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延军
【摘 要】将学生置身于特殊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设问,分层次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通过作业及时反馈,解决学生之间的差异;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关键词】情境创设;巧妙设问;小组合作;及时反馈;有效整合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数学课堂教学,已由单纯传授知识与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潜在个性的挖掘与开发,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仅关注教师是否教的“有效”,而且还关注学生是否学的“有效”,只有师生有效的相互促进与发展,才能达到各环节“有效”的目的。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结合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每节课开始,教师若能结合实际,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特殊的情境中,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动脑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生活实际问题引入课堂,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自然就产生了学习兴趣。教学中还可以选取商品打折、银行计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题,这些情景新颖的应用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把握时机巧妙设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提问要把握时机,根据课时内容和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同时分析学生的特点,在适当时候巧妙设问。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就应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如果问题太简单,学生脱口而出,或者本身就是一个无效的设问,学生盲目地用是或非应答,在热闹的表象下,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弱化学习积极性。如果问题太难,缺乏相应的铺垫,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那么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不敢回答回题,望而却步。教师应该设计不同水平的问题,分层次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把应用性水平的提问和分析水平的提问交给中等和中上水平的学生回答;把综合水平的提问和评价水平的提问交给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
三、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曾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因而我们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合作、课内合作、课后合作三种。课前合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比如为了学习某个内容,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课内合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通过课内合作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课后合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主要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
四、通过作业及时反馈,解决学生之间的差异
学生作业是学习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一种形式,是预习和复习的延续。它所涵盖的范围很广,课堂作业、课外作业、章节测验和期末考试等等。同时,它还担负着对教学过程反馈的重要使命。在智力因素相近的情况下,学生学习成绩相差甚远;甚至同样的得分,隐藏在背后的缺陷也大相径庭。在现实教学中,学生作业有时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甚至可能成为加重学生负担的罪魁祸首,学生作业的有效性问题困扰着教学工作。如果能找到学生作业与学习行为的内在联系,也就找到了解决学生学习差异的原因。
五、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利用PPT、Excel、flash、几何画板等软件对抽象的、较难理解的知識直观化、形象化;通过动画演示,学生亲手操作、参与探究过程,增强数学的乐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例如,用图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我们用手做出两条直线后很难准确确定交点坐标,因为误差较大。但是利用计算机来做就是轻而易举的事,学生也容易相信: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总之,在新课改理念下,有效教学是我们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水平的捷径。在有效教学过程中,关爱学生是灵魂,教师素质是关键,课堂管理是保障。进行有效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不断的去思考、去研究、去追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G].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咏梅.数学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