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中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7-01-03 21:31吴佳新
中学理科园地 2016年6期
关键词:变式教学教学案例实践研究

吴佳新

摘 要:本文以高中物理变式教学的特点和现状为出发点,提出四种变式模式及其实施策略,并对实施过程做相应的反思。

关键词:变式教学;实践研究;教学案例;高中物理

1 物理变式教学的特点及现状

物理变式教学指抓住物理概念、规律的本质特征不变,变换条件、结论、图形等非本质特征,把物理知识经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呈现,展示知识的生成过程,使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并内化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从互动理论来说,这种教学方式能实现学生真正动起来,更好地促进师生课堂互动,增强学生自主参与意识,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索,更全面地从本质看待问题。

从教学现状来看,变式教学虽然一直为一线教师所广泛使用,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一些问题,典型体现在对不同课型和内容未给予区分,让学生感觉教学就是一种套路,忽略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思维培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常见的学生上课听得懂,拿起练习就懵的现象,反映出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差,解决问题的能力依然薄弱,教师们的辛苦忙碌付之东流。

2 变式教学的课堂实践

笔者认为,要让变式教学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应该要评估变式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并从学生认知水平及课堂目标角度来精心设计,突出变式的目的,明确变式实施的教学策略,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变式教学在四种不同课型中的教学策略。

2.1 物理概念变式教学

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和过程中本质属性的高度抽象,是学好物理的最基础环节,只有透彻理解才能灵活地应用,在变式教学中可以一道“母题”为基础,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设计具有梯度性的问题,通过对概念的横向拓展、纵向引申,让学生在变化中掌握概念的内涵,排除非本质的干扰,并建立新概念与原有知识的联系。

案例:鲁科版必修2《功率》教学片段

①在引入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概念之后,学生对概念的认知还是比较模糊的,需要通过变式训练达到区分二者的概念、明确二者物理意义的效果,并能完成初步的运算,逐步形成概念。

例题:质量为10kg的物体,自由下落3s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则物体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P1、全过程重力的平均功率P2为多少?

变式1:物体下落第二秒末、第二秒内的功率?

变式2:若物体以4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则P1、P2又为多少?

目的:变式1可以训练匀变速条件下的两种功率计算,特别是平均功率,可以灵活使用匀变速规律先算出平均速度,再算平均功率;变式2主要是考查曲线条件下瞬时功率计算的方法,特别是结合运动合成与分解。

②深化功率的概念,结合动力学进行综合考查

变式3:若用恒定功率400W的小电机从静止开始起吊该物体,求物体速度为2m/s时的加速度大小?

变式4:若把变式3换成以恒定加速度启动,又如何?

目的:变式难度递进,拓宽了概念的变形应用,深化了功率与动力学之间的联系。

2.2 物理规律变式教学

物理规律是物理教学的核心内容,表现了在特定过程或状态中的客体所遵循的规律,反映了不同客体、现象、过程的必然联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规律变式可以是针对同一物理问题使用不同规律解题,也可以是应用同一物理规律解决满足规律条件下的不同物理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发散性思维,理清各解法中不同规律的联系,以及规律和概念间的相互关系 [1 ]。

案例:鲁科版必修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机械能具有相对性和系统性,守恒条件的判断及守恒的数学表达式是教学上的重难点。

例题:如图1,A、B物体的质量之比为2:1,不计一切阻力,求A到达地面时的速度?

目的:可以用动力学、动能定理、守恒式、转化式四种解题方法,几种解法体现了不同规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变式1:可以把例题中的守恒系统换成匀质铁链。

变式2:如图2,可以在A左侧固定一轻弹簧,已知B下降H高度时的速度为v,则当B质量变成原来2倍,下降H高度时的速度是多少?

变式3:如图3,质量为2m、m两物体通过细线连接,并把m穿过光滑竖直杆,求m下滑距离d时的速度(已知竖直杆与滑轮间距离为d)。

目的:通过变式,可以体会守恒对象的多样性,还能结合运动分解的知识点,体现守恒式表达的局限性,转化思维的灵活性。另外,变式还体现了守恒定律只关注系统初、末态,忽略系统内客体运动过程的优越性。

2.3 章节整合变式教学

物理的章节复习如果仅是对一个个知识点逐一复习,看起来很精细,实则会让课堂缺乏新意,学生会觉得是旧知识的重复,进而缺乏足够兴趣,而且复习课由不得如此浪费课时,往往到最后会演变成虎头蛇尾。章节整合变式就是扣紧核心内容,从一个精选的基础题入手,引导学生不断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规律,通过知识的拓展,培养思维的广度,逐渐把知识编织成知识组块,提高复习的效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案例:鲁科版选修3-1《电场概念章节复习》

本章特点是概念多且比较零散、模糊,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应侧重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选用“三线问题”为基础题,可以较好地把知识串联起来,形成脉络清晰的认知结构 [2 ]。

如图4所示, 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一电子在某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运动的轨迹,若电子只受电场力作用,则( )

A.场源点电荷带负电

B.电子在M点的加速度最大

C.电子在M点的速度最大

D.电子在M点的电势能最大

变式:若实线为等势线,电子从M到N速度逐渐减少,则( )

A.场源为点电荷

B.M点的电势最大

C.M点的场强最大

D.若电子在M点动能为20eV,在N点动能为5eV,则MN的电势差为15V

目的:以三线问题为变式的突破口,结合相关规律、定理、定律整合电场的知识网络,并给学生总结每个概念的各种解题思路,比如电势可以用电场线方向、电场力做功、电势能高低等进行判断。

2.4 微主题变式教学

微主题变式常见于高三二轮专题复习,通过多种情境下的变式发散训练,在收敛中找出原型客体的某种本质特性,建立物理模型,形成相关结论,使之成为解决相应专题问题的统一方法。这种变式教学可以实现对同类问题的触类旁通,提高学生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集束思维和建模能力。

案例:《板块模型》

板块模型涉及动力学、功、能量、动量等知识点,有利于培养建立复杂物理模型的能力,强化对临界条件和隐含条件的判断能力,提升对动态模型的想象能力。

例题:如图5所示,物块m(视为质点)、木板M质量均为1kg,m、M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M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现给m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6m/s ,求:为了使物块不从木板上滑出,木板长度L至少要多长?(取g=10m/s2)

变式1:若给m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同时给M一个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

变式2:若把物块的初速度条件换成一个恒力,要使两者相对滑动,施加在物块上的水平向右恒力至少多大?

变式3:在变式2基础上,若已知木板长度,如何计算二者脱离所需时间?

变式4:若在木板上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情况又如何?

变式5:还可以把力F变换成用电动机带动,用恒定加速度或恒定功率拉动。

微主题变式还要对模型特点进行总结,对模型分析的关键点和解题的相关规律做强调,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还可以把模型进行衍变,比如板块模型还可以衍变为传送带模型。

3 变式教学的实践反思

教师的“导”是变式课堂中很重要的一环,课前的精心设置,课内的有效组织,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形成高效的课堂互动。在变式教学中及时指引学生在反思中巩固提高,实现方法、技能的归一。另外,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使用变式,也不是一整节课都要把变式进行到底,归根结底教学都要服务于教学的目标。

变式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紧扣课堂目标,太简单的变式,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提高,太复杂又会打击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要准备不同层次的题目,在课堂上呈现变式的方向给学生,指引学生感知、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参考文献:

[1]刁春美.变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2]王春玲,王振,刘立毅.“静电场”复习课教学设计[J].物理教学探讨,2011(3).

猜你喜欢
变式教学教学案例实践研究
变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应用途径
透过现象看本质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