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需求的病理检验技术实践课模块式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2016-06-17 09:52蒲文静马文卓甘肃医学院甘肃平凉744000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岗位需求

高 蓉,周 薇,蒲文静,马文卓(甘肃医学院,甘肃平凉744000)



基于岗位需求的病理检验技术实践课模块式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高蓉,周薇,蒲文静,马文卓
(甘肃医学院,甘肃平凉744000)

摘要:针对病理检验技术实践课教学现状,从培养对象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出发,探索模块式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实际应用方法,以适应并推动医学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岗位需求;病理检验技术;模块式教学

注:本文系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2015B- 139)

病理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专业性强,技能水平要求较高;而目前医学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多开展验证性实验,应用性、探索性实验较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指出:“职业院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企业技能岗位要求,对照国家职业标准,确定和调整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实训方案。”针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现状,本文从培养对象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出发,积极有效地利用、配置现有教学资源,合理规划实践课内容,建立模块式教学体系,以适应并推动医学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1 模块式教学体系的理论基础

1.1模块式教学思想

模块一词最早出现在信息技术领域。美国认知心理学家J·福多最先提出智能的模块性[1],逐渐发展成为模拟论、理论论、模块论三大理论[2]。模块式教学法(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MES)是国际劳工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我国一般称之为模块式教学法、职业技能模块等。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引入模块概念,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模块教学经验,关于模块式教学方法和模式的研究也应运而生。

表1 病理技术模块

1.2模块式教学机制

模块式教学是在深入分析每个岗位技能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工作标准(岗位规范),将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发成不同的培训模块,形成类似积木组合的教学方式。首先将知识点按其内在逻辑组合成相对独立的单元,然后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职业能力需要,将相关单元组合成教学模块,通过增删单元和调整组合的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调整。模块式教学法能以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手段,帮助学生掌握一项技能。

2 模块构建

在对病理检验技术课程进行综合分析后,按照由浅到深的顺序,将病理检验技术实践课划分为3个模块:专业技能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实习实训模块。

2.1专业技能模块

该模块主要在校内实验室完成,教学目标为熟悉和掌握病理学基本知识和病理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技能。该模块由病理模块和病理技术模块组成。

2.1.1病理模块病理模块以病理学验证性实验为主。按照课程进度同步开展实验课与理论课,以观察标本、切片为主,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并绘制显微镜下所见图像,辅以多媒体教学及临床病理讨论。

2.1.2病理技术模块通过分析病理检验技术岗位的工作任务,将所需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训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整合,并以职业岗位工作流程为依据,序化教学模块(见表1)。

在教学内容模块式基础上,将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整合互融,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采用“项目目标—教师演示—指导练习—引导探索—独立实践—教师辅助”教学模式,即教师边操作示范、边讲解内容,分析各种制作技术原理、要领和注意事项;之后让学生当堂课内进行所学内容的实践操作,消化重点。这样将教学内容内在的技能性和实践性显现出来,全方位指导学生的技能学习,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把握能力。

2.2专业拓展模块

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方法、新试剂不断涌现,病理检验技术也在不断向前发展,所以病理检验技术实践教学内容更应注重学生运用和拓展知识能力的培养。该模块作为对专业技能模块的补充,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安排,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包括两方面内容:(1)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使感兴趣的学生投身到科研工作中,培养科研素质及创新精神。(2)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开展开放性及设计性实验。开放性实验是实验内容和实验时间的共同开放,在给出相应的设计性实验项目(如改良快速冰冻切片、新型病理大体标本固定液研究等)后,在课外时间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在保证实验高度自由的基础上,达到培养学生运用、拓展知识的能力,完成设计性实验的目的[3,4]。

2.3实习实训模块

以医(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强化实践教学。在病理检验技术开课之初,组织学生到医院病理科见习,了解病理科工作流程,认识病理学技术在病理诊断乃至疾病诊断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利用教研室病理切片诊断系统展开模拟流程和归类的虚拟教学工作。在完成以上工作及校内实验室学习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进入实训基地进行短期顶岗训练。

3 教学效果分析

3.1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

模块式教学依据岗位职能对人才的要求,确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指导思想,突出技能训练,以达到相关岗位群的要求,使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勇于面对工作中的任务和困难,突显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

3.2提高了学生的能动性

模块式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克服了教师讲授、学生机械听课、单向传递信息的弊端。在模块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互动的,以学生作为教学中心,逐步熟悉、掌握相关操作程序和工作任务;同时教会学生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需求和学习动机,使其主动控制和调整学习过程,提高能动性。

3.3增强了课程的实用性

模块式教学根据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重组,通过灵活的组合实现岗位群内岗位技能的融通,突出了实践性、应用性技能教学特点。

模块式教学体系在病理检验技术实践课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仍有诸多方面有待探索和发展。

参考文献:

[1]Fodor J.The Modularity of Mind[M].Boston:The MIT Press,1983.

[2]BotterillG,CarrutherP.ThePhilosophyofPsychology[M].NewYork:Cambr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3]刘洁,王秋景,刘芬,等.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8):116-117.

[4]张海娥,庄暨军,贺卫东,等.病理学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陕北医学教育,2011(3):558-560.

中图分类号:G42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9-0010-02

猜你喜欢
岗位需求
根据市场需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市场需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装备实践课程几种教学方法探析
基于岗位需求的青年教师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岗位需求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与分析
基于岗位需求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与分析
基于IT企业岗位需求的C语言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
基于岗位需求的《电子商务客服》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岗位需求的医学高职院校计算机模块课程设计
结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双师”导师团队组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