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红中国.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安阳) 456150 E-mail:1023873916@qq.com
初中生家庭功能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心理一致感的中介作用
胡燕红
中国.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安阳) 456150 E-mail:1023873916@qq.com
【摘 要】目的:探讨家庭功能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心理一致感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785名初中生进行评定。结果:主观幸福感得分的年级差异(F=0.034,P<0.01),城乡差异(t=3.073,P<0.001),及是否住校差异均显著(t=-3.026,P<0.001)。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相关(r=-0.328,0.467;P<0.01);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对主观幸福感均有预测作用(β= -0.112,0.380;P<0.001);心理一致感在家庭功能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心理一致感在家庭功能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
【关键词】初中生;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主观幸福感
The Impact of Family Function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Sense of Coherence
Hu Yanhong
Anyang Preschool Normal College.Anyang 45615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func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and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sense of coherence.Methods:850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family function scale,SOC scale and SWB scale.Results: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rade (F=0.034,P<0.01),in country or town(t=3.073,P<0.001)and in boarding or not(t=-3.026,P<0.001).Family function,SOC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had correlation with each other(r=-0.328,0.467,P<0.01).Multi-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family function and SOC could predict SWB(β=-0.112,0.380;P<0.001).SOC partially mediated the relation between Family function and SWB.Conclusion:Family function and SOC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ability on SWB,and SOC can mediate the effects of family function on SWB.
【Key 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Family function;Sense of coherence;Subjective well-being
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20世纪50年代,进入西方学者的视线起,学者们在主观幸福感的概念,测量方法,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应对策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也掀起了一股研究主观幸福感的热潮。主观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指的是对生活质量所做的一种总体评估,而不是侧重于某些方面,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认知是指生活满意度,情感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1]。主观幸福感的判断-认知理论也认为,幸福不是用绝对数值来衡量的,而是内心的一种体验,是相对的[2]。正经历“暴风骤雨”的初中生,自我意识处于发展最快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既面临伴随着生理变化的内心剧烈冲突,又面临着学业和周围社会环境的巨大压力,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会思考,在这样的多重压力下,他们是否能够有效应对,从而获得主观幸福感,而这也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
刘莹[3]的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郑志萍[4]的研究也表明,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能显著地预测主观幸福感。然而家庭环境是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家庭环境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内在机制尚不是很清楚,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有的个体感到幸福,而有的个体感到不幸福,同时,张建涛[5]的研究也表明,家庭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只存在部分相关,主观幸福感并不能完全通过家庭教养方式来预测。这也就是说,家庭环境作为一个客观因素,并不能直接决定主观幸福感,可能还会通过其他一些主观因素影响主观幸福感。
心理一致感概念的提出源于人们对健康领域的研究从探讨病源取向向有益健康取向发展的过程。心理一致感是由以色列心理学家Antonovsky提出的,是指个体认为生活是可以理解的、可以预测和可以控制的一种自信心,并且是持久的、普遍的和具有动力功能的[6]。心理一致感产生和发展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解释为什么有的人在面对压力时病倒了,而有的人不但能保持健康甚至越挫越勇[7]。研究表明,大学生家庭环境与心理一致感呈显著正相关[8],心理一致感与压力呈显著负相关,心理一致感水平较高的人,会体验到较低的心理压力[9],心理一致感能够有效预测主观幸福感[10]。综上,本研究认为,家庭环境可能通过心理一致感的调节作用而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这也是本研究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1.1 对象
随机抽取安阳市和洛阳市两所中学,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法,发放了85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为785份(92.3%)。其中,男生361人(45.99%),女生424人(54.01%);初一学生263人(33.5%),初二学生313人(39.87%),初三学生209人(26.62%)。
1.2 方法
1.2.1 家庭功能量表 采用依据Mc Master的家庭功能模式编制的家庭功能量表(FAD),共60个条目,包括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6个维度和总的功能。采用4点评分的方法,得分越低,说明越健康,本研究中,其α系数为0.74[11]。
1.2.2 心理一致感量表 采用刘俊升,周颖,包蕾萍和桑标等修订的心理一致感量表(Sense of Coherence Scale-13,SOCS-13)。共13个条目,包括可理解感、可控制感和意义感3个维度,采用7点评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一致感水平越高。本研究中,其α系数为0.87[12]。
1.2.3 快乐感量表 采用张兴贵编制的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和Diener编制的快乐感量表。前者共36个条目,包括学业满意、自由满意、家庭满意、友谊满意、学校满意和环境满意6个维度,采用7点评分的方法,得分越高,表明生活满意度越高;后者共14个条目,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维度,分别为6个和8个条目,采用7点评分,本研究中, 其α系数分别为0.82和0.75[13]。
1.3 统计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 20.0和AMOS 20.0统计工具,主要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
2.1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由表1可知,不同城乡、年级的初中生在主观幸福感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学生得分高于农村学生,通过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初一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初二和初三,而初二和初三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由表2可知,初中生是否住校在主观幸福感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并表明住校生低于非住校生。
表1 初中生不同城乡、年级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得分的差异
表1 初中生不同城乡、年级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得分的差异
注:*P<0.05,**P<0.01,***P<0.001,下同
维 度 城市(n=444)农村(n=341) t 初一(n=263)初二(n=313)初三(n=209) F 事后多重比较主观幸福感230.16±33.99 222.91±31.06 3.073***233.5±33.73 224.45±32.4 222.74±31.49 0.034**初一>初二,初一>初三
表2 初中生住校与否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得分的差异
表2 初中生住校与否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得分的差异
维 度住校(n=232)不住校(n=550) t主观幸福感221.56±29.44 229.33±34.05 -3.026***
2.2 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见表3。
表3 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r)
