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
摘 要:数学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文章从触发学生数学思维的兴趣点、排顺学生数学思维的网络点、找到学生数学思维的立足点三方面入手,论述如何通过课堂教学高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数学课堂;数学思维;兴趣点;网络点;立足点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2-0085-01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师生共享过程,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锻炼和培养的过程。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不但要遵循数学学科的特点,而且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还有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使得学生的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得到长足发展。
一、触发学生数学思维的兴趣点
兴趣,是人的一种积极丰富而充满活力的心理反应,是人们从事行为、执行指令的推动力。因此,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主要因素。作为教师,必须在数学课堂上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整合教材中的知识序列,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其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比如,学习“按比例分配”时,可先复习“平均分”这一知识点,接着提出新问题:平均分配不合适时怎么办?然后出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兴化服装厂第一车间把生产100套衣服的任务交给王阿姨和孙阿姨,任务完成后要把5000元劳动报酬分给他们,但是王阿姨制作了60套衣服,孙阿姨制作了40套衣服,把5000元平均分给两人合适吗?学生一看便知平均分配显然不合理,那么怎样分才合理呢?这就需要采用“按比例分配”的办法,水到渠成地引入新知识。这样的教学情境,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教学理念,又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二、排顺学生数学思维的网络点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各科教学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尤其是数学学习,环环相扣,教学时既要考虑旧的知识基础,又要联系它在以后知识环节中的铺垫作用。如此,才能使学习的知识点清晰明朗,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地发展,并一步步形成数学知识的互联网络。因此,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的这种思维网络清晰化。还拿“按比例分配”这个知识点的学习来说,从学生学习过的知识点“平均分”出发,设计出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白按旧的知识进行平均分配不合适,那就必然要获得新的知识,从而将学生的思维网络很自然地延伸到“按比例分配”,在学生的知识网络上又增添一个新的知识链接点。因此,数学教学中的思维培养,必须以旧知识为根基,并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网络更加清晰,更加有条理、有逻辑性。
三、找到学生数学思维的立足点
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都是要通过分析、转换、假设、比较等方法联系到已学知识上。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要能根据实际问题巧妙地“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例如:园林工人准备栽种一批树木,计划每天栽30棵,需要5天才能完成。实际栽种时,每天栽种了50棵,请问可以提前几天完成栽种计划?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可知,要知道提前几天完成计划,那么必须求出实际用几天,也就是要知道栽种树木的总数是多少,再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转换,顺藤摸瓜,得出算式:5-30×5/50。由此可见,恰当地采用分析或综合的思维方法,寻找到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的关系点,找到解决问题的立足点,在已形成的数学知识网络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思维品质也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所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重点应该是恰当引导。在教学中,数学知识内容应体现出层次性,活动设计要精心,引导学生把新问题的抽象逻辑思维进行具体化、情景化,降低知识的学习坡度。例如:教学“圆柱体侧面积”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圆柱模型的侧面展示开来,这时观察展开后的侧面是什么形状,各个部分的长度与圆柱体各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可以量一量、猜一猜、想一想,在比较、测量、猜想和计算过程中,找到侧面和长方形的关系,从而总结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实践、比较、思考、总结,既归纳出圆柱体侧面积公式,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种在有趣的实践操作中归纳出抽象的计算公式的办法,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精彩,让学生发现研究数学原来是如此生动有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重要场所。教师要融合教学内容,把思维培养有机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数感,形成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晓林.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小学数学[J].教书育人,2016(22).
[2]解绪娣.如何真正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