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萍
摘要:语文教学倡导个性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却发生了异化。学生个性发展异化的表现多种多样,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正确引领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个性发展;异化;尊重;引领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8-0145
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是人文教育的重要构成,是人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因此,作为学生发展主阵地的语文课堂也从重“师本”转向重 “生本”,并越来越多地关注学生生命意识、情感态度、人生价值观的形成。秉承着这样的思想,语文课堂倡导个性的发展是正确的。正如布鲁纳所说,“教学除了尽可能使学生学到丰富的科学知识外,还应该尽可能地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
然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却发生了异化,其中的表现是什么呢?我们怎样才能使这一理念正确实施呢?
一、学生个性发展的异化
语文课堂要开拓新局面,就必须关注人的发展,进行人性化教育。因此,有些教师认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是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随学生的意愿走,而自己成为课堂的傀儡。整堂课由学生自己讨论、交流、探究……教师袖手旁观,对学生一些极端化认识给予“有创新”的勋章,更有甚者认为语文问题无正误之分。一些教师认为这就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体现;认为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包容学生的一切错误,抛弃批评与惩罚,很多教师深受“坚持以尊重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为主”的理论禁锢,不敢批评与惩罚学生,害怕挫伤他们的自信、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混淆了惩罚与体罚的概念。
长此以往,学生会变得心浮气燥、失去学习目标、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难以认识自己的错误、过于自信,更有甚者因教师的一句批评而轻生、自残。
这些现象源于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地“个性发展”这一理念,不能把教师主导地位的优势发挥出来,害怕承担责任,在乎个别学生不成熟的评价。我们不能把学生变成温室里的苗子,关键时还需要拉一拉、牵一下、扶一把,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尊重是实现个性发展的基础
发展个性是以宽松民主的气氛为前提的,只有宽松的教学气氛、融洽的教学环境,才能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一方面,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给学生思想释压,放飞个性;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具备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乱而有序、喧而不闹、分工明确、方向一致,这样才能有效配置课堂教学资源。
语文教育必须以人的生命为依据,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思想。人的生命就像一棵幼苗,它的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必须具备肥沃的土地、充足的阳光和水分,而尊重是营造“肥沃的土地、充足的阳光和水分”的重要条件。只有尊重人,才能发展人的最大潜能;教师给学生指出缺点,提出批评建议,才是真正地尊重学生。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人的发展就会受到抑制,学生就难以健康成长。《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与尊重学生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营造良好的教学互动环境。
语文即生活。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展现自己生命的方式,鼓励其为自己的真实理想和信仰去生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树立起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真正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有效防止学生的“个性发展异化”。
三、引领是实现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主导课堂的方向,是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因素。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发展”呢?笔者认为“引领”是实现个性发展的关键途径。
这种引领是与“驱使”、“强压”相区别的,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朝正确的方向拓展,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相互尊重和理解,真诚地欣赏学生、公正地肯定学生,以求达到相互信任的境界。在课堂上,师生应共同营造一种平等、自由、和谐的互动环境,尊重学生自主的学习愿望,不能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越俎代庖,而要引领他们打开智慧的大门;另外,学生在知识探索上有对错之分、高下之别也很正常,教师应敢于对学生说“不”,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心态。
如在学习《醉翁亭记》时,教师让学生谈谈是怎样理解“与民同乐”的。一位学生认为:“作者迁职后,饮酒麻痹自己,思想颓废,消极避世。”显然,这与课文的主题是相悖的,可教师并没有立即否定。而是引導学生朗读第三段: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学生分析这段得出:在太守的治理下,这里的人民安居乐业、和谐相处、各尽其职、生活幸福,到处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学生们恍然大误,很快另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出自己对“与民同乐”的理解:“我认为太守被降职到这里后,在他的精心治理下,亲近百姓,为民请命,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受到了人民的爱戴。他的‘与民同乐与范仲淹‘忧其民的思想是统一的。”
教师虽然没有直接否定第一位学生的答案,但也没有肯定。而是在尊重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弄清楚问题的讨论方向,委婉地让他明白自己的回答是错误的,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张扬学生的“个性”。
因此,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是让教师放弃教育的主体地位,对学生放任自流,或对学生无原则地迁就。我们必须坚持“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严格要求是对人的终极关怀,也是尊重的一种表现,更是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学生尚未认识其人性尊严或当其他个别发展出现“歧路”时,教师在尊重的基础上更应严格要求。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时要有张有驰、晓理行道,以引导、关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产生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道德修养的自律性。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萌发生命的新芽,焕发新的生机,教师也才能用自己的情感点燃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个性接纳学生的个性。
总之,尊重与引领相互结合,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并非圣贤,不具备包罗万象的知识,而且,在信息化的社会,学生群体的知识已大大超越了教师。我们只有创设平等、合作、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才能将自己仅有的“一碗水”倒出“若干桶水”,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八中 55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