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乐琴
【摘要】 我们学校是一所典型的城乡集合部农村中学,学困生的情况尤为突出,大多数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女,他们的学习基础薄弱、心理脆弱、自信心缺乏. 寻找学困生产生的根源,从而来想办法解决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困难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本文就改善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状况问题探讨了几点有效策略.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困生;改善状况;有效策略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低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 他们由小学升入初中后,学生的心理有了明显变化,学困生存在着自卑、厌烦、恐惧等心理,十分明显. 在班集体中,因学困生经常要拖班级的后腿,会受到同学的讽刺、挖苦、嘲笑,甚至是冷眼相待. 再加上数学学科的严密逻辑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更加造成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屡屡失败,偿不到学习成功的体验,常常以失败者的心态迎接新知识的学习.
在目前的农村中学,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研究这类学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下面笔者根据教学经历谈谈如何改善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状况的几点有效策略:
一、进行针对性的学法指导,是改善的关键点
1. 基本的学习习惯培养
我们数学组全体老师首先培养学生学会在某一特定时间里摆脱周围一切,集中精力去达到老师或自己规定的练习目标的习惯,这样使个别学生听课走神和做作业拖拉的现象得到了较好的改变. 其次,要求学生“先复习,再作业”,每周、每月再自己复习一次. 最后,讨论统一了学生作业书写的规范格式,要求学生书写认真,解题步骤完整,运算準确,有错必纠. 并常抓不懈,使认真规范作业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 针对学习没有头绪的学生,帮他制定学习计划
有的学生虽然非常努力,家长也很关心,但学习没有头绪,成绩总也提不高. 我就针对每个学困生,找出他的不足. 到底是学习时间分配不好,还是知识的主次不清,学习的方法欠缺,和他一起,好好制定计划克服.
首先要指导学生安排自己的时间,留出一定的玩和休息的时间,然后将其余时间适当分段,主次分明,文理交叉,做作业或复习知识按先难后易的顺序进行. 其次,培养学生分清主次,关键在于上课要会听,注意听教师对每节课所提出的学习要求,注意听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的方法和过程,注意听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注意听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课堂小结,这样,让学生抓住重、难点,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使其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第三,有问题至少想半个小时再请教别人,问题没能解决时要及时记下. 每天在临睡前,应将学习的重难点、易错点再像过电影般过一遍,利于理解记忆.
二、抓住典型, 有效激励,是转化的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激励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比平常高出3~4倍. ”恰当的表扬和鼓励,能满足其好胜心,激发其学习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困生学习中的典型事例.
1. 抓作业中典型
每一名学生都希望自己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学困生也不例外,在作业批改时,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语,恰当的批语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棒极了,还能用其他方法做吗?”、 “进步真快”、“你的思路真开阔”、等评语. 短短的一句话所起的效果胜过与学生谈一次话. 发现作业有错时,也可以写上“你能检查出这道题错在哪里吗?”,然后再针对错因及时指导. 作业有进步时,适当写上几句激励性的批语,鼓励学困生乘胜前进,这样既密切了师生关系,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收到转化的效果.
2. 抓课堂上典型
对学困生在课堂上出色的表现,教师同样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语,恰当的表扬鼓励,可以缩短师生的心理差距. 如:“观察得真仔细”、“试一试,你能行” 、“你的见解,令人佩服!”,从而有效地增强教育教学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 抓学困生的闪光点
如何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对教师个人修养与教学方法的挑战. 当发现学困生略有了一点学习兴趣时,绝不能松懈,要步步为营,及时鼓励. 当学困生尝试成功并取得进步时,须抓住其典型事例进行大力宣传,给其他学困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励他们以榜样为目标奋起直追.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 有效的激励,可以促使学困生醒悟,点燃学困生智慧火花,成为学困生学习上的原动力.
三、家校携手,适时沟通,是转化的合力
家庭教育往往是潜移默化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日益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有的学生家长工作繁忙,下海经商,没时间去管教孩子,对孩子的学习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有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和老师单方面的任务,忽视自身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所应起的作用.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愿望. 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 当家长自己的期望与子女的实际相差甚远时,往往对子女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从而对子女施加各种压力,或经常埋怨指责,造成学困生巨大的精神压力,从而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或恐惧心理. 因此,密切家校联系,增进家校间的沟通、理解、信任、支持尤为重要. 实践证明,教师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能融合教师与家长们的关系,拉近学校与家庭间的距离. 学校、家庭有机结合,步调一致,对学困生关怀、体贴、启发、诱导,促使他们的智力、情感和个性健全地发展,使之逐步跨入先进的行列.
事实证明,只要老师带着一颗爱心,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真正转变观念,锐意进行改革,认真总结经验,绝大部分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全面提高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