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5-07-06 22:13宋文志
南北桥 2015年1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历史解决问题

宋文志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经历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且还能增强其主动理解与探究能力,从而为全面提升历史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中历史  研究性学习  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1.047

历史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高中历史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能够运用历史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因此,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目前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他们的地位角色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从属的,封闭的,转变成了自己的开放的,变“我去做”为“我要做”所以,角色置换应该更多把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去尝试,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

一、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敢于问问题,学生不敢问“问题”主要心理障碍是自卑心理和紧张心理。培养方法是:当学生问“问题”时不能轻视,不能嘲笑,要满腔热情地接受和喜爱学生提出的问题,凡是能提出问题的学生都要想尽办法进行合理地表扬,凡是问题中的合理成分,要充分肯定,对不合理的成分要用积极的态度进行指正。对问题指正时要尽量让学生相互讨论。其次要给学生有足够的问“问题”的空间,不能对问题草草了场就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间充分争论,尽量让学生有讨论问题的体验,使他们在讨论中不断修正对问题的看法,形成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案,事实上在争论中又有新的问题产生,因此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

再次,要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的示范,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示范性地提问,再引导学生模仿创造性地提问,学生对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讨论更加激烈,而且兴趣始終不减

二、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灵魂,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学生在确定了研究课题后,便进入了具体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制定研究计划、搜集史实资料、提出观点和总结整理。

课题确定后,研究小组就应着手制定具体的、可行的、有效的研究计划。同时在小组内实行具体分工,这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分工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课题分工,即每个小组成员都要主动承担一部分相对独立的课题工作;二是角色分工,即每个组员都要承担一个角色,如负责查找资料、执笔等,大家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新课标强调“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交流思想、合作学习”,倡导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往单一个体的学习方式。人类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与人们之间的相互学习、合作、交流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分工之下,可以积极参与到集体讨论的活动之中,同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学会听取他人意见,学会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

接下来,根据计划的规定,小组成员各司其职,通过图书馆查询、上网查找、参观访问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搜集所需史实资料。并及时做好对研究情况和体验的活动记录,这也是以后进行研究成果总结的素材和评价的依据。完成这些步骤之后,学生开始整理、分析所搜集到的历史资料,提出自己对研究问题的假设,最后综述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去主动搜集资料、查阅史料,并进行信息的加工处理,这一过程本身也就是研究的过程。提出观点和假设后,就要选择论据,论证观点或证明假设。选择的论据在质量上必须可靠、具体和严密。“历史研究性学习特别重视‘论从史出、‘先史后论、‘史论结合,要求史实、史观、史据的统一和理论论证。”

三、形成表达成果、交流总结的能力

围绕提出的问题或课题,通过同学们自主地研究与学习,把所得出的结论,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展示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力,推动研究性学习的经常性开展,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

研究性学习成果可以通过调查报告、多媒体展示、报告会、辩论会、演讲赛、宣传栏等形式展示和交流。最后教师还要及时、认真地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以励再战。

四、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感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注重学习的过程及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它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学习和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让学生在“研”中学,从“做”中学;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探究。通过实践活动去观察体验社会生活,并为将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启发和培养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思维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不断的尝试中可以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如开题、论证、讨论、采访、提问、咨询、信息搜索、写作、论文陈述等知识和能力,学会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了解的研究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的能力和热情。

参考文献

[1]聂乐元.论高中历史“引导-探究-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9期.

[2]俞钰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策略探究《文理导航(上旬)》2012年7期.

[3]刘虹,俞祖华.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问题综述《历史教学》2004年5期.

[4]刘淑珍.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17期.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高中历史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