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云+廖联思+蒋云+霍华+廖强
摘 要:本文主要是针对我校的学生情况做一些公共基础课程的数据分析,从三个部分进行了问卷式的调查,从而了解公共基础课程对学生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上的一些情况,以便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关键词:学会学习 全面发展 可持续性发展
一、引言
为了了解在校生的公共基础知识和能力上的配置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所以我们针对在校生做了一份公共基础课程的调查表,通过这份调查来了解在校生所学的内容是否已经涉及到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内容,是否具备一些基本能力,能否满足在校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等,从而促进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二、调查设计
这份调查表是针对我校高职在校学生所做的调查表,这份调查表 1可分为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基本情况的调查,二是对我院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情况的摸底,三是公共基础课程对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情况调查。
问卷调查的时间从 2013年 10月 1日开始,至 2013年 12月 30日止,采用的是发放纸质调查问卷的形式,前后共印了 900份,收回了 852份。以 2011级的在校生作为主要的调查对象,这是因为:三年期间公共基础课程大都已修完,昀有发言权。其他的两个年级没有修完,他们的数据可以作为参考,2011级共有在校生 910人。
三、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一)了解基本情况,掌握了学生选读我校的原因,我们有必要帮助学生培养“学会学习 ”能力。
我们通过对在校生基本情况的调查,了解到我校的男女生比例,女生占 45.6%,男女比例不是很悬殊。但有些专业女生的比例明显偏多,外语系女生的人数比较多,占 87.5%,管理系的女生占 56.8%,这就告诉我们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要有针对性,就要考虑系部,专业,了解性别,找出规律,做出相应的安排。在这些系中,人数昀多的是司法警察系有 344人,占 40.4%;其次是法律系有 215人,占 25.2%;民商法系和管理系分别是 12.9%和 14.3%。信息工程系和外语系加起来不到 10%。从在校生的情况看,学生毕业后想找专业对口的行业比较难,因为现在的公检法司都属于高门槛, “学士靠边走,硕士满街溜,博士才能抖一抖 ”,而且在 “2015年广西初次就业率昀低的专业中就有 ‘法律事务 专业”,所以公共基础课程在学生的“学以致用”上要有所加强。
既然就业形势不是很理想。那么学生选读这些专业的原因是什么呢?从调查中可以知道:
学生从“就业”的角度去考虑只占 8.1%,说明有下列几点原因:从社会的角度去考虑,社会很难接受高职高专法律专业的毕业生直接就职于国家法律系统的公务岗位;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想通过读法律专业来实现自己的“法律梦”还有一段距离要走,也就是说,高职法律专业毕业生想就业的大都要转行,要想从事与法律相关的工作就得有 “革命尚未成功,同学仍需努力 ”的精神,去考取各种证件,才能拥有从事法律工作的资格。当然,有 40.5%是“家人的安排”,有“兴趣”学法的占了 3.6%,打算毕业后从事法律工作的占 8.1%,为理想奋斗的占 4.8%,“其他的原因”占 43%。从数值上看,“就业、理想、兴趣 ”累计占不到 20%,这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这就给我们教育者提出了一个任务 ,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习。我们的 “学校教育与教师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使学生 ‘学会学习 ”。增强公共基础课程的实训性,可以让学生尽快地投入到学习的状态。学生在实训中,老师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可促使他们学会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必会受益无穷。
(二)了解学生对现在开设公共基础课程的情况,掌握他们的知识结构,使他们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在第二部分里主要是对现有公共基础课程的调查分析,了解到现在公共基础课程的开设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设置:
1.
照上级部门指定的教材来开课。这些教材的内容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人格的培养,人文精神的塑造等。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入学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这些课程主要从德、智等方面来塑造学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而《大学生入学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目的性强,提高学生人身安全意识的课程,以前是不开的,现在开设的要义主要是提高识别危机系数,加强学习目的性的管理等。
2.
照高职高专毕业时,学生要达到的上级部门的分值要求所开的课程有《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军训》(《军事理论技能教程》),这些课程的内容使学生拥有普遍使用的工具,因为网络的时代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与世界的沟通离不开英语,而要维持正常的学习状态就离不开好的身体,体育课的开设就是身体的维护站,这些都从个人生存与发展去做的知识与能力上的要求。但个人的发展往往又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军训》可以提高学生的国防安全意识,增强爱国主义观念,让学生时刻牢记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的警训,学生也就从德、智、体和劳上进行了培养。
3.
