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青年社区居民对精神疾病的态度*

2016-03-25 03:35刘礼丽邹义壮楠范宏振郜肖肖中国北京大学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100096mailwendaoll126com通讯作者mailchenn414163com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青年宣传教育

刘礼丽 邹义壮 陈 楠范宏振 郜肖肖①中国.北京大学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 100096 E-mail:wendaoll@126.com 通讯作者 E-mail:chenn414@163.com



张家口市青年社区居民对精神疾病的态度*

刘礼丽 邹义壮 陈 楠△范宏振 郜肖肖
①中国.北京大学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 100096 E-mail:wendaoll@126.com △通讯作者 E-mail:chenn414@163.com

【摘 要】目的:了解张家口市青年社区居民对精神疾病的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河北省张家口市103名青年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以公众对精神疾病态度问卷作为调查工具。结果:居民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总体得分为(33.62±5.97)分。不同性别、不同受教育程度居民对精神疾病整体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个别问题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对待精神疾病患者更包容(t=-2.022,P=0.046),对接受精神科专业人员的帮助态度更积极(t=-2.030,P=0.045);受教育程度较高者对康复后的精神疾病患者更信任(t=-2.100,P =0.038)。结论:张家口市青年社区居民对精神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存在歧视和误解。尚需要大力开展基层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改善基层群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接纳程度。

【关键词】精神疾病;心理健康;态度;宣传教育;青年

生物-心理-社会的新医学模式强调了心理健康(精神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精神卫生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研究表明,一般公众普遍拥有对精神疾病的耻辱感[1]。而公众精神卫生知识的片面和缺乏,导致了精神疾病患者即使在病情得到康复后,仍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消极态度,会导致患者在工作、家庭、社会交往、自信心等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受到负面影响,从而影响精神疾病患者康复,增加疾病负担[2]。近年来,对公众精神疾病态度的研究受到了精神卫生领域的普遍关注,但现有的调查主要以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公众态度居多[3-6],对中小城市居民的调查相对较少。青年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接受新知识和理念的能力较强,他们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区精神卫生工作的水平。研究表明,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严峻精神卫生问题的重要力量[7]。随着北京和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成功,必定会推动张家口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于此同时与经济发展配套的其他设施建设也尤为重要,加强地区精神卫生服务为冬季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有力的心理保障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河北省张家口市部分社区青年居民的调查,旨在进一步了解目前张家口市居民对精神疾病的态度及张家口市精神卫生服务的一般状况,有针对性的增加精神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改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方便选取河北省张家口市社区青年居民(有精神障碍病史者除外)为研究对象,共发放110份问卷,有效问卷103份。其中男性44人,女性59人,年龄16~38岁,平均年龄(25.75±3.35)岁。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59人,本科以下44人;个人月收入3000元以下57人,3000~5000元27人,5000元以上19人。

1.2 方法

采用原卫生部办公厅2010年关于精神卫生工作指标调查评估方案的问卷之一公众对精神疾病态度问卷[8],共计12个题目,每题按完全同意~完全不同意5级计分,第1、2、3、4、8、10题,完全同意5 分,基本同意4分,不好说3分,基本不同意2分,完全不同意1分;第5、6、7、9、11、12题反向计分。最后计算总分,得分越高说明对精神疾病及精神病人的态度越正面、越包容。

采用匿名调查方法,由调查员讲解调查目的、意义、填表方法及注意事项,得到被试调查者同意后,由被调查者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当场独立完成后收回调查问卷。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描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年龄与精神疾病总体态度间的关系,根据资料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分别采用t检验或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分析组间差异。检验水平α=0.05。

2 结 果

2.1 年龄对精神疾病态度的影响

精神疾病态度问卷满分60分,本次调查人群对精神疾病总体态度得分为(33.62±5.97)分。年龄与精神疾病整体态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r= -0.055,P=0.579。

2.2 不同性别受访者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情况

男性受访者精神疾病态度总分(32.91±6.19) 分;女性(34.15±5.79)分。分别经正态性检验两组受访者总分均符合正态分布(t=-1.05,P=0.298>0.05),男女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对精神疾病的个别态度方面,如“大多数人相信,到精神病院看病是个人失败的标志”和“在我所在的社区,大多数人会像对待其他人一样对待患过精神疾病的人”这两个问题上,女性得分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大多数年轻女性不愿意和患过精神疾病的人约会”问题上,男性得分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不同受教育程度受访者对精神疾病态度情况

将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以大学本科为界,分为低受教育程度(本科以下)和高受教育程度(本科及本科以上)两组进行分析:低受教育程度组和高受教育程度组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总分分别为(34.02± 6.11)分和(33.32±5.90)分。经正态性检验,两受教育程度组均符合正态分布(t=0.587,P=0.5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一旦知道一个人住过精神病院,大多数人就不会把他或她的意见当真。”问题上,低受教育程度组得分(2.57±0.93),高受教育程度组得分(2.93±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00,P=0.038)。