2.3 心理一致感在家庭功能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为了进一步探讨家庭功能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根据相关分析的结果,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心理一致感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首先,探讨家庭功能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没有心理一致感时,家庭功能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b=-0.112,P<0.001)。其次,在原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以家庭功能作为自变量,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心理一致感为中介变量的假设模型。结构模型的拟合指数为:χ2/df=4.856,GFI= 0.906,NFI=0.853,IFI=0.879,TLI=0.851,CFI= 0.878,RMSEA=0.076,模型拟合基本符合要求。在家庭功能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加入心理一致感变量以后,家庭功能对主观幸福感的标准化路径系数由0.112下降到0.04,但仍然显著,家庭功能对心理一致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b=-0.08,P<0.001),心理一致感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b=0.53,P<0.001),表明心理一致感在家庭功能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构方程模型见图1。
图1 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和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模型
3.1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本研究从心理一致感的角度探讨家庭功能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城乡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高于农村,这与郭晓霞[1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城市学生享有更多的资源,学校的环境比较好以及父母教育孩子的理念相对比较科学,会给孩子提供比较宽松的环境,并给予学业的指导等。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年级差异显著,经过事后比较分析发现,初一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高于初二和初三,初二和初三学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与顾海艳[1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初一学业比较轻松,初二是一个过渡期,在这个阶段,学生会面临很多的冲突和矛盾,初三的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再加上国家要求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要达到一比一的比例,这就无形当中又增加了初中生的心理负担。初中生在是否住校上差异显著,并且非住校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高于住校生,这可能是因为非住校生每天回到家都会跟父母进行沟通,即便有些困扰,也会得到及时的解决,而住校生却没有这样的资源,并且,住校生每天在一起吃住,难免会产生一些小矛盾,加上初中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略有不足,就会导致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偏低。
3.2 初中生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研究表明,初中生家庭功能与心理一致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这与以往多数研究结果一致[15-16]。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间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消极情感与心理一致感呈负相关,这与刘艳[10]对大学生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功能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在家庭功能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加入心理一致感变量以后,降低了家庭功能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系数,且依然显著,这说明心理一致感在家庭功能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也就是说,家庭功能不仅能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而且可以通过心理一致感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以往也有研究表明[17],心理一致感在其他变量(如压力)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怎样解释心理一致感的部分中介作用呢?
首先,心理一致感在家庭功能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家庭功能可以通过提升心理一致感进而促进主观幸福感,心理一致感体现了一种持久、普遍和动态的自信心。刘俊升[18]研究表明,心理一致感的不稳定性和依赖性在青少年阶段是比较明显的。而这种不稳定性和依赖性就使得家庭对初中生的心理一致感影响很大,良好的家庭功能的发挥,会促进初中生心理一致感的提升,同时,刘俊升,周颖[19]等的研究表明,心理一致感与个体应激水平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在同样的压力情境下,不同心理一致感水平的青少年对压力的体验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心理一致感水平比较高的个体自信心会比较强,能够成功应对或缓冲各种压力源,进而提升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其次,家庭功能可以直接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且大于总的中介效应(0.53×0.08=0.042),一个家庭功能良好的家庭,会为个体提供建设性的问题解决方法,并且成员间的沟通是有效的,角色分配也很恰当,彼此有积极的情感反应和情感介入,个体也有比较强的控制能力,这些因素都对主观幸福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同时,家庭功能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效应大于心理一致感的间接效应,这也说明家庭功能还有可能通过其他路径提升主观幸福感。未来的研究可以致力于寻找其他的路径,来探讨家庭功能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聂健,金一波,任玉莲,等.大学生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 (2):249-252
[2]陈雪芳.福州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关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3]刘莹,宋玉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价值观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7):1076-1077
[4]郑志萍.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1
[5]张建涛.单亲与完整家庭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1
[6]胡朋利,张仲明,杨圆圆,等.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一致感与抑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1):1722-1724
[7]Surtees P G,Wainwright N W J,Khaw K T.Resilience,misfortune,and mortality:Evidence that sense of coherence is a marker of social stress adaptive capacity[J].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2006,61(2):221-227
[8]范娟娟.大学生家庭环境、心理一致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9]包蕾萍.心理一致感对失业者压力体验的中介作用[J].社会心理科学,2005,20(1):18-18
[10]刘艳.大学生心理一致感、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1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49-151
[12]包蕾萍,刘俊升,周颖.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的信、效度初步修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5):229-301
[13]张兴贵,何立国,郑雪.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结构和量表编制[J].心理科学,2004,27(5):1257-1260
[14]郭晓霞.大学生家庭功能、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4):551-555
[15]顾海艳.青少年家庭功能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16]胡芳,马迎华,龚盛根,等.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家庭功能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6):686-688
[17]海倩.蚁族群体压力构成、心理一致感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18]刘俊升,周颖,桑标.儿童心理一致感量表中文版的心理测量学特征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26(6):87-89
[19]刘俊升,周颖,魏超波.青少年心理一致感发展及其应激水平[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7):69-72
[20]荣泰生.AMOS与研究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70-165
·论 著·(社会心理)
(收稿时间:2015-10-16)
doi:10.13342/j.cnki.cjhp.2016.04.017
中图分类号:R395.6,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252(2016)04-05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