为学生理解种葫芦的人“吃惊、不明白”作好了铺垫。

由于教材中的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想象和创造,同时補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所以,我抓住这样的机会,对图中的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根据两幅图中人的不同表情,猜猜他当时的心情,他在想些什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种葫芦人的表情、动作,学生们围绕着“吃惊、不明白”给出了画中人物的内心解读。一幅静态的插图,有了内心语言的补充,人物形象便丰满起来,学生们才真正走进了作者的内心,同时也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今后的习作之路打下基础。

四、善用插图,打开思路,利于准确记忆课文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没有识记与背诵,教学和智力发展就是不可思议的。”他的话充分说明了背诵的重要性。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背诵的作用,教会学生记忆、背诵的方法。课文中的插图,既反应课文内容,又突出课文中心,是帮助学生记忆的好材料。如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幅插图基本将全文的内容全部包含,引导学生从近到远,从上到下观察,“小水珠说——小蜻蜓说——小青蛙说——小鱼儿说”。利用课本插图,抓住几个重点词语,进行记忆,学生看图背诵的过程中,已不知不觉将画面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

小学语文课本中每一幅插图都形象、直观地提示着教材中某一方面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桥梁,教学时不可忽视其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让插图走进学生,走进课堂。在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中,我们更要选好使用的时机,充分发挥其功能,从插图入手,把具体的语言文字和形象的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帮助低年级学生克服学习语文的困难,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作好铺垫。

参考文献:

[1]李蔚.如何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背诵记忆古诗[J].语文研究,2015,(1).

[2]黄添基.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教育科研论坛,2009,(8).

[3]刘淼,罗方.语文教材插图效应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建设,2005,(11).endprint

猜你喜欢
低段语文有效学习
童话中的“读”门秘籍
写话,爱上你其实很容易
创设有效的低段阅读教学课堂活动
随文识字,培养低段学生“字感”
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让游戏为小学低段语文拼音教学助力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有效学习的研究
让低年级语文课堂“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