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
摘 要:替换可以简化题目的难度,学会用替换的思想解析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够确定解题步骤,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演示,深化认知;反思,升华意识;生活,提升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反思;替换;演示;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2-0031-01
学生在接受替换条件的时候往往理解起来比较难,在教学的开始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既能简单明了地解释题意,也可以将替换的思想很好地带入到学生大脑,能够加深学生对替换思想的认知。知识来源于生活,最后还是要运用于生活,用生活的实例,让学生去感受,最终让他们掌握这种思想。
一、演示,深化认知
多媒体演示的运用极大地便利了初学者,比以前传统的教学能更大程度地把学生带入到情景中去。这样的演示,也能让学生对替换策略有更深的认识,这种影像呈现比书本题目在人脑中的印象更深刻。运用替换的方式,能将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这就是替换的意义之所在。例如,在六年级数学上册的第89页的例一和“练一练”、练习17的第一题,就运用了替换。在正式讲题之前,教师可先播放视频——曹冲称象。在学生观看的同时,向他们提问,如果你是曹冲,你会怎么做?有的同学说将大象分割了,有的同学说用吊车去称大象,课堂非常活跃。此时,教师可告诉同学们,他们的想法在当时是不可行的,然后继续播放视频,让学生看看曹冲是怎么做的。当石头出来之后,同学们恍然大悟,说明替换的思想对于他们并不是特别陌生的,只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没有想到。曹冲用石头的质量来替换大象的质量,这就是在运用替换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同学们迅速对这种新的解题方法产生兴趣,因此,这节课的先导是成功的。当教师通过视频演示倒饮料的问题时,同学们的替换思想已经初步形成,学会了用替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视频演示,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的情景,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作为新课的导入点,让他们初步感受到替换思想在解决问题上的方便快速。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后,他们就能在课堂上自主地参与到对新知识的探求中去。
二、反思,升华意识
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替换思想后,为了能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加强替换题型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能够自己感受、探究替换策略的运用,加深对替换思想的理解。教师要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互相借鉴,这样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做的第一道替换问题是把720毫升的果汁倒到6个小杯和1个大杯中,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学生们通过将1个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成功地解决了问题。之后再改变题意,将大杯容量是小杯的3倍变成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160毫升,很多学生都茫然了,不知道怎么做。学生列方程解题的能力还有限,因此,用替换的思想去解决问题才能让他们易于接受。教师可引导提问:“把1大杯的果汁替换成1小杯,杯中的果汁的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少了160毫升”。接着引导他们,把大杯替换成小杯加上160毫升的果汁,学生们恍然大悟。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再让学生回顾他们做题的步骤,总结出替换问题的特点:不论将大杯替换成小杯,还是小杯替换成大杯,都是通过替换把两个量合并成一个量,无论是倍数关系还是相差关系,总量是不变的。学生通过对比会感受到这种思想运用的实质,对知识掌握得更好。比较解题,可以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的认知是动态的,教师要将问题进行多种比较,让学生对替换策略进行巩固。知识间的联系是有顺序的,利用知识之间的迁移,能突破问题的难点,在变和不变之间,让学生探寻联系。
三、生活,提升能力
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结合,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化、生活化,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独特的魅力。生活中蕴含了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让学生领略生活中的数学,他们才能更好地运用数学。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替换现象,将替换思想运用于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钱和票有时候是可以替换的,在一些餐厅,进门可以用钱去充卡,吃完后把卡里的钱退出来,这就是生活中的简单替换。这种替换省去了多次结账的麻烦,将两种等价的物质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结合。还可以给学生列举其他替换现象,如10个瓶盖换一瓶饮料、集齐卡片换礼物等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学现象,对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不断反思中,可以感受到替换策略对解决生活中特定问题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数学的价值就是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结束语
替换策略是唤醒学生深处的意识,将他们已经模糊的生活经验唤醒,再通过感悟思考加以运用,这个过程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做完题之后,反思题目能够了解替换的规律,感受变与不变之间数学的规律美。最终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替换,层层深入、提升能力。运用替换的策略,将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问题解决的价值,同时也将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运用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美琳.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贾学燕,李晓红.浅谈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