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评估在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6-06-17 09:52林晓晖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福建福州350122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王 鹤,黄 玲,林晓晖,程 欲(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福建福州350122)



过程性评估在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王鹤,黄玲,林晓晖,程欲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福建福州350122)

摘要:过程性评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习动机、行为表现及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考核,从而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情况与课堂教学效果。本文探讨将过程性评估理论融入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对学生学习进行客观、科学、及时的评估,以期为提高医药类本科院校实验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过程性评估;生物化学实验;应用型人才

生物化学是医药类院校的基础学科,而实验是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技术和方法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与医药学研究中,是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完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评估考核方式,对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培养优秀应用型医药人才尤为重要。

过程性评估又称为阶段性评估或形成性评估。对学生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估,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的各类信息加以即时、动态地解释,以揭示、判断和生成教学价值[1]。过程性评估由多方面共同参与,将评估和教学有机融为一体,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在学习中的态度、情感、努力程度等因素[2]。这种评估方式与单一的、过分强调结果的终结性评估相比,具有多元化、内容全面与反馈及时等优点。过程性评估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保证教学质量、改进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可以真实反映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本文分析与总结在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中应用过程性评估的实践,研究课程评估现状、过程性评估的建立与结果反馈,并提出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评估现状

1.1评估方式

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评价方式是终结性的,以实验报告为最终评价依据。我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经过改革,以实验报告为主要依据,并增加对实验预习与平时表现的评价。通常一次实验为3学时,实验教师讲授20~30分钟,然后学生动手实验并在课后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对每次的实验报告进行批阅并给定成绩。学生实验最终成绩由30%的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提问、实验预习与操作表现评价)与70%的实验报告成绩组成。

1.2存在的问题

这种评估方式虽然在考查学生实验报告的同时兼顾了课程预习与平时学习考核,但仍存在问题。首先,缺乏相对独立的实验过程评估,只能得到学生体现在书面报告上的学习成绩,而无法了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困难、学习感受与学习心理等非知识性内容。其次,注重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掌握情况,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体现在实验报告上的内容往往与学生实际操作情况不符。再次,教师对学生进行单一的评价,由教师批改实验报告并给出平时成绩,学生处于被评价地位,基本不参与评价过程,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不够了解。因此,这种评估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1.3过程性评估的适用性

过程性评估关注过程,对正在形成或发生的项目价值做出评定,并不需要明确最终的结果,即学生是否已经达到某一能力水平或实现全部目标;既关注学习效果,也关注学生学习进步,对学习进展进行持续评估,将学习过程反馈给学习者,以明确其不足并改进;不仅有教师的评价,也有学生的评价,让学生通过反思和自我发现来进行自我评估[3]。过程性评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充分展示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提高实验课程教学质量,适用于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

2 综合应用过程性评估

2.1评估参考原则

为解决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评估方式存在的问题,突破传统评估的局限性,提出了改进实验课程教学评估的参考原则。

(1)评估体系与评估标准的明确性。一般来说,教学评估标准应符合以下几项: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用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发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重视学习策略教学;突出创新素质培养[4]。建立与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应参照上述标准,全面、客观、有效地进行课程评估。

(2)评估方法的参与性。参与教学评估的不应只是教师,而要依靠参与教学的所有成员。评估应包含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并合理分配各项在总评中的比重。对于评价结果,需传达给学生和教师,以提高学生在教学评估中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3)评估结果的时效性。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控制与评估,并不断进行教学信息反馈,以实现对整个教学过程全面有效的评价。参与教学评估的教师与学生应及时对有关项目进行评价并反馈。连续的评估结果反馈,能够客观地还原学生学习过程,反映学生真实实验能力,为提高实验课程教学水平提供依据。

2.2评估方法构建

根据上述评估原则,建立适合生物化学实验这门课程的、多种方法结合的综合性评估体系。选取对象为单独设课、独立计算成绩且教学内容较丰富的临床医学班级,将过程性评估试验性地应用到教学评估中。进行小班分组教学,每班5~6组,每组5人,学生自行选举组长。根据实验课程教学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评估考核,内容包括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与实验操作成绩3部分。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30%,是对实验内容与方法的理论考核,由教师评分;实验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20%,是在所有实验结束后随机抽取一项实验项目,对实验操作全过程进行考核,重点关注实验操作的科学性、规范性与准确性,由教师和小组组长共同进行评估;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考核由教师和学生配合完成,评估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小组成员互评。

