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兵
摘 要:教师演示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作用重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如何更好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化学学科教学要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演示实验;趣味性;生活化;角色转换
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演示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学生特点,对部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作了改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适当增加趣味演示实验,吸引学生的眼球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有目的地使自然界中的现象在特定条件下再现,能简单、明了地突出主要因素,给人以直观、生动的感受。而适当增加演示实验的趣味性,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驱使他们积极思考,探究其中的奥妙。
例如,把“铁和硫酸铜反应”的演示实验改进成“刺刀见红”的趣味实验。实验中把铁钉换成小刀,用纸把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包裹起来,让学生看不见,制造一种神秘感。然后把银光闪闪的小刀在烧杯中搅动几十秒钟后取出来,当学生观察到小刀变红的现象时发出一阵欢呼声,进而对变红的原因充满了好奇,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
大多数学生对于化学课的学习,心态往往是矛盾的,既充满了好奇,又多少有些畏难情绪。而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很可能就源自于一个实验现象、一个教学片断、一个课堂细节,适当增加演示实验的趣味性,可以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化学。
二、改进演示实验内容,贴近学生的内心
课堂演示实验过程中,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分析表达准确简练的同时,对某些演示实验进行生活化的改进,使其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拉近化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的性质”演示实验时,可作如下改进,取一瓶可乐,倒出一半分给几个同学品尝,然后将剩下的半瓶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摇晃汽水产生的二氧化碳来进行二氧化碳的性质的相关实验。这样可以更好地贴近学生生活,增加学生对演示实验的关注度,加深学生对二氧化碳相关性质的印象。同时,也自然地引出科学探究的问题,如何证明汽水中产生的气体的确是二氧化碳,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又如,在进行“水的净化”演示实验的时候,請学生从附近池塘取水,作为实验用水,然后对水样进行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净化流程。由于是学生自己准备的水样,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得特别认真,在一步一步的净化流程中,看到水样一点一点变得洁净。通过实验,他们既加深了对水的净化方法的理解,又认识到保护身边水资源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建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在演示实验中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一些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或者喜闻乐见的事件引入演示实验中来,显然能更好地缩短学生与化学学科的距离,体现化学为生活的本质,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
三、演示实验角色互换,锻炼学生的双手
通常的演示实验是教师做示范操作的,当教师演示实验成为课堂常态,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就会影响实验效果。面对这种状况,可将某些演示实验,采用让学生操作,教师辅助的方式进行。
如,在“水的净化”一课中,学生在“一贴二低三靠”操作要领的提示下略显笨拙地进行实验操作,当他满头大汗地将浑浊的污水净化成澄清透明的水后,兴奋得面庞通红。而下面的同学也没闲着,他们一边认真地观察着实验过程,一边指指点点,小声交流,指出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实验结束后,在充分肯定了参与演示实验的同学的同时,引导学生把刚才发现的不足也列举出来,热烈地讨论后,归纳出该实验的操作要点,取得了满意的学习效果。
现在的初中生,自我意识强,他们更愿意课堂成为他们展现自我的舞台。而且,当他们中的一员参与到实验中时,下面的学生就能更加平等地对参加演示学生的实验中的得失进行评价,既能很好地提升课堂的参与度,又能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当然课堂效果会更好。
化学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搞好课堂演示实验,直接关系到化学教学效果的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如何采用更加多元的方式,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化学教师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戴安邦.全面的化学教育和实验室教学[J].大学化学,1989(1).
[2]郭卓群.初中化学教学参考书[M].福建:人民出版社,1957.
[3]袁哲诚.中国初中生物理化学实验大全[M1].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4]胡美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