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钰
摘 要:高中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尤其是高一物理,很多高一新生普遍感觉到学起来困难,往往望而却步。高一物理学起来确实有很多困难,教师如果不能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必会影响到以后的物理学习,更无法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习物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就如何引导高一学生有效学习物理谈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一物理;学习方法;学习观念
相较于初中物理,高中物理的学习不仅内容增多了,而且难度也更大,虽然在前几章的学习中由于在初中都有所接触,学生学起来也没什么大问题,但是越往后面越难,存在的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进入高中,学生的学习环境、身心状态、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也都在不断地变化,这使得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免有点难以适
应。因此,我们要忆当年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一物理学习。
一、改变学习观念,认清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初中物理学习相较于高中物理学习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要让学生明白初中物理学习得好不代表高中物理就一定能学好。(1)初、高中物理知识方式不同,初中物理知识相对浅显,学习的内容也不多,并且更多的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直观的实验直接获得知识,学起来比较容易,而高中物理知识深度不断增加,学习的内容也增多,并且多以抽象思维为基础,问题的呈现也不再是直观的实验所能获得的,而是以实验为基础,再加上理解、归纳,才能最终获得知识。(2)初中物理知识很多都是记忆型的,即使要定量计算,也都相对简单,而高中物理问题恰恰相反,不仅需要计算,并且很多时候还需要大量的甚至是比较复杂的定量计算。(3)初中物理要解决的问题多是单一的因果逻辑关系,而高中物理问题更多的是多因的复杂的逻辑关系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高一新生很难快速地适应高一物理学习。因此,必须先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明白初、高中物理存在的差异,从学习方式上改变,才能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一物理学习。
二、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策略
1.课堂上提高听课效率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必须提高听的效率,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况。(1)学生要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在预习中如果发现没有掌握好的旧知识时及时进行补缺,记录下预习中发现的难点,这样不仅能巩固旧知识,还能对新知识有所了解,在课堂听课的过程中就能减少听课的被动性和盲目性,进而提高听课的效率。由于有课前的预习,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行听课,有针对性地去听,并结合自己所理解的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一定要集中精神,全身心地投入,这样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必然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这也需要学生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不要做一些剧烈的运动、看小说等,这些容易使大脑不能很快地平静下来,短时间内无法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中。(3)注意听教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开头一般都是新旧知识的联系,结尾一般是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整体的认识。
(4)课上要做好笔记,所谓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学生一定要记好笔记,要对本堂课的要点进行记录,并对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录,最后写下自己的看法或是见解,这样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
2.及时进行复习
复习是学习的重要过程,不可忽视。学生要对当天课堂学习的知识及时地进行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先不看书和笔记,而是一步一步地回忆课堂上教师所讲的,然后再翻开书和笔记进行查缺补
漏,这样更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在章节复习的时候,要先对章节做总结,使内容形成网络,如对公式、定理、解题方法、思路等的总结。在复习中加上自我体会,如对自己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易混淆的地方、做错题的原因等进行记录,这样有利于在以后的复习中加深印象,另外,复习不能间隔时间太久,这样才不易忘记以前学过的知识。
3.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物理学习离不开实验和观察,实验和观察是物理知识的来源,因此,要想学好物理必修提高实验和观察能力。在实验中要认真地观察每一个物理现象,并对这些现象的产生进行分析,寻找原因,这样才能实现实验的真正意义。
4.有效练习
高一物理学习不同于初中物理学习,仅仅依靠大量的练习是无法真正提高物理成绩的,所以练习要有效率,才能更好地学习物理。如,在练习中过多地重视“一题多解”的能力,往往忽略“多题一解”与“一题多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这些能力。在习题中还要培养学生做题的准确性,不能因为求速度而忽略其中的过程,导致错误出现。
总之,在高一物理学习中学生必须正确地认识到初、高中物理的差异,在思想上进行改变,并掌握高中物理学习的方法,才能真正地进入高一物理学习中,才能为高中三年的物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新云.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4).
[2]向卫东.浅谈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障碍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0(01).
(作者单位 四川省绵阳中学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