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婉芹
【摘要】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文作者将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有效操作的层面谈及相关的认识和具体做法.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生;操作有效
小学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性的特点. 小学数学的教学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能够促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的的发展,笔者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对小学的有效操作做过一定的研究,现拙笔于此以求行家教正.
一、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玩数学实现学生的有效操作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的体验和理解. 思考與探索,基于此理念下的数学教材内容已比较贴近我们小学生的实际了,但教材毕竟是教材,作为我们江苏省的省编教材,虽然编者力图达到这样的目的,可不容忽视的是我们江苏省的南北跨度大,苏北、苏中、苏南无论是经济还是地域特征都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教材还比较难以适应我们所有的学生,因此有必要在使用苏版教材的基础上去努力让我们的学生寻找自身身边的数学,到自身生活中去找数学,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我们可以通过课堂和课后的两个不同的时段去进行,用教材中的例子时努力让我们的学生去寻找学校生活中的教学并让学生就地玩起数学来,比如学校有多处建筑:综合楼、教学楼、宿舍楼以及食堂,其高度不同,如何去测量出这些不同建筑的高度?学生的想法不一样,但都有其道理,但最合适的还是用影长和杆长比例的关系,我就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研究小组,各自试着用自己的方法去测量建筑物的高度,同学们的兴趣极浓,操作时也显得十分认真,所获得的数据亦相对准确,测量所得出的结果亦为我们所认同,尤其可喜的是各幢建筑物的实际高度与测量的结果相差不大,还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在路上去寻找数学,去玩数学,如课后我们可布置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动手操作的作业,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进而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兴趣和动力.
二、让学生在不同的要求下得到不同发展实现人人的有效操作
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中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动手操作也必须要根据不同层面的学生去提出不同的操作要求,如果我们不去充分考虑不同层面的学生,而以同样的要求去让学生操作那就极不利于不同学生的发展,因为在这同等的操作要求下,我们的学生形成不了最佳的心理情感,引发不了我们学生最佳的操作实践的动机,而在最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少学生虽然也在进行操作实践,但他们未曾保持住最佳的情感状态,他们亦根本不可能去保持住最佳的情感状态,当然也就无形中使得我们学生的最佳心理要求而大打折扣,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的操作实践中发挥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让每名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操作而获得的创造的快乐. 如让学生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时,对于一般的学生我们则可让学生去探索一般的规律,即从不同腿数的椅子和凳子相加之和去得出凳子和椅子的个数的结果,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去讨论鸡兔同笼的问题,当然也可以进一步用字母代替椅子数与凳子数,进而得到计算腿的总数的模型. 三、让学生的操作能与思维同步发展,实现操作的目标达成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向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使每名学生都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和必需的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作为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实践操作又如何去达到这样的要求呢?笔者以为实践操作只能是一种教学手段,而实践操作我们却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课堂上的热热闹闹,它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实际性的操作去解绝非操作所能去解决的矛盾,也就是说要去解决学生思维的直观形象性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 这就必须赖于我们学生的实际操作能与思维去同步发展,那么我们所涉及的操作内容则必须让我们的学生去有更大的自主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能更好的在操作的过程中去进行自主探索,如教学测量的内容,我们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去通过某些实物的体验,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出来. 即在实际的操作中,让我们的小学生把不规则的物体放入一个有刻度的注入水的容器中,学生在操作时同时思考怎样才能从中知道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通过等量转换的方法来进行测量.
【参考文献】
[1]王海华.小班数学教学中学生有效动手操作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参考 2012.4.
[2]付秋萍.浅谈表内除法的数学策略.小学教学参考 2011.7.
[3]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