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之我见

2015-07-06 07:58吴敏
南北桥 2015年1期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人生观

吴敏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教授学生基本的社会法则和生活道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促进青少年健全人格和个性的养成的一门学科。本文主要就怎样上好思想品德课程,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生活道德  人生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1.012

初中思想品德课顾名思义是一门教授学生最基本的社会法则和生活道德的传统学科,教师通过课堂上各种生活实际案例的讲述和分析传达社会正能量,传播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阶段树立一盏明灯,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和个性的养成。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应试教育逐步退出教育的历史舞台,素质教育取而代之。初中思想品德课同样实现了重大的转变,相对于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过分注重死板的基础知识的教授模式而言,新课程改革后思想品德课则更加注重于知识的灵活处理和課外知识的延伸。因此,对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而言,更需要转变思想,与时俱进,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

作为教师,课前的准备顾名思义就是备课,身为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就必须要有好的备课,备课不能成为一种应对上级检查的摆设,而是要真正成为教师上课的依据和教师之间进行教学交流的一种工具。很多教师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不是主要科目的思想品德课而言,很多教师认为备课只是在浪费时间,只要按部就班的教授好课本上的知识即可。这种“照本宣科”的思想是大错特错的,备课作为一种准备活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教材知识,确定一节课的讲授重点和基本的教学方式,更可以提前预料课堂上的突发状况并做好应对的措施。

(一)教师备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熟悉教材知识,将教材的内容熟于心,才能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

作为思想品德课而言,课本上虽然有明确的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但更多的是一些案例,通过案例引入基本道德规范的概念。这就需要教师提前了解案例,明白案例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做好知识的延伸,以便于在课堂上进行案例的讲解时不至于出现当场分析而导致案例分析不正确或者是知识点引申不全的问题。

(二)备课时还要注意对学科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引申

对于思想品德课而言,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处在生理与心理快速成熟的青少年学生养成正确的社会道德意识,了解社会的最基本的法律法规,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至于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走上歧途。因此,只是依靠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要添加新的内容,或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之上进行拓展与延伸,从而使思想品德课不仅仅是教授知识的课堂,更是学生初步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舞台。

(三)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整体状况和教授的知识内容事先确定每堂课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对于不同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态度是不同的。例如:跟学生自身息息相关的知识,学生愿意学也愿意听,这样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几乎不用浪费精力就可以使课堂顺利的进行下去,但是思想品德课上还有很多现实生活中学生很难体会到的知识。例如:学生对法律法规这些通常不感兴趣,也觉得太过枯燥、无趣,不想听也不想学,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这些知识时,提前拟定好一种教授模式从而更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其实无论是对于思想品德课还是其他学科,只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不用教师的督促学生就会自觉地进行学习。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引发学生兴趣的基础。

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作为教师需要创设一个和谐、有序的课堂环境。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一直处在一种失衡的状态,特别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甚至可以看成是一种明显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教师处于一种绝对主导者的地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话语权。学生始终是处于“你教我学”的被动性地位,没有发言权,更没有质疑权。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容易造成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认知水平产生一种错误估计,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过程中是配合度为零,整个教学活动变得死板僵硬,教师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教师出现反感心理进而催生厌学心理,从而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素质教育重新定义课堂教学的实质: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和谐、互助的相处模式,相互配合,同舟共济。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对学生充满信心,做到耐心引导,悉心指导。在人格尊严的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使得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教师、尊敬教师。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教学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严谨有序的进行下去。

三、增加课外实践机会

研究表明与国外的学生相比,中国学生更加擅长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则相对缺乏。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国家明显注意到这些问题的存在,新课改更加强调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对于思想品德可也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活动中不仅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给学生课外实践的机会。

对于初中生而言,正是处在生理与心理快速成长时期,好奇心重,相对于课堂上的静态学习。更加喜欢方式多面的课外教学,教师完全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增加课外实践的机会,让社会成为学生的大课堂。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课本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选择一些有意义活动。比如,在学习社会道德的内容时,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志愿者服务活动。例如开展“义务卖报活动,支援贫困山区学生”的活动,“公园义务清洁”这些活动即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也可以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懂得帮助他人,爱护环境等传统美德和社会道德。让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真实的体会到书本上所讲到的知识,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自主的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如观看电视新闻、报纸了解国家大事,主动帮助他人,爱护周围环境等。虽然这些都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鼓励学生从点滴做起,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又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总而言之,初中思想品德课虽然不是传统考试的主要科目之一,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不能忽视这门学科,教师要善于钻研,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让思想品德课愈来愈受学生的欢迎、越来越有生命力,需要每个思想品德课教师共同的努力。

猜你喜欢
初中思想品德人生观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
外婆的荔枝,如何影响了林纾的人生观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浅谈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