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春华
摘要:校本培训是教师培训最根本的措施和落脚点,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些学校领导重视不够,教师认识偏差等问题,校本培训的效果不甚理想。对此,本校结合校情以“一月一比赛一讲座”的创新培养模式掀起“重思想、比技能、讲业绩”的校本培训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推动了教师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校本培训;教师成长;一月一比赛一讲座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4-003-2
学校要发展,学生要发展,决定了教师专业化的率先发展。丹阳九中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校本研训模式,构筑校本研修文化,激励教师主动发展,使学校日益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沃土。
——作者语
一、案例背景
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所关注的焦点,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实质,是实现学校教育发展工作中的当务之急,而校本培训对于提升教师素质和专业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校本培训是以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校的预定目标及发展规划为着眼点,由学校安排的各种实际培训活动。校本培训注重为教师导航,为教师减负,为教师服务,让教师重塑自我,为教师的主动发展搭建舞台,充分触发教师内在“自驱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形成一种学校与教师共同发展的研修文化。目前,校本培训已吸引了很多校长的关注目光,并且不断创新着校本培训模式。然而,在校本培训的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些学校领导重视不够、教师认识偏差,校本培训效果不甚理想,仍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1.培训缺乏专业引领,培训形式已然泛化
有些学校的校本培训形式泛化,校本培训仅限于教师学历进修、政治学习、备课说课等,以至于不同学校开展的校本培训,从内容到形式再到结果都如出一辙。这反映出校本培训管理中存在的不务实,不严谨的“应付式”工作作风,使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无法和学科知识以及教科研能力结合起来,达不到培训的效果。
2.培训内容零散单一,培训过程不够规范
有些学校在校本培训中没有考虑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盲目跟风,随意安排培训内容,既缺乏总体规划又忽略教师的问题解决,对教师的自我发展、长远发展关注不够,比如说培训没有基于教师“实际需求”,没有将自主学习与群体学习有机地结合,也缺乏考核机制,这样的校本培训使学校无法真正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
3.培训没有制度保证,培训效果不甚理想
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对校本培训起到组织、管理、监督的作用。现在有的校长对校本培训认识不够,总认为教师培训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教师培训机构的事情。有的校长对校本培训缺乏长远考虑和谋划,不清楚如何开展校本培训,没有清晰的培训思路,没有明确的培训目标、培训计划和方案,培训时间得不到保证,培训工作有很大的随意性,更谈不上培训的效果。
以上问题暴露了校本培训中的管理不善、教师应付检查、缺乏主动性、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学校应该具有使学生和教师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因此,建立完善规范、科学有效的校本研修制度是每所学校管理者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作为校长,我校结合校情,对校本培训模式进行了创新,以“一月一比赛一讲座”培训模式,掀起“重思想、比技能、讲业绩”的校本培训活动,努力打造一支“以善立身,以善立教,以善育人”的“至善教师”队伍,以高质精良的“善教”师资群体促进学校整体质量的提升。
二、案例描述
场景一:3月22日下午,我校青年教师粉笔字书写比赛在实验楼三楼举行,全校35周岁以下31位青年教师参加了比赛。参赛选手根据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一首规定的古诗书写,字体为楷书或行楷,从“书写规范、结构准确、运笔流畅、版面整洁”等方面对选手评分。比赛现场气氛热烈,参赛教师纷纷拿出看家本领,个个专注认真,一笔一划,一丝不苟。经相关学科权威教师组成的评委评选,朱启东等5名老师获得了一等奖,许蔼灵等5名老师获得了二等奖,张丽等5名老师获得了三等奖。
场景二:9月10日下午,我为全校教师作了《今天,我们该如何做老师》的专题讲座,拉开了本学期“一月一比赛一讲座”校本培训的序幕。我从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引入讲座主题,指出教师工作和生活的意义是“幸福=有追求+有努力+有爱心+有健康”,从“眼高、手低”(起点高、境界高、品位高,可操作、可检测、可坚持)、“肯学习”、“能教书”、“会管理”、“好心态”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在当今教育新形势下如何做一名教师的具体做法,希望教师们正确理解工作的三种态度:职业、事业和使命感。本次讲座也是我校“一月一比赛一讲座”校本培训的进一步优化和提质,使老师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了一餐精神盛宴。
