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娟
摘 要: “课堂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自然地将自己的感受倾诉出来。要根据不同的语言材料设计灵活多样的练笔,掌握随文练笔的最佳时机,找准训练的突破口,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创造,诱发创新热情,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关键词: 课堂练笔 仿写 续写 创设情境
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听说读等能力的同时,应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并且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文字。教学中应加大培养力度,利用教材中空白的地方,挖掘发展思维能力的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养成乐于表达的好习惯,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学习表达,能力迁移
语文书里所选用的课文文质兼美,有鲜明的时代性,写人的作品不但内容真实具体,而且富有充沛的情感,一般情况下作者是抓住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凸显人物性格特点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特点的语句进行学习,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在谋篇布局、选材组织方面的独特安排对表现人物性格的帮助,根据文章的表达方法仿写片段,将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细致传神。课堂上学完了侧面烘托这一表达方法及扫路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后,让学生也学着课文的描述方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人,可在自己的习作中恰当运用衬托这一表达方法,让大家猜猜他(她)是谁。学生兴趣高涨,教师给足时间让学生写,写完后交流。有的学生写道:“她的成绩很好,袖珍式的个子,葡萄似的大眼睛镶嵌在圆圆的脸上。课堂上老师的问题刚抛出,她的脑袋像闪电一样迅速地运转,第一时间举起了手……”这位学生读完,老师追问:“描写的是谁?”有的学生说描写的是张金兰,有的学生说描写的是李萱,问小作者自己写的是谁,他说描写的是李萱,学生猜的答案不统一,为什么呢?其他学生迅速讨论,最后归纳出:之所以有不一样的答案,是因为刚才这位学生没有抓住李萱的典型特征写,看来要想成功地写出笔下的人物,必须抓住他(她)的神态、动作或语言方面特点写。这一篇习作可以怎样补充?同学们再仔细观察李萱,然后补充习作。学生迅速埋头写了起来,接着交流,这一次,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同学把李萱的典型特征写了出来,这样的练笔不但训练了学生的习作能力,还教给了学生写作方法。
“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课文做示范,找准了训练突破口,师生的相机点评,如此扎实训练,还怕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不了吗?让学生联系课文,将学习语言与仿写片段融洽地揉在一起,抓住课文的原型特征,调动已储备的表象,把思维的触角由甲迁移到相关或相似的乙身上。实现了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在教给学生写作方法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补白文本,拓展思维
由于表达情感的需要和文章篇幅的限制,作者在写作时不可能面面俱到、详细写出所有情感。很多文章常常留给读者想象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若抓住这些语言空白,找准切入点,想象情节,多留些倾诉的机会给学生,把作者未表达的思想延续出来,充实文本,则能使学生更快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透彻领悟作者隐而未表的情感。
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半截蜡烛》一文,对小女儿杰奎琳面临妈妈、哥哥想方设法取走蜡烛失败时是怎么想的没有详细描述,而是直接写了杰奎琳的做法。教学时抓住妈妈伯诺德夫人、哥哥杰克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句子进行朗读、感悟后,让学生写写面对凶狠的德军杰奎琳是怎样想的?有了伯诺德夫人、杰克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奠基学习,孩子们迅速拿出笔,尽展自己的想法。有学生写道:“妈妈、哥哥都失败了,难道我们一家三口今晚就将牺牲了吗?不行,我得赶快想办法取走蜡烛!”有学生写道:“真的好害怕啊!但千万不能表现出来,这个德国兵看起来有四十几岁了吧?应该有子女了,我能不能运用自己的可爱来博取他的喜爱呢?与其坐着等死,不如主动一搏,不管行不行,先试试吧!”……学生的思维火花在沉默中爆发,情感在笔下倾泻。有了这些心理活动的交流,再学习文章第六自然段就显得轻松多了,是什么力量让杰奎琳一家冒着生命危险参加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在危难时刻想方设法取走蜡烛呢?学生立刻回答:对祖国的热爱。这是学生在深入探究文本后逐步体会到的感情,教学时抓住文中隐形的“空白点”,将学生感情和想象的闸门开启,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拓展文本,积淀情感
教师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文章的作者及文中的人物对话,深入探究,产生共鸣。课堂上创设适合学生表达的情境,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故事发展,引导学生将文中未表达出来的后续情节续写出来,将文字转化成真挚的情感传递给大家,这对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帮助。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爱之链》一文,文章最后就以女店主的话:“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结束,以后会怎么样呢?文中没说,在情感表达强烈的地方作者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回味、想象的余地。当学完全文时教师设计这样的练笔:“乔依醒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学生交流后,一致反映:应该把乔依这种助人为乐的品质传递下去。通过续写,使好人有好报的精髓渗入学生心田。有了这一续写,使即将结束的课堂再掀波澜,学生的思想再遇碰撞,提升了对文本的理解感悟,锻炼了学生的习作能力,在习作中获得成长,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
走进文本人物,根据文本特点仿写人物,续写故事发展……这样的课堂练笔丰富多样,可以使学生长期沉积在头脑中的感知记忆得以复苏,或喜或怒,尽情表达,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钻研教材,找准课堂练笔的出发点,引导学生捕捉文本中的叙写点,把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凝结成文字,这样“课堂练笔”会收获不曾预约的精彩。
参考文献:
[1]郭根福.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