2.4 受访者月平均收入水平与精神疾病态度

依照张家口地区居民工资收入一般水平,按月平均收入(3000元以下,3000~5000,5000以上)将受访者分为3组,各组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总分分别为:(33.32±6.16)分,(34.93±4.88)分,(32.68± 6.77)分。经正态性检验,3000~5000元组不符合正态分布(P=0.038)。经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不同月收入水平受访者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8)。

表1 男女受访者对精神疾病的个别态度情况

表1 男女受访者对精神疾病的个别态度情况

注:*P<0.05

编号  内容  男(n=44)女(n=59) t  P 1大多数人愿意和患过精神疾病的人交朋友。 2.52±0.85 2.61±0.83 -0.524 0.602 2大多数人相信,住过精神病院的人和普通人智力差不多。 3.12±1.15 3.00±1.08 0.822 0.413 3大多数人相信,患过精神疾病的人和普通人一样值得信任。 2.52±1.07 2.84±1.03 -1.558 0.122 4大多数人相信,完全康复的精神疾病患者可以担任公立学校教师。 2.57±1.28 3.03±1.17 -1.914 0.058 5大多数人相信,到精神病院看病是个人失败的标志。 3.68±1.11 4.10±0.98 -2.030 0.045*6大多数人不会请患过精神疾病的人看管自己的小孩,即使在过去一段时间他或她已经完全正常了。 2.14±1.29 2.02±0.97 0.515 0.608 7大多数人不太看得起住过精神病院的人。 2.93±1.21 3.22±1.00 -1.324 0.189 8大多数单位会聘任一个完全康复的精神病人。 2.95±1.03 3.17±0.89 -1.129 0.261 9如果有其他的选择,大多数单位不会考虑接受一个精神病人的工作申请,即使他或她已经完全康复。 2.41±0.92 2.31±0.73 0.640 0.523 10在我所在的社区,大多数人会像对待其他人一样对待患过精神疾病的人。2.89±1.01 3.29±0.98 -2.022 0.046*11大多数年轻女性不愿意和患过精神疾病的人约会。 2.27±1.19 1.83±0.65 2.234 0.029*12一旦知道一个人住过精神病院,大多数人就不会把他或她的意见当真。2.84±1.03 2.73±0.76 0.634 0.527

3 讨 论

既往对精神疾病态度的研究,多采用作者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可比性较差,我们采用了原卫生部推荐的公众对精神疾病态度问卷,增强了调查结果之间的可比性。本研究中受访者总体精神疾病态度得分为(33.62±5.97)分,较以往采用同一工具对国内一线城市居民进行调查的得分低[3-5],可能与不同规模的城市其居民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范围有关。城市规模小的居民对精神卫生相关知识的关注和了解较少,对精神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的态度更负面。这与王文菁的研究结果一致,即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公众对精神疾病和病人的态度越正面[9]。

本研究未发现年龄与精神疾病态度总分间的相关性,可能是因为本研究调查的人群为青年人,年龄范围较窄,故精神疾病态度的年龄效应不显著。本研究显示,性别、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对精神疾病总体态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何锐等对北京市海淀区居民进行的调查结果类似[3]。虽然男女居民之间在精神疾病态度总体得分上无差异,但在个别态度中存在差异。如“大多数人相信,到精神病院看病是个人失败的标志”和“在我所在的社区,大多数人会像对待其他人一样对待患过精神疾病的人”两个问题上,女性得分高于男性,反映出女性居民对待精神疾病患者的态度更包容,这与大多数女性体贴宽容的性格特征相关;且女性对接受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帮助方面的态度更加客观积极。然而,在“大多数年轻女性不愿意和患过精神疾病的人约会”问题上,男性得分高于女性,反映出尽管女性在情感上更容易包容精神疾病患者,但当涉及切身利益时,仍会远离和排斥精神病人。更进一步说明精神疾病患者即使病情得到了控制和恢复,在回归社会进行正常生活时还存在很大障碍。同时,本研究发现,高受教育程度者较低受教育程度者在“一旦知道一个人住过精神病院,大多数人就不会把他或她的意见当真”问题上得分高,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受教育程度较高能够提高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水平,以更包容的态度对待精神疾病患者,原因可能是:高校及社会对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大,更侧重于对精神疾病的识别和干预的教育,使得受教育程度高者对精神疾病和精神病人的了解更全面,因而对康复后的精神疾病患者更信任,与林丁盛和胡号应等的研究结果一致[5,10]。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对精神疾病的接触主要来自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体,多数媒体关于精神疾病的宣传是较为负面的,无形中使得公众高估了精神病的社会危害性,造成了对精神疾病患者的不信任,从而为精神疾病患者康复后回归社会增加了难度。此外,本研究发现不同居民月平均收入水平之间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无差异,与徐广明等用同一工具的调查结果不同,他们认为收入水平与精神疾病态度呈负相关[11]。结果的不同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少,收入水平分层不够细致及地区间情况的差异有关。

