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莉娜
随着课改的深度推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课堂中应该呈现一个怎样的状态才更适合学生的发展与成长?这个关于教与学的问题引领着我们对课堂的境界开始思考。曾经在《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周刊》上看过一篇短评中的几句话:“在推进深度课改的今天,我期待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常态是:让课堂从艺术走向科学。 ”“课堂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这是常识,但我们往往太热衷于追求课堂的艺术,以至于在通往课堂艺术的旅程中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课堂科学层面的研究。”作为语文课,课堂应该有的常态是否科学,可以用《语文课程标准》为尺度来衡量。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遵循课标提出的四大基本理念,坚守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以及与课程的实施建议相吻合,那么,我们可以十分自信地认为,这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有的常态,并且是科学的常态。
一、科学型教学的过程要立足于学生的起点
一堂成功的课,离不开老师充分的了解学情,这里学情不仅指的是学生年龄段的特点,还有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在以上这些起点的基础上才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才能把以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那么如何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检测。尤其在高段,学生对识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自主识字成了主角,教师的检测就尤为重要。以检测的形式把握学生学习的情况,不仅能关注到所有学生,而且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相关的教学策略,达到师生共融共生、协调发展。
二、科学型教学的过程要形成“互动”
文本互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若能立足儿童本位,关注文本的特点,践行语用整合进行教学则可抵达童之趣领进来、童之趣读出来、童之趣说出来,学得习得同行的境界。我在执教《可爱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时,我借助网络搜集的动态图片,让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由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局限,学生对海底奇异的珊瑚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我及时引导学生的兴趣,并让适时出现的美轮美奂的珊瑚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感性上有了新的认识,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生生互动:教学虽然平淡,但不平庸。每一节课都应该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而这种独立人格的缺失表现为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缺乏自觉参与和独立的表达,甚至有的孩子是逃避。怎样来培养这种自觉呢?我想,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教师更应关注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有选择的机会,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以及独立的人格。但是选择后要充分地交流,在学生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彼此沟通和相互理解,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即选择能力。能通过选择得出昀恰当结论,这就是独立精神,这在无形中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情感、意志。
师生的灵动: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常常会出现教师事先难以预料的问题情景与偶发事件,这是常规课堂上很普通的环节,面对这些有价值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好课中的教师都特别善于顺势把握,并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使课堂达到出人意料的精彩,实现科学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完美统一。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是二年下册的一篇文章。那天,孩子们读完第二自然段后知道了燕子造窝很快乐,接着我问孩子:“燕子造窝时在想些什么?他们兴致很高,争抢着举手回答,一个说:“我的这个窝得造多长时间啊 ?”针对这个问题我没有评价,而是继续问:“还有其他想法吗?”另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为啥要造这个窝。”我依然没有评价,还是继续问:“不同想法。”孩子们摇了摇头教室里安静了下来,终于有一个孩子站起来,此时的我长舒了一口气,终于能说出我期待的答案了。可孩子却说:“我什么时候才能造好这个窝。”看来孩子们实在说不出我预设的问题,我只有自己揭开谜底,燕子造窝对它有什么好处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说。至此,这个环节结束了。现在回想起来,我一直在众多声音中寻找自己预设的答案,面对不是自己的答案,我的回复是“还有吗”,现在回想起来,这个“还有吗“指向的是其他学生,而不是回答问题的学生。所以教师的点评艺术应准确及时,字字珠玑,有的充满激励性,有的体现启发性,有的充满情感,有的诙谐幽默,但所有的精彩点评都与学情学况相吻合,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与教学环境相统一,适时又适度。当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站在学生思维的起点上,进一步引领点拨,从而让学生在思维起点上有所提高。例如 ,当学生提出“我什么时候才能造好这个窝”,我应该敏锐地追问:你这么着急造好这个窝做什么?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让孩子明白燕子造窝时在想:“造好了温暖的窝,我就可以有属于自己的家了、我的宝宝就会健康成长、刮风下雨天宝宝就不会挨冻、所以燕子造窝是快乐的。
课堂需要预设,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但课堂更需要生成,没有生成的课堂会错失很多精彩。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要从学生的发言中敏锐地捕捉他们现有思维的起点,并能在其起点上做出引领和点拨,使学生经历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经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快乐,便能实现科学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完美统一。
三、科学型教学追求的是舒适与温馨的学习
什么是教学?什么是好的教学?怎样的教学形式昀有价值?这些都能体现教师对教学认识的深度。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避掉生硬的讲解,让师生之间关于教与学的对话流淌着温暖和关心。不懂了,就问,没有担心,也不用害怕,教师不会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浅显而不屑一顾,不会漫不经心地去指导任何人。在老师的内心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任何问题。在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问题时,我们的潜意识里有一颗理解与体谅之心,就能对教学有一份自省的意识。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学习才能成为学生热爱的生活,每一天的学习状态是我要学,而我们浸润其中,师生的关系才会更舒服,教与学的状态就达到了舒适与温馨的学习状态,这就是科学型教学之艺术的魅力。
艺术是不那么讲究标准的,是张扬个性、任人而为的,而趋向于科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们是可以根据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教学风格去效仿和尝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