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

2012-04-29 00:44褚进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24期
关键词:创设策略问题情境数学教学

褚进

【摘要】 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源泉. “问题情境”创设,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维,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本文着重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有效创设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 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引导其思路,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那么,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采取哪些有效策略?

一、创设故事性的问题情境

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 要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数学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欢的情境之中,而创设故事性问题情境,就能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学习中.

例如,教学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节时,授课前,先给同学们讲一个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旅行到埃及测量胡夫金字塔的故事. 故事讲完了,在学生们还沉浸在故事之中时,问:“谁能说出泰勒斯是如何测出塔高的?”学生们面面相觑,回答不出,于是告诉学生:“下面将要学习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就能帮助你回答. ”这一故事的引入,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急于释疑,于是很自然地过渡到生机盎然的学习状况中去.

又如,在学习勾股定理前,我先介绍流传至今的古代算书《周髀算经》,《九章算数》. 让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发展有所了解,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情景的创设,有了良好的情景氛围,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节课中,为了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位置时,我会常把平面上找点的坐标看作是到电影院找位置,必须同时考虑“座”与“排”两方面一样来考虑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 在巩固这一概念时,又可以把教室里学生的座位所表示的行与列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所表示的点,等等. 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下能使学生充分地展开思维,成为问题的主角,在宽松的课堂气氛下,学生就能自信地、愉快地交流,每名学生都得以参与和体验.

又如,学习统计时,让学生对你周围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进行调查,比如:学生喜欢喝什么牌的牛奶?班上同学最喜欢的兴趣小组;请你根据调查情况,制作统计表,从你制作的统计图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请作出解释,说说你的理由. 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富有魅力,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都十分的重要.

三、创设实践性的问题情境

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我们可以设计实践性问题情境. 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亲自操作实验或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演示及自己操作,让学生从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给学生讲解几何“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这一课时,在推导定理过程中,课本上多次提到边与边、弧与弧、角与角的重合问题,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内容,在课前我要求学生用纸准备两个等圆,准备好剪刀,我自己也同样做好准备,在上课时,我们共同在准备好的圆上剪下两个相等的圆心角,将两个扇形拼在一起,学生很快就会发现重合,然后再分别沿AB,A′B′剪下,得到弦AB = A′B′,再分别沿OE、O′E′剪下,得到OE = O′E′,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得出的定理结论,学生的印象很深,而且也觉得学得轻松,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性,学生真正起到了主体作用.

又如,学习了垂径定理后,结合我地有多座圆弧形石拱桥的条件. 指导学生选择以“石拱桥”为题的课题进行研究. 同时,圆弧拱桥的设计要用到所学的几何知识,这样学科知识在探究实践中得到了综合和延伸.

四、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

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是指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设置“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且带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问题情境,主动参与“问题解决”. 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目的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达到掌握知识和学习技能的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完全放开自己的思想.

例如:在初三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学数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思维和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的最后出一道开放型命题:将一个50米长30米宽的矩形空地改造成为花坛,要求花坛所占的面积恰为空地面积的一半. 试给出你的设计方案(要求:美观,合理,实用,要给出详细数据). 这题是一道应用数学的典型实例,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学生讨论得十分激烈,不断有新的创意冒出来,有的因无法操作而被别人否定,也有不少十分不错的设想. 通过这次讨论,我觉得每名学生都是有潜力可挖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虽有强弱,但我们教师更应该多培养多点拨多激励,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尽可能创设问题情境,不能放任随意,流于形式,要根据数学问题的性质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出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神秘、好奇、疑惑,点燃起学生思维火花,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创设策略问题情境数学教学
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情境的创设与运用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对策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