视人文观念的培养,重视基础的训练。如《大学语文》、《现代礼仪教程》、《大学生实用口才训练教程》。这些内容从德、智、美方面对学生做了开发,培养了学生的审美鉴赏的能力,发展了判断能力与评价能力,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在《大学语文 ·修订前言》中有一句话 “专科及大学阶段即当进而在不废工具性、知识性的同时,着重体现人文性、审美性、兼具研究性、创造性乃至深刻的哲理性”。此外用 “现代礼仪 ”来展现学生的内在修为,可以让学生适应现在和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因为有 “礼”可以走遍天下。
4.有对高职高专文职人员 “一技之长 ”的培训课程,如《秘书实务》,遵循了理论够用即可,以加大岗位技能训练为主,使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具有文科学生的通识才能:懂得办公室事务的处理工作,通晓 “三办”人员事务,无论从德的要求、还是智的开拓,以及能力上都有锤炼。
5.要定期辅导和监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科目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深信良好的身心素质才能化解各方压力,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
上述课程中,学生自主选择比较多的课程是《计算机应用基础》占 89.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84.6%,《现代礼仪》占 76.1%,《大学生实用口才》73.3%,《大学生入学教育》有 14.5%,《现代礼仪》 21.2%,《体育》33.2%,《形势与政策》1.3%,还有《英语》、《军训》、《大学语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安全教育》《秘书实务》总共加起来不到 15%,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到:(1)学生接触比较多的是电脑,这与电脑的普及有关;(2)以自己的喜好来选择;(3)英雄无用武之地,学的还没有地方用,如《秘书实务》,当然不选了;(4)对陌生的课程,没有接触过的课程比较感兴趣,(5)以上课老师是否把这个课程讲得生动有趣有关,(6)学生并不重视思想品德的建设等。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只有把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学生才是国家的有用之人;否则,思想上不去,那么他的技能越高,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危害就会越大。
此外,我们也了解学生所学的公共基础课程中理论与实践构成的比例,认为理论多的占了 95.4%,实践多的占了 0.5%,合适的占了 4.1%。而 100%学生喜欢 “学以致用 ”型课程。由此看来,我们对教材的驾驭、编写或选择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从上面的课程内容上看知识结构是符合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比较偏重于政治思想的培养,这是公共基础课程的一大特性,也符合 “厚德好学,崇法担当 ”的校训。我们立足于“德”,可以通过个人礼仪去展现内在的德学修为。因为“技能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而《现代礼仪》可以成为公共基础课程中的技能性的课程,既提升了学生的人文形象又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好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可持续的学习,了解学生的能力构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得到长久的发展。
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首先要了解学生喜欢的上课模式:
从表中数据看出,学生喜欢实用性的课程, “理论+实训操作”的上课模式就更喜欢了,占了 56.7%。这就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沿着学生喜欢的模式去做,就可以充分调动他们上课的积极性,并能培养他们学习的习惯。
在能力构成上,我们有下列的统计数据:
100%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操作能力,同时学生也希望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 100%得以应用。98.6%的学生认为自己已有表达能力了,而创造力 23.7%的学生认为自己拥有,98.6%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分别是 23.2%和 36.9%。可见,学生的对能力的拥有还是很渴望的,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加强这些能力培训。这也说明
目前的课程已经涵盖了这些能力,而要增强并提升他们的能力就需要老师的引导,而且这“6种能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而且 100%的学生认为这 6种能力对自己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昀后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程学习的认识,有 87.1%的学生承认这些课程对他们的学习是有帮助的,但不感兴趣占了 92.3%,所以公共基础课程在突出实用性外,还应该往趣味性上多努力。
对于学生在能力的培养上,我们昀终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这 6种能力是可以构成关键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
四、反思与对策
此次的调查是结合了我院的实际情况所做的,课题组从公共基础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用性等方面来落实情况,从中反思公共基础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针对性
我们要做到针对性就应该遵循以学生需要为原则来安排课程,可以考虑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安排,课堂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模式,讲座与座谈相结合的形式等,还可以依据专业,性别,性格来考虑安排课程。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会思考,做到缺啥补啥,而不用“一刀切”。但目前因师资力量和场地的限制等因素,我们还无法兼顾得那么周全,这有待于后续的完善。
(二)可持续性
我们依据 “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学会与人共处”[7]原则来提高学生学习公共基础课程的能力,学生学会学习是可持续的基石,学会思考是可持续的关键,学会做人是可持续的条件,学会与人共处是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表现。对在校生而言,三年是一个可持续性的学习过程,但目前的情况是学生底子薄,自律性较差,把学习当作日常行为习惯需要辅导员的监督和督促,所以辅导员的监管水平有待提高。
(三)实用性
我们遵循“学以致用 ”的原则作为公共基础课的目的,让学生学有所获。公共基础课程要体现出高职文科的技能性,就要“融‘教、学、做 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8]。但目前的情况是教材的内容理论多于实践,还没达到理论够用,以实践为主的教学要求,所以除了需要优化教材外,还需要任课老师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强化实践训练,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结束语
这次调查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公共基础课程设置的状况,从学生切身利益需求的角度分析了这类课程对在校生学习上的帮助,也让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也认识到存在的问题,这就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1][2]蒋云.探讨以人才市场所需为导向的高职文科(政法类)公共基础课程的若干问题[D]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第2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2(2010.1重印)
[4]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职业道德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11。P57页
[5][6]睢文龙,冯忠汉,廖时人主编.教育学教学咨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P178页;P147页。
[7]黄斌.教育与职业[M].北京:中华职业教育社,2010年第 21期 P128页。
[8]《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