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2012-04-29 00:44朱从朴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24期
关键词:事物数学能力

朱从朴

【摘要】 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推理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 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 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 《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指导纲要》指出:初中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感知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持久的知觉活动. 观察又是一种主动的、对思维起积极作用的感知活动. 它不单纯是事物在人的意识中的直接反映过程,还包括积极的思维活动. 事实上,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必须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或特征随时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否则就无法通过观察来研究和确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关系. 可见,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是思想的触觉. 离开了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不可能具备完整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数学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 不可否认,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弊端. 究其原因,当然各种各样,但学生的观察能力滞后,缺乏观察的习惯和基本的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试想,一个没有观察习惯、毫无观察能力的学生,怎么能够发现图形之间、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唯其如此,学生数学学习的低质量、数学教学的低效率也就不足为怪了. 可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之一. 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落实观察的手段,充分显示这一教学观,切实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笔者以为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激发浓厚的观察兴趣

学习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内在的动机比外驱力更活跃、更持久,更具有主动性,而兴趣则是内在学习动机的集中体现. 激发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采用许多方法:

1. 学生对美具有一种近乎天然的向往. 数学具有自身的魅力,数学美集中在数学的简单、统一、对称、奇异等方面. 数学图形所展现的外在形式美、数学的抽象概括性所体现的简单统一的内在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所呈现的对称美、数学思想所表现的奇异美的原则,充分利用数学自身的特征和特有的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发掘数学中的美,就能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浓厚兴趣,激励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

2. 以成导趣. 成功的体验,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内心激动,使其增强学习的信心.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的对象是图形、数量关系、逻辑过程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观察,为学生创设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条件. 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数学通过观察发现数学定理、解决数学难题的事例,并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总结概括出数学概念,发现公式、定理的证明,掌握那些特殊题型的解题技巧,品尝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主动观察的积极性.

二、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初中学生在心理上缺乏观察事物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掌握知识经验的水平上缺乏观察的能力和数学教学的特点,因此,只有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才能保证观察的正确性.

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把握合理的顺序,养成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又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习惯. 发现不合理的观察方法,应通过示范分析及时指出,加以指正. 例如,在几何的起始教学中,对观察材料:已知如图A,B,C,D,E,F是直线上的六点,图中共有几条线段? A,B,C,D,E,F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得出观察结论后,可进行提问:1. 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2. 以B,C,D,E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3. 你的观察顺序与正确的观察顺序有何不同?借此引导学生认识有序观察事物的合理性与重要性.

要引导学生懂得观察的渐进性,养成反复观察、仔细观察的习惯. 要真正提示内在规律,需要从不同的数学角度出发,进行广泛的观察:既要观察事物表面的、明显的特点,还要观察内在的、隐蔽的特征;既要观察已知的材料,又要观察未知的、隐含的关系. 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中,对于观察材料:如图,在△ABC中,AB = AC, P是BC上任意一点,PE⊥AB于E,PF⊥AC于F,CD⊥AB于D,求证CD = PE + PF. 教师应启发学生按面积之和与大三角形面积相等的数量关系的角度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角度进行观察,以求得一题多解.

三、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不是消极的注视,不是被动的感知,而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因此,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必须十分重视观察的目的性、全面性、精确性、深刻性等良好观察品质的培养. 初中学生对观察材料缺乏全部感知的能力,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观察对象叙述的语言要准确,提出观察任务时目标要明确,分析时要紧紧围绕确定的观察目的. 例如,在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对要求观察的材料: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①(x - 1)2 = 2,② x2 - 2x + 1 = 2,③ x2 - 2x - 1 = 0可提出如下观察要求:1. ① 式左、右两边的代数式有何特征?2. ② 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3. ③ 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通过提问,让学生有目的、分层次地观察,积极主动地感知观察对象,实现观察目的.

总之,数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观察品质,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使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猜你喜欢
事物数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美好的事物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奇妙事物用心看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