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平
摘 要 计算机在当下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离不开计算机。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创造性极强、时代性极强的课程,要求职业技术教育更加专业性,在教学当中改进传统的教育模式,引进现代化教学理念,实现课堂与学生互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内容生活化;重视实践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从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已经有五年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进步,计算机也随之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计算机早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渗入我们的生活,不可分割了。针对这几年我所从事的计算机教育,我认为,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注重各个环节,从教学计划的编写、备课、到课堂教学、答疑、成绩考核、操作练习,有应踏踏实实的做好。在学生成绩取向方面,教师应把握号课程的导向,明确教学目标,这样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另外也取决于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把握,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当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兴趣尤为重要。接下来,对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教学,我来谈谈我的一些具体体会。
1 应加强课堂趣味,提升学习氛围
中职学校的学生不像大学生和初中生,他们的学习态度不积极,不自觉,而是显得有些被动和懒散。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知识性学科不同。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是实践操作的前提,只有掌握了基础的理论知识,才能确保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操作课,那么,课堂上基础知识的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任课老师做到以下几点:
1.1 合理规划上课时间和上机时间的比例和上课间隔
计算机重在实践,操作性很强。实践的时间和在课室上课的时间比例一定要合理规划好。没有实践操作的计算机课程,即使基础知识学得再好,不过只是“纸上谈兵”;反过来说,即使你有很充裕的实践课,但没有足够的基础知识,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2 内容生活有趣,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1)循序渐进,打牢根基
中职生在计算机方面或多或少地比大学生陌生。在中学时,计算机课更多的只是通过一些有趣的打字游戏来锻炼学生的打字能力,熟悉键盘,他们的基础知识并不牢固。但到了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才开始显现理论化和专业化。为了让学生们以最快的速度对计算机上手,教师在第一节课应先带领学生们认识计算机,如认识计算机的构造、组成、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等等;接着再开始进行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如二进制、十进制和五笔的学习,然后再开始一些简单而又必备的office办公软件的教学。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给学生一个缓冲的过程。
(2)深入浅出,激发学生兴趣;
在讲解理论知识或分析操作过程时,一方面教师应深入浅出,利用ppt、Word、或视频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尽可能以最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复杂的理论;另一方面教师应尽可能地跟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特别是在理论课堂当中,教师应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环节,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创建一个活跃的课堂,在很大程度上能使你的这一节课事半功倍。比如在学习photoshop时,教师可以适当提出一到两节课的时间,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以小组的形式到室外拍摄个人照。每个学生都要当模特和摄影师的机会,特别是能够改变学生脑海里计算机课就是亘古不变的电脑课的思想,简单认识相机、录影机,给课堂增添了许多新鲜感。同样的道理,在制作一些视频,如gif、两个自己在聊天的时候,教师和学生之间就可以互动了。这样学生会更期待上计算计课,因为老师会在不经意的时候给学生许多的“惊喜”。
(3)合理利用网上资源丰富科学理论知识;
在讲解某些需要利用网上资源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传输一些概念,使学生明白计算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网络上的许多内容都可以是你的教材,我们可以合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比如在学习剪切视频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稞麦等剪切视频的软件剪切从网络上下载下来的完整视频。
(4)教学内容生活化,改变内容单一的形式;
在准备教学教案时,应从实际生活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进入到教师所创造的情境中去,感受故事主角的感受,在学生所熟稔得生活上与刚接触的计算机知识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题,从教师所创建的生活情境去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实时反馈问题结果,实现学生与课堂互融。
1.3 实时关注机房电脑的可使用性;
几乎每次机房课,总有几台计算机“搞另类”,出现要么IP地址不正确,要么是操作失误导致防火墙错误地将PC机和网络隔离等等令人头疼的状况,所以在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教师应在第一时间请网络中心的专业人员对故障的电脑进行全方面的排查、维护,在保证计算机的使用率上,间接提高计算机学习的效率
2 重视动手实践,检验吸收成果:
2.1 课前预习,课时练习、课后复习
仅靠课堂当中的理论知识和薄弱的操作根本完全不足以跟上是计算机进步的步伐。计算机课前要让学生预习,最起码能够大致了解下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使学生自己在听课时能跟上教师的步伐,在无意之间加快对于知识点的吸收,增强听课效果;
课时要练习,实时掌握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吸收程度,检验教学成果;
课后要复习,反复操作,熟悉程序,古话说“一回生两回熟”,但三年不拿刀的师傅手法未免显得生疏。对于计算机来说,实践操作是根本,课后复习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的记忆是有周期性的,想要把从被人学到的知识“占为己有”,就要求在课后一定要勤加练习。教师可布置一定的任务,并及时认真的批改,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有重点,有方向的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强调式讲解,提高教学质量。
2.2 作业形式多样,在团队合作当中凸显个人价值
中职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应重视班级中跟不上进度的“差生”。在一些作业的布置上,有优生带差生,提供他们学习的自由时间,在学习当中探索,并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作业的形式可多样,如个人作业、小组作业、班级作业和自由组队完成作业等等。
3 教师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实现课堂与学生互融
3.1 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国内对教学模式的分类很多,有的研究者把教学模式分为三类,一类是师生系统的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一类是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教学模式,还有一类是折中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在时间上,它表现为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的相互作用方式,在时间上表现为教学活动展开的步骤、环节即教学程序。
3.2 在计算机教学当中,教学形式应多样化,教学程序合理化
如为了掌握其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课,应采用讲练结合模式:复习旧知识-讲解新课-巩固练习-小结-布置作业;为了培养时间能力的课,采用实践活动模式:创设情境-实践活动-讲解-小结;若是为了复习已学知识和技能的课,一般采用复习总结模式:知识归类-举例-练习-小结。
3.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由计算机制作的具有图、文、声、像同步的多媒体课件,三维动图展示,模拟实物形成过程等特点,把多媒体课件应用到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渲染教学气氛,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安徽省安庆市安庆工业学校 安徽省安庆市24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