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泳
【摘要】 作为一个初中物理教师,我们都知道,在物理的教学过程当中,解题是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环节,是对所学知识深化巩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手段。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审题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反映出他们的解题能力和物理学习水平的高低。因此,我们在物理的教学过程当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观察能力、审题能力,是提高学生对物理解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此,下面笔者浅谈一下自己二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关键词】 初中 物理 教与学 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9-058-01
0
首先,我们作为教师,在教的方面,应该设法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进行多元化的设计。由于初中的物理知识都是源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设计方面可以把它设计为情景教学、探究教学、实验教学和解疑教学等等。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有所选择和整合,适当地去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
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学的方面,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对每个实验、每个知识点进行认真观察、分析判断,并要求他们作出慨括和总结出规律,以便在应用上寻求出解题特点和解题规律。这也是我们物理科在教学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观察能力和审题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1. 想象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1)借助想象可以超越现实科技的发展。例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无法用实验来证明,只能借助想象,把它理想化来解决这个问题
2)利用想象可以弥补直观感觉的不足,加深感知程度,特别是抽象性的知识。例如大气压强的产生、电流周围存在的磁场等。
2.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由于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过程当中,往往都要运用空间想象能力,而根据现在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抽象性的知识感观不足,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先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此,我们可以在以下几种方法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1)在情景教学中注意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的图片和片段,让学生通过实例图片和片段的感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来发表他们自己的见解。这样既能使学生易于理解所学到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建立物理理想模型如点电荷、点光源、光线、电流的流动、磁感线、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等来让学生“感知”其形象,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例展开空间想象能力
例如参照物的选择和确定:甲乙丙三人同向运动,甲行走,乙跑步,丙坐小车,如果以乙做为参照物来判断甲、丙的运动情况时,可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是乙在跑步时观察到甲、丙的运动情况而作出正确判断。
又如对并联特点的理解:利用教室或家里用电器使用时互不影响,每多加一个用电器就要多分一条支路等等例子来展开空间想象。
4)通过想象感受法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
比如踢球时脚感觉到疼,骑自行车时感觉路边的树木往后退,把酒精涂在手上感觉到凉等等。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和理解、创新能力
实验和探究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物理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并不是简单机械地操作实验的能力,而是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根据一定的实验目的和任务,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借助实验仪器,利用一切已知信息,实现实验方案或计划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操作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物理原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等。
三、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解题能力
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针对每个知识点,都应尽可能地通过或利用实例的图片片段、学生空间想象力,或利用实验和探究来引导学生去总结规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争论,共同探讨。
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所谓观察能力,是指准确、迅速、深入、全面地捕捉对象特征的能力,是善于察觉事物之典型而不显著特征的能力。比如在探究教学、实验教学过程教学中,首先要教育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中的实验仪器、实验装置和实验说明,观察的主要方面有:观察仪器的刻度、量程、分度值、构造、铭牌、说明书、图像、图表,实验装置的安装,观察操作过程,观察实验现象产生的条件,现象产生的过程,观察实验数据,影响实验现象的原因,观察仪器布局是否合理,仪器使用是否存在失误。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和解题习惯
我在多年教学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审题不过关,解题格式不够规范。学生审题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解题的成败。这就要求我们在解疑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分析题中涉及的相关物理知识的习惯,特别是力学和电学计算题,要形成画图分析和利用公式分析的习惯。要经常教育学生认真读题,发现信息,通过认真细致阅读,多角度无遗漏地收集题目信息,发现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题目所求,弄清题目的物理过程及其得以进行的条件、本质特征和遵循的物理规律,明确研究对象,确定研究过程,分析研究对象与外界的联系,把握物理过程中的不变量、变化量、关联量以及不同物理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通过画图和利用公式进行结合分析来进行突破。
总之,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的效率提升放在重要位置。
[ 参 考 文 献 ]
[1]谭波.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2,30(7):19.
[2]巩玲.探析课外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3,31(1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