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与中国梦:三个理论问题

2016-03-08 00:10乔莉萍刘志丹
大学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雷锋精神中国梦

乔莉萍++刘志丹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雷锋精神和中国梦的相关讲话,为理论界提出了如何认识雷锋精神与中国梦的相关关系的问题。要想搞清楚二者的相互关系,必须先明确如下三个理论问题:一是雷锋精神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二是雷锋精神与中国梦的内在契合,三是雷锋精神对中国梦三大路径的外在支撑。

[关键词]雷锋精神;中国梦;理论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2-0059-02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对“中国梦”进行了阐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1]2014年3月11日,习近平在接见某工兵团“雷锋连”指导员谢正谊时说:“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2]由此,总书记的讲话为理论界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认识雷锋精神与中国梦的相关关系。笔者认为,如下三个问题是认识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理论前提。

一、雷锋精神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思想变革是时代变迁的动力,理论创新是实践创造的先导。作为雷锋精神的实践传承者和理论工作者,我们要想在实践层面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现实动力,必须首先从理论层面开展扎实的基础理论研究。

面对雷锋精神与中国梦这个重大的理论问题,首先需要思考的是,雷锋精神对中国梦的实现有没有意义?如果有,它的意义又体现在那些方面?对于第一个问题,答案无外乎两种:一是有意义,二是没有意义。显而易见,问题的答案肯定是前者,这是可以达成共识的。但是,如何定位雷锋精神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还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细观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虽然各自的理论表述存在差异,但实质内容基本一致。也就是说,这些回答似乎都将雷锋精神定位于“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这种观点强调的是,雷锋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中国梦凝聚了“精神伟力”,挖掘雷锋精神的精神源泉,高举雷锋精神的精神旗帜,必定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精神力量基础。

雷锋精神之所以能够历经时代变迁而永不褪色,穿越时空阻隔而历久弥新,把握理论脉搏而开拓创新,原因不仅在于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和典型代表,更为重要的是,雷锋精神具有紧跟时代步伐和回应社会热点的理论力量和实践品质。作为雷锋精神的实践传承者和理论工作者,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回应当今社会的重大理论热点问题,即中国梦的实现问题。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是每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梦。作为普通劳动者精神境界的典型代表,雷锋精神在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地位和实践作用。

我们完全赞同雷锋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伟力这种观点,但是,仅仅将雷锋精神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界定为精神层面是不够的,这只是重要意义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根据马克思社会历史观的基本观点及雷锋精神的具体内涵,它的重要意义还应该存在于另一个方面,即雷锋精神对实现中国梦的实践推动作用。无论是“一颗钉”的爱岗敬业精神、“一滴水”的团结协作精神、“一团火”的无私奉献精神、“一块砖”的普通劳动者精神,还是“一片叶”的感恩反哺精神,都是雷锋精神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最典型特征,这些特征也必将体现在实现中国梦的具体社会实践之中。因为,实现中国梦,仅仅依靠理论总结和政治宣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现实的实践基础,即广大人民群众的具体行动,正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二、雷锋精神与中国梦的内在契合

雷锋精神与中国梦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之后,理论界讨论得最多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雷锋精神与中国梦是一种内在契合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凸显了雷锋精神与中国梦在理想信念层面的内在契合。实现中国梦,走的既不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是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自己的路,这是一条被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证明为正确的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雷锋精神的首要内涵就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如果偏离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国任何的“梦想成真”,不仅会失去它的政治价值,也将同时失去它的实践价值。

第二,实现人民幸福,凸显了雷锋精神与中国梦在价值取向层面的内在契合。“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中国梦勾勒出的未来美好图景。在这幅美丽画卷之中,“人”无疑是关键要素,无论是“国家富强”,还是“民族振兴”,其根本落脚点都是“人民幸福”。换言之,中国梦的实现最终都要统一于“人民幸福”的历史语境之中。因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为人民共创幸福、共享幸福的中国梦。这是中国梦核心价值取向的最鲜明体现。饱含时代意蕴的雷锋精神价值取向的最终目标也是“人民幸福”。对于这个价值目标的追求,雷锋精神既有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的目的保证,又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新精神的手段保证。

第三,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凸显了雷锋精神与中国梦在精神实质层面的内在契合。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构成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中国精神早已融入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品格之中,早已凝聚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之中。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因为“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雷锋精神中所包含的敬业精神、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最为全面而又最为生动的诠释,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三、雷锋精神对中国梦三大路径的外在支撑

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不仅明确地阐释了中国梦的三项具体内容,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且创造性地指出了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关键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雷锋精神不仅与中国梦具有内在的契合性,而且其对实现中国梦的三大路径具有外在支撑的功能。

第一,雷锋精神是中国道路的文化支持和精神保障。当今社会,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世界和中国之间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现象不断激烈,交流、交融、交锋态势不断增强,因此,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情况愈来愈复杂多样。要在这种复习情况下实现“中国梦”,必须首先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在此过程中,雷锋精神以其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为中国道路提供文化支持和精神保障。这一理想信念,能够激励我们全党全社会自觉地把个人的追求和奋斗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联系起来,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第二,雷锋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代表和集中体现。雷锋精神传达了一种人人都应该追求的人生态度,这就是对国家、对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工作、对事业的敬畏和执着,对他人、对社会的感恩之情,对物质欲望的克制和自律。由此可见,雷锋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代表和集中体现,它赋予中国精神以鲜活的人格魅力和生动的精神风貌。所以,在当代中国,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雷锋精神。具体说来就是:其一,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中国精神的核心因素;其二,雷锋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具体实践;其三,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是中国精神的行为规范;其四,雷锋的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不竭动力;其五,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时代要求。

第三,雷锋精神是中国力量的力量来源和动力源泉。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有中国13亿人团结一心、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才能形成实现梦想的磅礴之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才能确保胜利之本和力量之源。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雷锋精神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通过雷锋的日常小事来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号召全国人民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目标而努力奋斗,从而使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实现中国梦而汇集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 参 考 文 献 ]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习近平.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3/11/c_119718630.htm,2014-03-11.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雷锋精神中国梦
浅谈雷锋精神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高职院校如何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发扬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精神做好雷锋精神的研究与弘扬工作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