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华
反思教学要从教和学两个方面进行反思. 从教的方面看,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 而从学生学的方面看,可分为作业反思和考试后反思. 只有不断地对课堂、课中、课后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在教学前进行反思
每一节的教学之前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要理解教材的意图,要根据过去已获得的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反思自己的教案和教学设计思路,看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教学的过程中去. 如在图标的收集、地砖的铺设、打折销售等的教学中,让学生从网上或在回家的路上去收集一些图案、图标,走入商场去了解一些商品如何打折销售,在阳光下观察实物的投影形状等,使学生从课堂外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前的反思中还应用好生活题材,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探索各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然后选用好的方法承接到本节课的教学中. 问题要从生活到教材,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探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趣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
虽然在课前对教案已作了精心的设计,但是一定会存在课前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而且课堂上也会有突发事件发生. 如果教师觉得学生未按自己的设计思路,而推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就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这样学生的参与热情也不会高,从而失去个性,学生就会出现上课听得懂,作业不会做的现象. 如:对于反比例函数y = ■,当x1 < x2时,它对应的函数值y1和y2的关系是. 对于这道题目的讲解,如果直接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当k > 0时,在每个象限内,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讲解,很多学生会很迷茫,这时我就改变方法,调整思路,运用特殊值代入法讲解,学生顿时明白,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有了一定的理解.
在教学中还要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注重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如对于“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8,一条边是8,求另外两条边的长”这道题进行了一题多变.
变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6,周长为16,求出底边的长;
变式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另一边长为8,求它的周长;
变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求它的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思路错误,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地继续下去,指导学生探索研究,使学生从探索过程中学会思考和改正.
三、在教学后进行反思
首先,要反思教学中的所得所失,主要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特色. 比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有没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如何,学生是否真正成为主体,学生学完后是否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创设的教学情境是不是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氛围如何等等. 通过得失比较,进行改进教学行为与教学设计,精心组织设计,争取以后上好每一节课,使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地得到提升,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能得到提高.
其次,要学会与别人比较. 作为教师,要善于向别人学习,要经常地走进同行们的课堂,尤其是那些教学经验十分丰富的老教师的课堂,以此为镜来对照自己的教学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及时地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地方,促进自己教学艺术的提升.
最后,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思. 作为初中数学老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反思,看看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是不是正解,学生对自己的情况有没有做到整体了解,并给他们正确的评价和指点,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 如一次作业后,我与学生进行了这样的交流:“你对这次作业的感受是什么?”“你有什么办法能使这次作业完成得更好?”“作业完成后,你自己学到了什么?”等等,让学生反思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反思中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作业布置时要因材施教,优生除了做完书本上的习题外,还要加上一些有难度的习题,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提高思考意识和能力. 而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降低学习要求,让他们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不再加做其他习题. 这样经过一次次的反思教学,让我受益很多,使我更加认识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我逐渐形成了自我反思的意识,使我的自我监控能力提高了许多,我深深地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总之,当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反思,今天的教学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合理充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否突出,在今天的教学中有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和调整,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有没有被调动起来,老师和学生在一天是不是感到愉快,有没有什么困惑等等. 只要把这些问题想清楚,再记录下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长此以往,我们的教学成绩一定会非常突出.
【参考文献】
[1]王仲英.反思性数学教学研究[J].教育理论和实践,2008(10).
[2]段训明.增强反思意识,优化思维品质[J].数学通报,2009(6).
[3]熊川武. 反思性教学[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