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介绍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内容、课程进度安排、课程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等。期末实验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均在所有实验项目结束后进行,而平时成绩评估在每次实验课过程中进行,按照不同类型实验拟定相应的评价细则,对学生课前预习、操作过程、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分别进行评判,既包含实验操作也包括实验态度等因素。

每次实验课前,学生根据课程安排自行预习实验,做好实验准备,实验预习报告成绩为教师打分与学生自评得分的平均分;实验操作中针对实验细节与操作过程进行组长评分和组员自评,并取平均分;对每项实验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由组长、学习委员与教师组成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表和评分细则由教师制定并在实验中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进行改善。每次实验课预习得分、实验过程得分与实验结果和报告得分由组长及时记录,学习委员整理汇总。以分离分析类型实验为例,评分细则见表1。

2.3评估结果反馈

为及时反馈评估结果,每次实验课后安排一次10分钟左右的小组总结,组员进行自我总结,组员间、组员与组长间、学生与教师间相互交流,让每个学生实时掌握自己的学习动态并与教师探讨改进评估方法。每次实验课开始前由教师对上次实验课进行总结性评估,重点对学生学习情况与实验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分析。建立基于互联网的课程群,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可以随时录入并通过网络查询,教师利用网络及时进行课程辅导、学习信息发布、思考题讨论,学生也可以在群里进行提问和交流。每次实验课后均进行评估结果反馈,并在学期末课程结束时进行全体讨论与总结,使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考核与评估体系更加全面、完善。

表1 分离分析类型实验评分细则

3 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3.1建立全面的评估体系,注意多种方式结合应用

增加学生自评与互评,避免教师仅凭借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观察和了解,或每次的实验报告进行单向评定。注重过程的有效性,避免只注重评估而忽略反馈与改进。实验类课程与理论课程相比,教学目标阶段性明显,教学内容独立性较强,应重视在每一次实验项目结束后进行阶段性评估与总结,并及时反馈利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评估方式注重非智力因素,避免仅仅对学生学习进行一般量化评价,无法反映真实学习效果,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与综合实验能力的考核。

3.2评估体系应有助于师生共同提高

评估体系应强调学生充分参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评估的各个环节,不仅是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或给组员打分,而是参与到评估管理中,利用反馈信息反思自己的表现,并对今后的学习进行规划与改进,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自己得到进一步提高。评估过程中,还应强调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在评估和反馈过程中,建立多方面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教师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学生学习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改进教学与评估方式。另外,也要进行学生对教师的评估,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促使其注重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3从实际出发,促进课程不断发展

在评估过程中注意避免增加过多考查项目,导致工作量过大;避免过度强调实验积极性、实验中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而忽略对学生实际实验能力的考核;避免只注重实验操作过程而忽略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模糊实验目标。过程性评估中还需要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出客观科学、可操作性强的评估方法与措施。不同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学时数不同、教学内容不同,而不同班级学生人数也不同,过程性评估要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评估方案,否则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不利于课程教学。

4 结语

过程性评估可以实现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系统、全面、持续的考核,并及时反馈考核结果。随着评估理念的逐步树立和评估方法的逐步丰富,过程性评估将成为实验课程评估的重要手段。在评估过程中,应坚持教学评估的基本原则,不断改善评估体系,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应用型医药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曙光.过程性评价的哲学诠释[J].齐鲁学刊,2012(4):69-73.

[2]高岩.过程性评估对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J].黑河学刊,2010 (1):122-123.

[3]Zubair Amin,Khoo Hoon Eng.医学教育精要[M].施红,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张刚.本科生实践类课程教学评价改进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 (1):180-183.

中图分类号:G424.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9-0038-03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
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地方院校新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论析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CDIO的服务外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