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情境模式

2017-03-24 20:45吴建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兴趣点主动性有效性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学生是这门学科的主体,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學中引入情境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使被动认知变为主动接受,从而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想象的空间,提升学生的智慧培养,加强情感交流以及个性的塑造,真正做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情境模式 有效性 兴趣点 主动性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培养,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爱好,就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这已是教育界不容置疑的结论。本文主要浅析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引入情境模式,以及探讨如何在课堂中引入以点带面的方式进行启发性探析,为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提供有效的借鉴。[1]

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模式的教学是建立在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现代学生发展、年龄和对事物认知度的不同特点,通过建立教师与学生、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情境引入,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点,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可培养性。可以说这是一种融入情感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从学生兴趣点出发激发思维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情境教学模式不同于普通的单调、枯燥的老化教学模式,是一种从认知中充分发掘学生智力,实现愉悦教学的一种良好模式,值得教育教学界崇尚和大面积推广。

一、创建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

情境的创建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学生在心理反应、活动中产生共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则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对此,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要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有什么兴趣爱好点,通过情境氛围的转换,继而让学生成为教师的朋友,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以下是我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真实案例,以此与大家共勉。[2]

一天下午,我刚要去上一堂作文课,天气突变,外面忽然雷声大作,豆大般的雨铺天盖地地下了起来。由于长时间未下雨,学生们面对这突然到来的雨,都感到非常好奇,不时把头转向窗外。面对这一切,我看到学生们都无心听课,灵机一动,何不创建现实的场境,引领学生现学现懂。于是我就干脆请同学们站起来,趴在教学楼的阳台上看雨景,同时我也对她们说:“同学们,谁能一边看雨景,一边说出一些贴切的描写雨景的词句?”

这时候,学生们可真高兴极了,他们说说笑笑,面对大雨,不时引发深思,不时忆起学过的古典诗词,极大地引发了学生们的兴趣点。十多分钟回到课堂后,我请学生们举手发言,真没想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有些还妙语连珠,什么暴风骤雨、暴风雨就要来临了、电闪雷鸣、雷声隆隆响彻云霄……虽然这堂作文课只上了二十多分钟,但让学生们结合了实际情景,让她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大大地激发了她们学习的欲望,于是她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得以加强,学生们写出来的作文真是朗朗上口、感情真挚,情境模式的运用让作文课变得非常生动起来。

所以说,要培养学生们的情境氛围,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对事物有热爱的感知,这样他们才能爱上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与老师视为朋友打成一片,从而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让学生们在爱好中接受了良好的素质教育,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使他们热爱写作,才能让学生们感受到写作是一种乐趣。

二、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

语文是由带有生命的文字构成的。在小学语文课本上,有许多文字与图画是息息相通的,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就要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把课文中的文字与图片实现具体化、真实性,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把他们的参与欲望切入到情境教学之中。

譬如,在课本中的图画面前,其实学生们都看得清楚,感受得也非常真切,故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的美感。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现场情境,运用他们的手势、肢体、语言、动作等进行感知课本上的一切,真正做到人在画中游,画在学生脑海中行走,借此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和求知欲望。当然,教师也要有感情地讲述,先做示范,通过示范的引领作用,以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这样,教学就真正实现了声情并茂,引人入胜的效果了。[3]

记得在小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司马光》的文章,作为教师,是否让学生想一想除了“砸缸救人”,还是有其它办法呢?在这个时候,情境模式的教学氛围可以这样实现:学生们可以分组坐在一起,拿一个人当作掉在缸里的“牺牲品”,其他人当成司马光,大家可以多角度的讨论,通过想问题,寻找动手办法,然后由教师对想问题最多的学生给予鼓励或奖励,这个时候,各小组也可以以小组的方式进行竞赛,学生与学生之间比武,从最大限度挖掘他们想办法、出点子的参与性,进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

最后,教师要做课堂的点评:1、哪些学生的方法最适当,哪些学生的点子最切实?2、通过这个事情引发了什么样的思考?3、是先救人还是先做什么?可引发事件的流程的轻重和主次之分。相信学生带着问题很快理解了文中的小故事,了解了故事中“救人”的外在与内在联系,还懂得了开动脑筋想办法救人的一些深层次道理。

三、语言表现力的关键性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有的教师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肢体的表达外,也充分利用语言的表达力。枯燥的教学是教师在台上讲得多,学生听得少,而富于现代化的素质教育是,教师上台讲的少,而让学生充分表达语言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亲身示范的作用,让学生多一点开口的试讲,甚至可以请教学上台来试讲,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这样,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

例如在教学《再别康桥》时,教师可以着重引導学生感悟语言的表现力。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诗歌:“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为体会这反复出现的“轻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吟咏,并启发想象。

首先,老师在讲台上亲身示范这首诗的意境后,可切身示范,用温和的语感一遍遍带领学生在作者境界想象中讲述。在这个过程中,情感的融入非常重要。比如“轻轻的”,教师在说这个词的时候,可以轻轻地走路,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诗的意境,只有把人融进了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对“轻轻”的理解将是深刻和透彻的.

再来看,“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请学生模仿一下,看看“招摇”是什么样子?思一思,想一想,“招摇”会有哪几种可能?为什么甘心情愿做水草?原来诗人对康桥的深厚的依依惜别的感情,就是这样从诗人的用词中表现出来的,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表现力。

可以说,这种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迪,引导了学生认识的方向性,通过有感情地讲述,学生自然会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接受教师的教学。

四、想象是学习的翅膀

一堂有效的教学课,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还应该延伸到课外,真正把想象当成学习的翅膀,实现教学的升华。

在小学语文课堂里,许多的课文实际上都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联想,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和思维,实现课堂与课堂外的广泛联系。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教育教学是一个常论常新的问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其实教师也可更好地借助音乐,让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给学生们一种想象的空间,从而启动他们的联想和想象。从某一个理论上讲,音乐通过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在表达教学情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悠扬的音乐创造教学的场景,让学生从无味的听试过程中,通过想象,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让被动变为主动,让不学变为好学。

这样,教师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结合起来,教学就能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教学的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方法对了,学生自然会变得主动,增强他们的学习欲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这个时代的需要和要求,是语文课堂教学自身发展的要求,只要我们多开动脑筋,多一些思维的创新,多从情境教育的教学模式作为切入点,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设置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学习和动手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我相信语文教学一定会得以提高,教学自然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宏钧,浅谈情境教学、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J]、2000(6)。

[2] 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 董菊初, 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M],语文出版社,1995。

[4] 陈文强,试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教学.成才之路[J],2013(1)。

作者简介

吴建梅,女、涟源市双江小学小教高级、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兴趣点主动性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兴趣点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高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研究
解析高中语文试卷讲评改革的必要性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兴趣:玩球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