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红远
【摘要】 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文采优美的文章,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阅读,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会领略文中优美的风光、生动的语言、崇高的形象、丰富的情感、美好的生活等审美能力,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美的教育、美的熏陶。
【关键词】 阅读 领略美 品味美 感受美 抒发美 体会美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9-062-01
0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新时代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必不可少的素养。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图文结合,领略自然美
随手翻开语文课本,一幅幅色彩鲜明,人物传神的插图跃然纸上,当中有很多是写景状物类的文章,作者们通过不同的描写方法描绘着祖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其中有描绘民族风情的《草原》;有“山水甲天下”之称的《桂林山水》;有美丽无比的《富绕的西沙群岛》……这些文章字里行间都浸润着美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美丽景色的热爱。而对于我们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借助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进行认知、概括、分析,由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因而借助课文优美的插图,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图文对照,感受画面的美、领悟语言的美。
二、品词析句,品味语言美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选编了许多的名家名作,而在这些文章中,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练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其独特的语言,根据学生的阅读感受去引导学生揣摩精彩语句、品味感受语言的魅力。教学中,在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我会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文中那些表情达意比较深刻的词句,让学生学会品词析句,不但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更能提升学生美的感受力。
三、剖析人物,感受形象美
审美的主要对象是形象,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课文都是靠形象来表达思想,去感染和教育学生的,离开了形象,学生的认知就失去了重要的感知源,脱离了形象,语文课也就失去了它特有的光彩。美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的,它是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人格得到完善、灵魂得到净化的催助剂。我们的教材中也不乏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针对这点,我们不妨从形象上去挖掘文本亮点,以形象独特的审美价值来感染、感动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如《桥》这篇文章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教学本文时,我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从感情上对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印象;接着通过课件,把学生带入那个山洪暴发的村庄,然后再来感受语言文学,同时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抓住重点句子如“老汉像一座山”等语句,感受老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忠于职责,临危不乱,舍己为人的崇高形象。抓住此亮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人物形象,从而在学生心中树立那种为社会、祖国贡献自己力量的崇高形象。
四、加强朗读,抒发情感美
“阅读是解决语文所有核心问题的钥匙。”《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读为本,以读促思,让学生带着个人情感去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内涵,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和审美熏陶。这就需要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抽象的文字变为真实的情感;让学生在深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体验情感,从而加深对课文中人物、语言、行为等方面的理解,产生心灵的共鸣,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目的。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中,我指导学生以感情朗读法,使学生“沉浸”于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之中。如在指导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不,永远不会。”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去想象志愿军和朝鲜大娘离别时的情景,去体会志愿军对朝鲜大娘深深的敬意和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这就把军民间依依惜别的情感读出来了。在指导学习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时,我要求学生读的语速稍慢一些,要用呼唤的方式来表达,像自己也在场那样,沉重地挥手与朝鲜人民的告别之情,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中朝人民亲如家人、难舍难分的情感。
五、用心感受,体会生活美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更是美好的。体现生活美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随处可见。这些文章所反映的生活比现实生活更典型、更集中,具有很大的认识、欣赏、审美作用。因而,语文教材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美,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如《祖父的园子》一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面,这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乐园。在作者童年的记忆中,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充满梦幻色彩的,从而让作者感受到在园中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童年的乐趣,感受到童年美好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体会生活的美!
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