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中职生人际适应能力的应用研究

2016-06-17 09:52冯艳王学琴浙江省海宁卫生学校浙江海宁314400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中职生

冯艳,王学琴(浙江省海宁卫生学校,浙江海宁314400)



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中职生人际适应能力的应用研究

冯艳,王学琴
(浙江省海宁卫生学校,浙江海宁314400)

摘要:目的考查团体心理辅导在促进中职生人际适应能力提高方面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对我校2013级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筛查出有人际适应障碍的女生20人,将其随机分成各10人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8次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辅导前后采用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分别对两组学生施测,实验组学生另自评课程内容与教学效果。结果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学生认为团体心理辅导对自己有不同程度的帮助。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改善中职生的人际关系,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中职生;团体心理辅导;人际适应能力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人际适应能力是个体为了满足交往需要、达到交往目标而调整自身或改造交往环境、改变他人,从而保持自身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形成的心理能力,是确立和发展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复杂过程。人际适应能力不仅是社会发展、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更是个人心理健康的保证。中职生好奇心强、思想活跃、情感丰富,人际交往需求旺盛。然而,研究数据表明,我国有部分中职生存在一定的人际适应障碍。

笔者在浙江省某中等职业卫生学校从事教育工作,担任班主任十多年,遇到了不少适应能力较弱的中职生,因其适应能力较弱而易引发与他人的人际冲突,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1 人际适应能力不强的因素分析

1.1内在因素

1.1.1年龄方面中职生处于16~18岁这个年龄段,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其正处在身心发展最旺盛、最迅速的关键时期,也是身心发展由动荡逐渐向成熟和稳定过渡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的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同时又较早地面临择业和就业的巨大压力,中职生在学习、成长、生活和就业等方面会产生种种心理困惑;同时,生理发育基本成熟、心理发育尚不成熟,也会影响其适应能力。

1.1.2人格方面中职生的人格具有以下特点:(1)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激动,易受环境影响,敏感多疑,不能面对现实,导致其出现急躁不安甚至失眠等现象。(2)易焦虑,常常表现为紧张、忧虑、困扰、悲观、患得患失;在群体中缺乏与人接近的勇气,生活中小心翼翼而不能控制自己。

1.1.3认知方面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中职生容易产生自我认知失调,如过高或过低评价自我,过高评价导致高傲心理,过低评价导致自卑心理,从而产生适应能力不强的问题。

1.2外在因素

1.2.1社会方面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价值观模糊等,使中职生做事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享受,互相攀比。严酷的就业形势与“双向选择”体制尚不完善,不公正的因素破坏了竞争法则,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有的学生会产生孤独、自闭等消极情绪。网络的普及也使中职生网络依赖性有上升趋势,宅男、宅女增多,人际交往减少,适应能力下降。

1.2.2学校方面应试教育和考试制度的不完善使学校重分轻能,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眼里只有成绩,阻碍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另外,学生初中时多数为就近入学,住校者较少,进入中职学校后,大部分学生离开父母,寄宿于学校,也容易造成适应能力不强。

1.2.3家庭方面现在的中职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的溺爱容易使学生做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和宽容性;另外女孩子对父母也有较强的依赖性。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中职生年龄偏小、人格缺陷、认知偏差、社交技能缺乏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其适应能力不强。我们在心理咨询和中职生日常表现中发现,部分学生在人际适应中存在交往冲突,如被他人排斥、过度依赖、猜疑等现象,导致孤独、焦虑甚至失眠等问题。他们渴望交往,但由于自身适应能力较弱,交往过程中受不了他人的某些行为甚至是一个眼神,导致同学间产生矛盾。对这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无疑是比较有效的方式。团体心理辅导是指教师或辅导人员面对多数被辅导者——学生,基于社会及团体动力原理,运用适当的辅助技术,协助个体自我了解、自我发展及自我实现的过程。团体成员可以在人际互动中了解他人的相似处境,分享他人的有益经验,享受人与人互相关爱的温暖,有效转变错误认知,消除心理障碍,矫正行为偏差,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自身成长。团体心理辅导对帮助学生改变和成长有独特的效果,其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式,而且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实践证明,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促进普通大学生的人格成长,增进其心理健康[1]。

2 干预对象与方法

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是促进中职生提高自我意识,掌握人际交往技巧,提高人际适应能力,改善人际关系。通过量表调查、班主任推荐等方式,筛选我校护理专业中专一年级新生中有人际适应障碍的女生20人,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人,一组为实验组,平均年龄(16.6±0.7)岁;另一组为对照组,平均年龄(16.5±0.7)岁。对照组处于常态的自然学习,不进行任何形式的辅导干预;实验组接受团体心理辅导,分8次进行,每周一次,每次80分钟,辅导方案见表1。

表1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测评工具采用郑日昌教授编制的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共有20个自评项目,采用“是/无法肯定/否”评价(- 2分/0分/2分),单数号题和双数号题评分相反,得分越低表明人际关系越差。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是用个体近期与人交往时的表现来测量其人际交往能力,本量表从4个方面考查与人相处时存在的困扰程度,分别是人际交谈困扰、交际与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与异性交往困扰,共28个条目,属于自评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辅导开始前,使用以上量表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测试,辅导结束后再次对其进行测试,实验数据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鉴于造成中职生人际适应不良的主要原因是认知偏差、社交技能缺乏和不良情绪困扰等,本次团体心理辅导围绕认知改变、行为训练、情绪管理等方面展开,主要内容有敞开心扉、学会聆听、角色扮演、配合练习、解开人际千千结、同理心练习等。调查结果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说明团体心理辅导效果显著,学生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很放松,能够畅所欲言、放松自己,同时能注意倾听、积极帮助其他成员解决问题,能够互相接纳、互相支持,心理素质有了明显提升[1]。

