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2016-10-09 08:16马艳波陈曦李凯璇
大学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雷锋精神校园文化建设青年

马艳波 陈曦 李凯璇

[摘 要]雷锋在广大人民心中矗立起不朽的丰碑。雷锋精神闪耀着共产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无产阶级的先进性;雷锋精神再现了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精神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雷锋精神在新时代更具有其价值。雷锋精神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性中存在一定的缺失现象。应该探索社会、学校及其个人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价值和途径,用雷锋精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方式,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昌盛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平稳的构建。

[关键词]雷锋精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青年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9-0076-02

一、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雷锋之所以在广大人民心中矗立起不朽的丰碑,是因为雷锋精神闪耀着共产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无产阶级的先进性;雷锋精神再现了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精神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一)雷锋精神的时代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雷锋精神的发展壮大创造了宽广的空间。雷锋同志言行一致,艰苦朴素的作风,在市场经济中更具有现实意义。[1]首先,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是一个整体,而人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在客观上形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道德环境,有益于增强人们的整体意识和服务意识。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经营者必须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并努力为社会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再次,商品生产经营者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遵守诚实、平等、合法等商业原则。由此可以看出,雷锋精神具有与市场经济相通,与时代发展相融的特征,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进步趋势和要求。[2]

(二)雷锋精神文化的延续性

为有效促进大学生践行雷锋精神,进一步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本课题组对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雷锋活动史料进行了全面搜集、整理、统计和分析,通过对大量材料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该校团组织弘扬雷锋精神的历史发展阶段。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阶段:从20世纪六十年代初到六十年代中期,雷锋同志生前来校作过报告,他的先进思想和事迹在我校师生中影响至深。第二阶段:从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末,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高校积极引领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及以坚持不懈为代表的“石油”精神,向雷锋式的英雄人物学习成为校园文化的新方向。第三阶段:20世纪八十年代初到20世纪末,坚持与时俱进学雷锋,自编自演拍摄《捧出火红的太阳》三集电视剧,召开学雷锋理论研讨会等活动,使学习雷锋在理论探索与实践上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第四阶段:21世纪以来,学校在雷锋精神指引下,号召带领团员青年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志愿服务等活动形式,不断推动大学生学雷锋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雷锋活动朝着常态化发展。第五阶段:学校成立大学生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建立了雷锋纪念馆、雷锋小学、望花区光明街道等志愿服务基地,开展“辽宁万名大学生跟着郭明义学雷锋手拉手”等志愿服务项目。

二、当代大学生在践行雷锋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脱离社会发展,雷锋精神没有与时俱进

目前,中国与国际接轨,国际化、信息化日益加剧,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人们思想道德的建设,因此雷锋精神也未能与时俱进。社会上甚至在校园内都存在着不了解雷锋,不认识雷锋的人,还有很多人认为雷锋精神在今天已经过时了,有的人甚至认为在当今这个物质化的时代已经没有什么精神文化可继承与弘扬了。也正是因为雷锋精神弱化了,才会造成种种令人悲愤的社会现象,比如:有人不顾信誉借贷不还;有人过度关注自我,结果性格变得极端自私、脆弱、孤僻和偏激等。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和为贵”的思想,“三个代表”“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等党的新理念与“雷锋精神”应该具有相融性。因此,越是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追求幸福的关键时刻,越有必要理直气壮地弘扬雷锋精神,这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3]

(二)重物质轻德育,忽视雷锋精神的发扬

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盛行的当今社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出现了表里不一、急功近利的形式主义倾向,许多高校把精力过多地投放到了物质文化建设、硬件设施建设和校园形象建设中,兴建教学楼、学生宿舍、体育馆等,添置各种实验设备及图书,将校园文化建设局限为校园硬件设施建设。物质文化的充实恰恰反映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不足,精神文化内涵的缺乏,造成了雷锋精神的缺失。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及舆论氛围,不能有效发扬雷锋精神,导致学校校风不够正,教师教风不够严,学生学风不够浓的后果,以至于出现学校管理模式僵硬,教师工作缺乏创新,学生学习被动的现象。