场景三:在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结束总结大会上,我讲到:“我校以‘善教为目标,完善“一月一比赛一讲座”校本培训机制,安排了镇江市骨干以上教师作专题讲座,史香香、蔡斌等老师分别作了《我心中的美善语文》《实现生本课堂向崇善课堂转型,让课堂增值》的讲座;组织了数学和英语学科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比赛、青年教师中考学科考试、班主任技能比赛、优秀教育随想评比等。本学期我校青年教师群体得到了成长,刘杰老师在丹阳市“崇德树人”师德征文评选中获一等奖,并被丹阳市推荐为镇江市“张丽莉式的老师”,许蔼灵老师在丹阳市师德演讲比赛中荣获中学段一等奖第一名,代表丹阳参加了镇江市师德演讲比赛,陈翠霞老师在丹阳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荣获初中组一等奖,将代表丹阳参加镇江市班主任基本功比赛,朱启东老师获丹阳市青年教师数学评优课一等奖,裴杨、冷汇军、李文琰、魏萍、朱启东老师参加丹阳市综合实践活动分别获一、二等奖。”
三、案例分析
校本培训是教师培训最根本的措施和最终的落脚点,我校“一月一比赛一讲座”校本培训模式的创新实践取得了成果,有效地促进了全校教师教育思想的大变革,促进了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师创新素质,实现了“学校发展了教师、教师发展了学校”的目的,充分证明了校本培训要以校为本,培训内容、方法必须结合教师的需要,选准切入点。在总结的同时我也在反思:“一月一比赛一讲座”培训模式是否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提升,在培训评价机制上是否还可以进一步科学规范。我认为,校本培训要立足于四个“基于”,构建富有本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文化:
1.“基于学校”的培训,着力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基于学校”是指校本培训要立足校情,挖掘学校所具有的各种潜能,让学校的人力物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彻底释放出来。校长要具有“规划立人、学习促人、实践练人、反思催人、科研强人”培训意识,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校长的带领下,学校从组织、制度、设施、经费及文化等方面全方位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这意味着校长要对校本培训有着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校本培训不赶时髦,不机械模仿别人,校本培训的设计要以学校的需要为出发点,学校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使培训过程更扎实有效,更具有目的性,不走过场,避免形式主义。
2.“基于教师”的培训,着力于教师的技能提升
“基于教师”是指在师情调研的基础上,把教师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需求作为出发点,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重点,依据学校所具备的师资条件、所能承担的培训经费,制订相应的培训方案,具体落实“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三级分层校本培训措施,从师德建设、教育理念更新、教学能力提高、学科知识拓展、专业知识提升等方面去开展培训,使新教师及早入门,站稳讲台,年轻教师经受锻炼,获得成功,骨干教师的优势资源得到利用,促使他们向专家型、科研型教师迈进。这样的培训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3.“基于制度”的培训,着力于校培的文化建设
“基于制度”是指校本培训的管理者——校长,在关注教师个性自由、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关注本校特色项目开展的基础上,建立“一月一比赛一讲座”等为特征的校本培训制度,还有像校本研修工作例会制度、教学问题累积制度等。当然,制度不是为了约束人,而是为了凝聚人、激励人,在规范制度和管理的同时,学校要注重为教师创设探求问题的文化氛围,给予最大程度的信任。通过培训制度建设、培训档案管理、培训评价机制优化等,使校本培训工作更具规范化、更有效有用,进而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文化,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全员性、全面性、全程性奠定了坚实的保障。
4.“基于课堂”的培训,着力于质量的整体提升
“基于课堂”是指校本培训的最终指向点在于课堂,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将会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研讨、经验、总结最终都要回归于课堂,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如我校把“崇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纳入校本培训,通过“一月一比赛一讲座”培训,让教师加深对“崇善课堂”的理解,提高了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认为学校可以组织听课、评课、教学评优等校本教研活动,使每个教师在练中学,学中练,帮助教师努力探索教学规律,鼓励教师做反思型教师,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借助“一月一比赛一讲座”校本培训模式,我校教师在专业技能上得到了快速发展,促进了干部、教师整体素质的整体提高,同时也培育了一种全新的教师校本研修教育文化。老师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简单的谋生手段,而是人生的快乐。”“构筑校本研修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我校校本培训的终极目标,我校将继续围绕课题研究、课程开发、青年教师培养等,不断完善“一月一比赛一讲座”培训机制,在培训中形成对教师的一场场头脑风暴,并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赋予新的内容,使教师感受到最前沿的思想,引领和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水平的提升,培育创新合作精神和优质校本研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