3.1量表测量和统计结果对比分析

3.1.1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前后测组间比较(见表2)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辅导前的第一次测量数据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平均分和标准差都比较接近,t值仅为0.102,P>0.05。辅导完成后进行第二次测量,统计结果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实验组的平均分降低了12.2分,对照组仅降低了0.8分,t值为- 7.750,P<0.001,差异有显著性。

表2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前后测组间比较(±s,分)

表2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前后测组间比较(±s,分)

实验组 对照组10 10 n t值P值辅导前辅导后20.5±2.0 8.3±3.3 20.4±2.2 19.6±2.1 0.102 -7.750 0.921 0.000

3.1.2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前后测组内比较(见表3)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辅导前后比较,t值为8.940,P<0.001;对照组t值为1.350,P>0.05。实验组辅导前后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表3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前后测组内比较(±s,分)

表3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前后测组内比较(±s,分)

辅导前 辅导后10 10 n t值P值实验组对照组20.5±2.0 20.4±2.2 8.3±3.3 19.6±2.1 8.940 1.350 0.000 0.210

3.1.3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前后测组间比较(见表4)从表4数据可以看出,辅导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平均分和标准差都比较接近,t值仅为0.127,P>0.05。辅导后统计结果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实验组的平均分降低了27.8分,对照组仅降低了6.9分,t值为- 18.433,P<0.001。

表4 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前后测组间比较(±s,分)

表4 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前后测组间比较(±s,分)

实验组 对照组10 10 n t值P值辅导前辅导后60.8±6.4 33.0±2.1 60.5±6.8 53.6±3.9 0.127 -18.433 0.902 0.000

3.1.4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前后测组内比较(见表5)从表5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辅导前量表平均分明显高于辅导后,t值为13.396,P<0.001,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统计结果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对照组统计结果略有变化,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际适应能力会有所提高,但是实验组变化更加明显。

表5 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前后测组内比较(±s,分)

表5 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前后测组内比较(±s,分)

辅导前 辅导后10 10 n t值P值实验组对照组60.8±6.4 60.5±6.8 33.0±2.1 53.6±3.9 13.396 5.678 0.000 0.000

3.2学生课堂反馈示例

在辅导第一阶段“知你知我”主题中,设计问题:你记住了几位朋友的名字?本次活动对你认识新朋友有什么益处?学生反馈:串名字游戏一下就让我记住了大家的名字,而且听到别的同学说出我的名字和爱好时很开心;以后我也会注意尝试记住别人的名字,因为这会让对方觉得受到关注而开心。

在第二阶段“组建团队”主题中,设计游戏“心有千千结”。该游戏让学生共同组成一个团队,可以进行身体接触,并且在一起协作,共同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排除困难、解决问题后,请学生分享活动感受。思考:开始握手时的感觉是什么?纠结在一起又有何感觉?你们是如何解结的?解开结时又有何感觉?学生反馈:这个游戏中我们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队伍,队员间主动、团结协作,有序、有信心地去排除困难、解决问题,感受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好处。

在第三阶段“团队力量”主题中,设计问题:谈谈你在“诺亚方舟”游戏中最大的感受。学生反馈:这次的游戏有的同学成功,有的没成功,对没成功的同学我感到很遗憾,因为她们确实付出了努力,也想了很多办法,失败的原因可能是队员之间还太拘谨,但我们还是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我相信他们下次一定能成功。

在第四阶段“学会倾听”主题中,设计问题:在本课中你学会了哪些倾听技巧?你准备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使用这些技巧吗?理由是什么?学生反馈:要认真倾听他人诉说,与人谈话时不打断对方,耐心听完并作出表示;这些技巧很重要,做到这几点,一定能与他人很好地交往。

在第五阶段“合理表达”主题中,设计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如何理解合理表达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你准备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如何进行合理表达?学生反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犯错的人我们需要提醒,但人往往好面子,用他人能接受的话语会对其造成最小的伤害,他人快乐,自己也快乐。

10位学生都有即时的课堂反馈,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呈现部分反馈。

4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及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得分均无显著差异。辅导后,对照组成员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得分无显著性差异,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得分较前测略有降低,可以看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所改变。实验组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及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得分均比辅导前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团体心理辅导能改善中职生的人际关系,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使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懂得欣赏和赞美他人,增强了交流、沟通与合作能力。与个体辅导相比,团体心理辅导向学生展现了一个仿真的现实世界,在此环境中,成员相互学习、彼此交流,获得人际交往的直接经验,逐渐改善她们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有效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尽快适应学校环境。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团体心理辅导成员均为女生,不利于提升成员与异性交往的能力;由于干预时间较长,学生来自不同班级,班主任的关心程度、学生自身的成长变化等都会一定程度地影响测试结果,对研究造成干扰,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实验效果。本研究针对性不强,不能照顾到每位成员,对于存在严重人际交往问题的学生,个别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9-0153-03

猜你喜欢
团体心理辅导中职生
提高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团体心理辅导设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太极拳文化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