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玺 马强 谢新文
〔关键词〕 数学教学;情境创设;趣味性情境;生活情境;悬念情境;故事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8—0080—0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想方设法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学习效率。下面,筆者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合理生动的教学情境,谈几点认识。
一、抓住好奇心理,创设趣味性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进而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因此,教学时,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创设趣味性情境,进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和深层次思考。
例如,教学“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相传古代印度王舍罕要奖赏聪明能干的宰相达依尔(国际象棋发明者),问他需要什么。达依尔说:“只在国际象棋棋盘第一格子上放一粒麦子,第二个格子上放两粒,第三个格子里放四粒,以后按此比例每一格加一倍,一直放到第64格,我就感激不尽,其他我什么也不要了。”国王说:“这有多少,还不容易。”于是,国王让人扛来一袋小麦,但不到一会儿全用没了,再扛来一袋小麦很快也没有了,结果全印度的小麦全部用完还不够。国王纳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引入本例后,必然会激起学生对该问题的探求。这时,我告诉学生:“当我们学完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后,可以计算出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它相当于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部铺满约1.3cm厚的小麦,是我国几百年的小麦产量。”上述生动有趣的学习材料是学习的最佳刺激,在这种问题情境下,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根据生活和生产的实际创设情境,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所在,也会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例如,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学生不易理解。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北京大学的学生在操场上用数万枚骨牌设计了图案精美、结构复杂的“多米诺骨牌”表演,为观看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米诺骨牌”的原理就是“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的思路。推倒“第一枚”骨牌即验证“n=1”时命题成立,若“第k枚”骨牌被推倒,则“第k+1枚”骨牌也被推倒,相当于证明:设“n=k”时命题成立,则“n=k+1”时命题也成立。骨牌全部被推倒,即对任意的“n∈N”,命题成立。用身边的事例来诠释并不好理解的“数学归纳法”,必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创设悬念情境,调动探索热情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新旧知识中不断产生的矛盾,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能调动起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
例如,在“二项式定理”的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情境:今天是星期天,问再过10100天后是星期几?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应用的浓厚兴趣。通过分析思考、探究讨论,既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深刻理解,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引入历史典故,创设故事情境
以数学史上有趣的典故作为素材创设故事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使学生的探索热情空前高涨,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复数概念”的教学中,可以介绍数系的发展过程:由古人结绳计数到自然数的产生;从分配的需要到分数的出现;由负数的引入将数的范围扩大到有理数;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弟子希伯苏斯发现无理数,使数的范围扩大到实数;再从虚单位的引入到负数也可以开平方,从而将数系的范围扩大到复数,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