(三)形式主义作风严重,雷锋精神呈现单一性

把学习雷锋精神简单化。每到学雷锋纪念日前后,一些高校就组织学生清扫校园,涌到敬老院、社区和大街上集中做好事,学习雷锋活动多是“三月来,四月走”。如此的学习雷锋活动,就难免让人觉得是做做样子,看起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其实是一种假象。在形式主义的支配下,学雷锋成了应付了事、单单喊几句政治口号的活动,时间长了,也就使人们对学雷锋产生了逆反心理,最终导致雷锋精神都没有人相信了。雷锋精神的发扬,需要所有的师生、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精心部署、以身作则,这样才能形成良好学风。

(四)主体责任意识的淡化,雷锋精神价值观错位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89.3%的学生在人生奋斗目标上表现出日益强烈的个人意识,也就是说他们所追求的人生目标是“为自己”。这种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导致“三无”态度的出现,这是大学生不愿意学习雷锋精神的根本原因。人生的价值取向主要取决于如何处理个人利益、社会利益、他人利益这三者的关系,这是贯穿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个人价值选择和评价倾向性的主要思维方式。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个人本位思想日益严重,他们开始注重金钱、地位以及感官的享受,更多地注重现实和功利,淡化了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

三、促进当代大学践行雷锋精神的对策分析

(一)提升思想境界,培育大学精神

从本质上说,雷锋精神是一种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雷锋精神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能够不被时间的洪流埋没,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保存至今,归根到底在于雷锋精神的传承、践行与弘扬。这种精神是崇高思想在实践中的开花结果。以雷锋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首要任务就是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凝练成为一种继承光荣传统、反映时代要求、富有学校特色的崇高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利用校园文化载体悉心培育、塑造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大学精神。

(二)充分发挥课堂的主导辅助作用

第一课堂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课堂,其是学校实施育人方针和培养目标的主渠道。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各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积极发挥第一课堂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对于构建“雷锋校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明氛围

结合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与《大学生行为、学习规范》,围绕着大学生关心的问题,大力宣传诚信教育。[4]要牢牢抓住“以雷锋精神建校育人”这一道德主线,展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雷锋精神的宣传。其次要重视典型示范作用。高校可通过树立和表彰干部、教师、职工、学生等方方面面的雷锋式先进集体和个人,充分发挥“雷锋传人”的典型示范作用。[5]

(四)不断完善科学的操行评定机制

所谓操行评定,就是对学生的品行,即其在学校里的表现,重点是对学生有关道德的行为进行评价。高校要对学生平时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表现进行翔实的记载和全面的考查,对学生在学雷锋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动机以及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进行科学分析、恰当评价,并与学生德育操行分挂钩,建立科学的操行评定机制,逐步完善科学的德育分评定机制。成功的操行评定,能对学生的行为起导向、激励、释能作用,促使学生的道德、心理、身体素质健康发展,实现普通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大转轨。

(五)正确处理软硬环境建设关系

校园“硬”环境建设要体现美育功能,而校园“软”环境则体现德育功能。在校园“软”环境的建设中,重点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坚持以德育人,注重“学校精神”的建设,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当前,很多高校把重点放在学校物质条件的建设改善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内容。高校弘扬雷锋精神,就要正确处理 “软”、 “硬”环境建设关系,在保证物质条件建设的同时,把更主要的精力放在精神文化建设上,通过弘扬雷锋精神,来促进高校“软”环境发展与建设,实现高校的教化功能和实际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孙天兵.雷锋精神的现实意义[N].潍坊日报,2008(3):7.

[2] 论雷锋精神的道德魅力[N].光明日报,2002(3):7.

[3] 雷锋精神不应该被淡化[N].广西日报,2009(2):13-18.

[4] 我的大学——大学生读本[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31.

[5] 邵燕.论雷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J].人民论坛,2012(5):120-121.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雷锋精神校园文化建设青年
论高职院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浅谈雷锋精神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高职院校如何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雷锋精神与中国梦:三个理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