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2016-10-20 20:14王燕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1期
关键词:期待寄宿制学校尊重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即教师对学生要接纳、尊重、理解、期望、欣赏、关注、信任、平等。寄宿制学校有些孩子的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交流、沟通、疏导,时间久了就会在孩子的心灵中留下阴影,以至于影响孩子的一生,甚至改变孩子的人生轨迹。那么,作为一名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更为重要,尤其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如果能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给予处理,会换来自己期待的结果。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 以人为本 心灵沟通 尊重 人性化 期待

【中图分类号】G6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201-01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其哲学理论依据就是肯定人是社会发展主体,而我们学生工作管理的核心理念同样需要“以人为本”。作为一名教师,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即教师对学生要接纳、尊重、理解、期望、欣赏、关注、信任、平等。送到寄宿制学校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因为家长忙没时间管,这些孩子有的每周回一次家,有的一个月才回一次,有的即使一个月回一次也会因是留守儿童或是家长忙而不能和爸爸妈妈见上一面,更别说沟通了。因此,有些孩子的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交流、沟通、疏导,时间久了就会在孩子的心灵中留下阴影,以至于影响孩子的一生,甚至改变孩子的人生轨迹。那么,作为一名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更为重要,尤其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如果能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给予处理,会换来自己期待的结果。

2006年9月我新接三年三班班主任工作。连续多年担任毕业班教学的我,开始觉得教三年级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可是一接触学生和教材,才感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长期教高年级说话较快,低年级学生不适应,加上孩子小,小动作多,开学的第一节课就让我有些手忙脚乱,精心准备的40分钟课居然没上完,哪里还有什么效果,真是让我上火。最让我上火的是有几个孩子上课根本不听课,在下面鼓捣来鼓捣去,自己不听课还影响别人,能看出来他们是有意在试探我。看来得给他们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我的厉害。

班级有一名学生叫李军(化名),是班里有名的“下等生”,上课不是讲话就是溜号,小动作特别多,根本不听老师讲课,我行我素。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妨碍前后左右的同学学习。平时交作业拖拖拉拉,不是少做,就是不做,有时故意跟老师唱反调。是个难管的孩子。我决定拿他“开刀”。

有一次,我留了一道很简单的作业,他居然一个字也没动,还在上面画画,一看作业本我就气不打一处来,只觉得血往上涌。我“腾”地站起身,大声喊道:“李军!”下面鸦雀无声,而他却像没听着一样。我的火气更大了,“李军,我在叫你,你没听到吗?”这时他才从座位上慢慢地站了起来,看他那漫不经心的样子我真想照他的脸轮上一拳以解我心头之气。我强压怒火问道:“你的作业呢?”他看都不看我一眼,说:“交了!”“可你写的是什么?”“作业呀!”我满脸通红地把作业本拎到他的面前,大声说:“这就是你交的作业?”而此时的他脸不变色,心不跳,真不敢相信眼前站着的是一个只有10岁的小男孩。面对他的“镇定自若”我不知如何是好,放学铃响了,为了不耽误孩子们吃午饭,我只好让步,“先去洗手吃饭,明天再找你算帐”,第一局就这样以我的失败而告终。

但我不甘心,静下心来想一想,对于这个班级来说我是一个“迟到者”,因为“迟到”就会和班级里的同学有些距离,一些有个性和“特殊”的孩子就会显露出来,而我除了严厉的批评就是训斥,孩子们自然也就敬而远之,这样和孩子的距离就会越来越大。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并到学校阅览室查找与孩子沟通的相关书籍,同时将所学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第二天是我的早自习,我早早地来到了班级,好像事先约好一样,今天孩子们饭吃得很快,陆续回到班级。他们坐在座位上,大眼瞪小眼等待更大“战争”的爆发。我看人差不多到齐了,走上讲台,“同学们,我刚教咱们班,对咱们班的同学不太了解,现在离上早自习还有一段时间,让我们互相认识一下,好吗?”“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每人半分钟,老师先来自我介绍一下。……”该同学自我介绍了,我有意安排从李军这组开始,到李军了,他开始不想说,看得出他有些不好意思,我走到他身边和蔼地说:“怎么?还记仇呢?”同学们都被我的话逗乐了,他难为情地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老,老师,昨天,我,我,……”只见他抓耳挠腮,尴尬极了!我打断他的话,说:“其实昨天老师也有错,不应该对你发那么大火,老师以后一定会改的,你会改吗?”只见他满脸通红,嘴更“瓢”的厉害了,我接着说:“其实老师发现李军有很多优点,他的画画得好,他还很关心集体,昨天下午在我们分担区有一张纸片,李军看见了主动把他捡了起来,扔进了垃圾箱中……”“老师,您别说了,昨天都是我不好,我有意给您出难题,找麻烦,您不罚我,还……”20分钟的自我介绍很快结束了,短短的20分钟拉近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我的预期效果达到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尽量发现学生闪光点,尤其是这名“特殊”学生,只要有了点滴进步我都看在眼里并及时表扬,而对同学们的错误也不再是大声训斥,从小事入手挖掘大道理,让他们心服口服。在我的努力下,他愿意跟我沟通了,作业也基本能完成了,看着他们的进步我心情愉悦。

这个案例,给了我很大的反思。我不得不承认,我在很多次处理学生的问题时,总是火气很大,甚至觉得嗓门不大就起不到教育的作用,总是觉得只有这样的批评教育,才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敦促学生改掉自己的坏毛病,才能使学生引以为戒,过而改之。其实,效果远远不在我的预料之中,甚至是截然相反。学生的抵触情绪很大,尤其是一些比较有个性的学生,对老师的严厉批评,根本就不放在眼里,所以就根本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其实,在我们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会经常遇到一些突发的事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要一棒子打死,其实这种叛逆是不会被打死的,相反会“春风吹又生”,要与学生融洽相处,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宽容、赏识他们,尊重学生的人格,端正态度细心呵护每一名有情感、有意识、有个性的学生,采取人性化处理,让当事人——学生和我们教师都冷静一下,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教育效果反而更好一些!

作者简介:

王燕,(1968-)女,黑龙江东宁人,小教高级教师,本科,从事班主任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期待寄宿制学校尊重
寄宿制学校软硬件资源改善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
让关爱成为缺爱孩子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