既往的研究显示,社会上的消极态度会影响精神病人的自我评价和治疗的依从性,同时也影响病人和家属的自信心。提高公众的精神疾病相关知识有助于改变人们对精神疾病的消极态度[12-13]。本研究虽存在样本量少,抽样方法不够严谨等局限性,但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张家口地区社区居民对精神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存在较大的歧视和偏见,反映了我国基层精神卫生工作的力度仍有待加强。有必要构建科学、完整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Health Service System),打破精神卫生服务的局限性、充分调动现有的精神卫生服务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14]。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加强精神疾病的社区管理,改善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接纳程度,减少公众对精神病人的歧视、恐惧和隔离。在对病人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的同时,把社会上的不良态度作为应激因素给予干预,提高病人和家属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将会对精神病的治疗和康复,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尽早回归社会具有重大意义[15]。

参考文献

[1]Brockington I F,Hall P,Levings J,et al.The community's tolerance of the mentally ill[J].Br J Psychiatry,1993,162:93-99

[2]Aghanwa H S.Attitude toward and knowledge about mental illness in Fiji islands[J].Int J Soc Psychiatry,2004,50(4):361-375

[3]何锐,李文秀,杨娜,等.北京市海淀区居民的心理健康知识获得途径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4,30(21): 3063-3068

[4]钟汉玲,蔡春凤.社区人群对精神疾病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临床护理,2014,30(3):267-270

[5]胡号应,颜瑜章,陈力鸣,等.广州市城乡居民的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 30-35

[6]闫芳,李文秀,靳伟国,等.北京市高校大学生精神卫生知晓率及对精神疾病态度[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6):822-825

[7]范晓倩,栗克清.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8):1268-1272,1273

[8]卫办疾控发[2010]24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神卫生工作指标调查评估方案的通知[Z].2010

[9]王文菁,林海程,林勇强,等.不同经济发达地区精神卫生因素比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5):484-486

[10]林丁盛,郭永松,齐朝阳,等.社区人群对精神病人关爱态度的调查[J].医学与社会,2004,17(5):7-9

[11]徐广明,尹慧芳,杨桂伏,等.天津市社区人群精神疾病病耻感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2):97-103

[12]Pescosolido B A,Martin J K,Long J S,et al."A disease like any other"?A decade of change in public reactions to schizophrenia, depression,and alcohol dependence[J].Am J Psychiatry,2010, 167(11):1321-1330

[13]Racine E,Waldman S,Rosenberg J,et al.Contemporary neuroscience in the media[J].Soc Sci Med,2010,71(4):725-33

[14]何华敏,胡春梅,胡媛艳.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7):1114-1118

[15]高士元,费立鹏.不同人群对精神病的态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2):107-109

·论 著·(精神卫生)

Research of Attitude towards Mental Disorders among Young Residents in Zhangjiakou

Liu Lili,Zou Yizhuang,Chen Nan,et al
Huilongguan Hospital of 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96,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tatus of attitude towards mental disorders among residents in Zhangjiakou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Methods:Using convenient sampling,103 young residents from several communities in Zhangjiakou,Hebei province,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questionnaire about attitude to mental illness.Results:The score of residents'attitudes to mental disease was(33.62±5.97).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otal points of attitudes towards mental illness among different gender and education groups,but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s in certain aspects of attitudes towards mental illness among them(P<0.05).The female treated mental disorder more inclusively(t=-2.022,P<0.05),and was more actively to accept the psychiatric professional aids;Educated residents were more inclined to believe that the recovered psychopaths were reliable(t=-2.100,P<0.05).Conclusion:The discriminatory and misunderstanding attitudes to mental disorder are serious in Zhangjiakou.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step up publicity efforts of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from the base,improve the awareness and acceptance of mental disorder among the grassroots.

【Key words】Mental disorder;Mental health;Attitude;Promotion and education;Young residents

(收稿时间:2015-10-20)

doi:10.13342/j.cnki.cjhp.2016.04.006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252(2016)04-0504-04

*基金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项目(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管理测验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编号:2007-3060)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青年宣传教育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精神疾病对于单髁人工膝关节10年疗效的影响
精神疾病患者影像检查中的整体护理应用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宣传教育 先行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