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峰 乔正南
【摘要】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做好课前准备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构建和谐健康的课堂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
【关键词】 和谐课堂;学会学习;习惯养成;提高效果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 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成为课改之路上的值得总结与反思的话题,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
一、认真备好课,做好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军队上战场打仗,如果战前准备不充分,仓促上阵,其打胜仗的可能性不大,而吃败仗的可能性却很大. 我们教师上课也是这样,课前准备必须充分才能上好课.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优化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整合、开发、创新、处理,以分散教材的难度,减缓知识的坡度, 挖掘训练要素,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二、构建和谐健康的课堂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因此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 儿童喜欢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学习,情绪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佳. 学生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的提高,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不针对这些特点创设问题情景,不能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涨的心理状态,就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 还要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 “教学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 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会让学生更有自信,让孩子感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是很近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尊其师,信其道”.
三、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以学论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得加富尔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会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得该怎样去学习的人.”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课堂改革入手,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行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只有积极地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地探究并发现知识的由来,才能使学生把课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例如,如何收集、判断、选择和利用信息,如何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何理解和转化问题使它变成更易于解决的形式,如何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等等. 通过教师的指导、引导和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 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 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 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学中绝对的、万能的、最好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 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促进了学生的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 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 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需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拨指导.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 当面向全体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水平选择教学方法,而因材施教时就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如对于数学基础较好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要更多地放手,不断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对后进生要更多地运用操作、直观,帮助他们理解新知识,一般不能采用独立活动强的教学方法,进行练习时也要多加检查与辅导. 但是对于独立思考差的依赖型的学生,也要注意适当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避免都直接告诉学生怎样想,怎样做,以便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它,学生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 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们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细心指导,严格督促,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使良好习惯养成于课堂教学中.
每一位教师只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探讨教法,因人施教,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释放每一名学生的潜能和才华,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就一定游刃有余,事半功倍,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