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丹+刘辉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课堂上的“低头族”给一线教师带来巨大的困扰,激发起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是改变这一局面的着手点,本文就此工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突出学生“探索”+教师“引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低头族”;学习动机;探索;引领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9-000-01
信息化社会赋予现代人越来越丰富的信息渠道和资源共享平台,身处其中的任何一个个体无疑都不同程度的依赖信息资源所带来的便利,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我们和信息获取工具的“如影随形”,“低头族”“手机病”由此而来。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也深受影响,课堂上的“低头族”不在少数。
如何有效改变这一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现象,成为值得每一位教学一线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低头族”严重阻碍了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教师的教变成了孤立的讲述,得不到任何的反馈。学生与教师原本是课堂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整体,却也随着“你讲你的,我看我的”的局面而日渐割裂,这一局面正一步步的腐蚀教师的教学激情和自信心。
透过“低头族”这一现象,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要归结为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学习的原动力。那么是否可以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内在的动力,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合理分解学习目标增加目标的接受性、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加学生自信心、合理选择学习材料增加学习趣味性、合理运用关注与鼓励增加学生成功的体验感,多种方式综合作用以更好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是为了完成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最终目标,教师有责任通过反思、交流、选择等教学研究过程,有目的地设计、实施、评价和改进教学,从而使得教学活动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基于上述考虑,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参与度更高的环节才能让课堂上众多的“低头族”重新回到课堂上来,因此,学生“探索”结合教师“引领”的新模式在我校环境微生物实验课上展开尝试。
一、学生“探索”
学生“探索”,指的是探索性学习,变教师首先讲解为学生首先自学,自学活动主要抓住课前,适时利用学生方便易得的网络资源如腾讯、微信等常见手机客户端联络平台,上传教师预先编辑准备的简短视频材料,内容与微生物实验课程内容紧密相关,包括实训目的、原理、步骤等几个要点,让学生只利用课下几分钟就能轻松了解即将上课的内容,由于大学生本身学习能力的增长和丰富活泼的想象力,对平时喜闻乐见的渠道获得的信息迅速加工内化,很有可能在此过程发现问题、提出新见解,这对后续课上与教师的沟通进行了有益的铺垫;另外学生的自学能力参差不齐,通过视频材料的观看,会不同程度掌握实验原理、步骤、操作手法,给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理解误区和应着重讲解的操作难点提供最直接最生动的材料,让教师的讲述变得更加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二、教师“引领”
教师“引领”,突出的还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教师仅仅起“引”和“领”的作用。在课前自学的基础之上,来到课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目的和讲解程序方面简短的解说,给出实际任务引导学生提供实验思路、回忆呈现自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给其充足的发挥空间。随着课程的展开,请不同的学生进行分步展示,将整个的实验内容划分为几个子步骤,展示过程尽量简短,除展示者之外的学生负责观察和纠错,教师在旁监控并适时评价展示效果和纠错效果。此过程通过学生之间的展示与纠错,可较好的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内容的易接受度;学生之间相互批评相互交流首先形成了初步的学习印象,配合教师及时的点播和提示,对理解的误区、操作的不足及时进行纠正和弥补,就能让学生尽快对标准化科学化的教学内容存储理解基础之上的学习印象;分步展示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环节的要点和突出难点进行归纳总结,便于形成更完整更系统的学习记忆。最后进入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各组实验过程,发现个别问题即提供个体化的指导,进一步辅助学生精准完成全过程的操作。
“引、领”阶段的设计利于课堂上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只“引领”而不之接“给予”,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时刻带学生思考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他(展示人)有没有做错、错了会怎样、怎样才对、对了又会怎样。环环相扣让学生没时间再去作回“低头族”。
当然这个过程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综合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等多种知识,进而不断发展自己关于本门课程教学的学科教学知识,增长自己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掌控等方面的教学能力,才能最终按照自己的设计传递出正确完整的知识技能要点。
通过对传统授课模式的改革,引入学生“探索”结合教师“引领”的新模式,学生课上“低头族”的现象已基本得到控制,能够跟随教师的设计开展相应的课堂参与活动,课堂气氛较前有明显改善,知识技能要点的掌握程度也有了大幅度的进步。通过课后与学生交流,表明新模式下对教学内容的体验感明显加强,驾驭学习内容的成就感明显增加,逐步的变“要我学”为“我想学”,内在的动力和潜力逐渐被挖掘出来。
为了更好的将学生“探索”结合教师“引领”的新模式不断完善、发展下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更紧密的梳理与整合,注重高职院校讲求实用性强的特点,将学科教学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合,形成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学生知识、情境知识这四种知识由浅入深的动态结合,真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学得会,真正保证学生的体验感和成就感,才能有利于翻转课堂从理念变为现实;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全面的理论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技术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等多方面的学习与提高,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将教学客观能力转向实践智慧,并灵活运用于课堂,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教学。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李亚丹(1984-),女,中级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微生物应用。
通讯作者:刘 辉(1976-),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环境生物监测和环境生态。
项目基金:2015年度湖南省教育厅项目湘财教指[2015]54号15C0015资助
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