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庆
【摘 要】古代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朵美丽的奇葩,同时,古诗也是传承中国文学的重要形式和研究中国文学发展史的重要内容。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古代诗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高中学段的学生对文学作品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同时,他们也有了一定量的古代诗歌积累。所以,在高中语文中的古代诗歌教学中,要求教师除了教授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之外,教授的诗歌的内容还要有深度。那么,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对古代诗歌的文本解读能力,掌握诗歌解读方法。教师要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完善的将古诗表达、传授给学生,进而帮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解读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代诗歌 文本解读 主语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1.168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对古代诗歌的涉及范围极广,可以看出,在高中阶段,古代诗歌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本文将阐述文本解读的相关方法,并从人教版旧版语文教材与新版语文教材中选取古代诗歌作为案例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解读。
一、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文本解读观念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这就必然要求语文教师自己具备解读文本的功力。但语文教师的解读是一种“教学解读”,它既不同于学者的“研究性解读”,也不同于社会学者的“欣赏性解读”或“消遣性解读”。语文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实实在在教会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分析文本时要注意文本本身的价值,时刻牢记语文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语文教师解读文本的所得最终还是要教授给学生的,那么教学解读的成果就应该贴近学生的思想。也就是说,语文教师的“教学解读”是一种学生期待的解读。教师在做文本解读时,不仅仅要有深度的研究,探究文本的深层价值和更高的艺术体验,而且要进行一定的换位阅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解读教材。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视角是个性化的,但是,我们不可能尝试每一个学生的角度,所以,教师所立足的学生视角要是在个性中寻找的共性视角,从而才能使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产生共鸣。
教师要从学生期待的视野出发进行教学活动,在文学理论中,“期待视野”指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和审美趣味等,对于文学接受课题的预先估计与期盼。”那么当我们立足在学生角度进行文本解读时,就需要考虑学生的阅读积累和阅读兴趣、审美的倾向。同时,教师也必须认识到学生期待的视野是会随着阅读积累的增加、文本解读实践而产生突破,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文本解读时要有一定的深度。
二、古代诗歌的解读方法
相较于散文解读的个性化,古代诗歌的解读是有一定的方法可循的。中国古代的诗歌最早可见《诗经》。《诗经》中也体现了诗歌写作的一些方法,比如“赋、比、兴”等。也正是因为古代诗歌创作有它自己的定法,所以,在古代诗歌鉴赏时,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手法做一定的鉴赏。在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就是按照诗歌的写作手法进行单元划分的。比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等。
相对于传统的解读方法,新的教学方法中也有一些独特的、行之有效的解读方法。
(一)补充主语法
在古诗中有相当一部分古诗具有叙事性,但是在创作过程中,诗人通常会省略古诗的主语,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针对这样的古诗,我们可以补充个不同的主语(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她”)。2014年全国“正道语文”研讨会上,来自成都双流中学的刘小芳老师在她的《涉江采芙蓉》示范课上,就采用了补充主语法。她从“叙述者”的角度入手,要求学生对诗中采芙蓉的人、遗芙蓉的对象进行添加,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鼓励学生对《涉江采芙蓉》一诗进行多元化的解读。这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这首诗,得出了爱情、家国、志向的多种解读。
(二)关键词演绎法
关键词演绎法是指抓住一首诗的诗眼,从诗眼入手,探究诗歌的中心内容。我以旧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关雎》为例,做关键词演绎法诗歌解读。《关雎》中的主要人物就是君子和淑女,所有的描写都是围绕着两个人物进行的。所以,我们要抓住君子和淑女这两个关键词,分析二者的特点,对诗歌进行解读。
第一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关雎的鸣叫声起兴,“关关”表示鸟鸣声,在听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河之洲”描绘出一幅辽阔、宁静、清丽的画面,整句话构成了一幅有声音、有画面的和谐的风景画,营造了一个优美的环境氛围,为后文淑女的出场做好了铺垫。此处起兴,又因为雌雄雎鸠时常相伴而行,象征了人类美好的爱情和婚姻,从而顺势引出了君子和淑女的爱情故事。 而从诗歌第二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开始正式进入两位主人公的描写。将全诗按照“淑女”“君子”两个方向进行整合。首先从淑女来看,描写淑女的词、句就有“窈窕”和“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的采摘荇菜过程。我们可以使用现代文中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对淑女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进行评鉴;淑女的第一个特点是“窈窕”,“窈窕”的意思是娴静美好的样子,这就从外在说明淑女是形象是美丽娴静的。而淑女采摘荇菜的过程,诗中用了“流”“采”和“芼”三个动词,“流”意为顺着水势捞取,“采”的意思是采摘,而“芼”意為选择并采摘。这三个词组成了一个渐进的过程,表现了淑女在劳作时的认真、细致,反映出淑女内在的勤劳的品格。同时,这个过程又隐喻了淑女择取伴侣时从广泛选择到细心挑选最后谨慎确定的过程,这也表现了淑女慎重和理智的性格特征。 (下转第175页)
(上接第169页)
与淑女采摘荇菜的过程相对应的便是君子追求淑女的过程:“寤寐求之,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寤寐求之”说明君子对淑女深切的爱和君子求之的急切心情。而在求之不得时,君子表现出了“辗转反侧”的样子,这刻画出君子被拒绝时痛苦得翻来覆去难成眠的情景。一方面,这句诗表达了君子对心爱女子的思念和被拒绝的伤感之情,另一方面,又写出了男子因为想不出博取心上人欢心的方法的苦恼。最终,他想出“琴瑟友之”的办法。因为心上人是一个美貌与品德兼备的女子,所以男子弹奏琴瑟,用高雅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淑女的爱慕,以求亲近淑女。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真挚的爱和坚持不懈的追求感动了淑女,最终俩人迎来了“钟鼓乐之”的结婚庆典。君子追求淑女的过程,一方面说明了君子对于爱情的执着、坚定。另一方面诗中也写出了君子面对心爱的人的拒绝,尊重对方的决定,日夜思索着如何获得淑女的芳心的样子。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诗中的淑女具有美丽、勤劳、理智、慎重的特点。而相对的君子则具有:对感情执着专一、尊重对方的特点。
在这首诗中,明线有两条:一条是淑女采摘荇菜的过程,即“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另一条是君子追求淑女的过程,即“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暗线则是君子的情感变化。第一节,“君子好逑”从客观上说明淑女是君子的理想中的佳偶,并没有明显表现出君子对淑女的情感态度,这种感情是冷静的、客观的。第二节“寤寐求之”,说明君子对淑女的爱慕突然变得强烈,强烈到君子日日夜夜都想着求得她的程度。这是一种急切、强烈、美好的情感。第三节,美好的愿望和强烈的情感因为“求之不得”变成“寤寐思服”的强烈思念,以至于使君子在夜里独自悲伤,辗转反侧,整夜失眠。这里是一个情感的转折:君子的感情从美好的愿望突变为彻夜失眠的痛苦的折磨。之后,君子的情感就再度发生转折:从痛苦变为欢乐。“琴瑟友之”是君子和淑女弹琴抚瑟,欢歌起舞的二人世界的欢乐。最后这种欢乐被扩大,被传递,出现了两个家族“钟鼓乐之”的盛大场面,俩人的欢乐扩大成为了众人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