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
- 论《千忠录》中的人物形象建构
攻破南京,致使建文帝乔装成僧侣逃亡的故事。《千忠录》中建文帝的形象极为复杂,作者在结合史实的同时剔除历史对建文帝抹黑的部分,在创作中加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对建文帝的形象进行艺术塑造,突破其历史形象。本文将从对建文帝和永乐帝历史形象的探讨到剧作中两者形象的翻转之间的对比来看建文帝形象的建构,以及建文一派的忠臣群像的塑造与建文帝之间的联系,再从建文帝身份的转变和忠臣群像的结局探讨背后的悲剧意蕴。【关键词】 建文帝;永乐帝;忠臣群像;李玉;形象塑造【中图分类号】I
今古文创 2022年5期2022-02-04
- 《致身录》中的空间叙述
明代创作的有关建文帝的一部小说。在小说中,并不是以某个地点为单一的地理空间,对其进行刻画与描写,而是通过各个地理空间的变换,实现文本的叙述。《致身录》中地理空间的变换,是随着人物的行迹展开的,主要是两个人物,一是建文帝,一是史仲彬,《致身录》通过这两个人物的经历,来实现小说中地理空间的不断变换。在小说的开始,就刻画了建文帝在南京即位这一事件,接着去衡山受朝贺,之后叙述建文帝在南京的变革举措,燕王起兵攻入南京,建文帝带领部分官员流亡于江浙、云南、重庆、平阳、
今古文创 2022年2期2022-02-03
- 蜀献王与建文帝
以及他为什么是建文帝和永乐帝竞相拉拢的对象。方孝孺是朱元璋钦定的“后备干部”,朱椿将其从汉中教授的任上礼聘到蜀府作“世子傅”,这一方面起到提升蜀中文化的实际作用;另一方面也暗含拉拢未来朝廷重臣的政治投机。从双方的诗文往来看,二人相处愉快。通过梳理朱椿所历三朝的过程,可以看到他既承认建文帝的正统地位,也承认朱棣的“家长”身份,在“靖难之役”过程中不持立场,并被朝廷时时监控;使其真心拥护的是最终掌权者。以此推论,建文帝逃蜀的传说不成立;而朱椿以极大的贤名,仅获
文史杂志 2021年2期2021-03-11
- 探析靖难之役成败之原因
燕王朱棣胜利、建文帝被迫退出历史舞台告终。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中,实力看似远强于对手的建文帝却最终走向失败,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几个方面:错误的削藩方略、用人方针的不当、优秀将领的缺乏、太过仁慈的性格。关键词:靖难之役;朱棣;建文帝;成败原因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改年号为建文。同年七月,建文帝就开始着手削弱藩王势力。先后将周、齐、湘、代、岷五位亲王废为庶人,并派遣谢贵、宋忠等将领屯兵驻守于北平周边地区,将北平内原
山东青年 2019年5期2019-07-21
- 白云千载空悠悠
—— 寻觅建文帝遁迹贵州的行踪
文/青田耕者◎建文帝朱允炆建文帝在“靖难”之后的去向1402年6月,明初的建文帝在他四叔燕王朱棣发起的“靖难”军事政变中,去向不明。《明史·惠帝纪》记载是:“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或云:帝由地道出亡。”言下之意是建文帝已被大火焚烧而死。或者是逃出。所以,不少学者对《明史》的这种说法颇存异议,既然前面说建文帝已“不知所终”,后面又说“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最后说出逃。明显前后说法矛盾。明末清初史学家
藏天下 2018年11期2018-12-04
- 明建文帝在武宣
中更是涉及了明建文帝的行踪。建文帝即朱允炆(1377-?),明太祖朱元璋之孙。“生颍慧好学,性至孝。”曾向太祖请求修改《大明律》,他参考《礼经》及历朝刑法,修改《大明律》中73条过分严苛的条文,深得人心,“天下莫不颂德焉”。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驾崩后,22岁的朱允炆继位,成为明朝第二代皇帝。建文元年(1399年)秋,觊觎皇位已久的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举兵反叛,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攻入京城金陵(今南京),建文帝神秘失踪。
文史春秋 2018年6期2018-12-04
- 明朝看脸那些事
论一片哗然。明建文帝时有个叫王艮的举人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建文二年,王艮在殿试中策论一气呵成,扬葩振藻,被判为最优,这意味着本届的状元就是王艮了,程序上只需等皇上出来宣布一下就行了。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建文帝把考了第二名的胡广钦点为状元,王艮屈为第二。建文帝为何做出如此决定?其理由说出来让人大跌眼镜——王艮长得歪瓜裂枣,建文帝嫌他不好看,就把第一名的位置给了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的胡广。在明代的殿试中,颜值就是分值。正统四年,殿试初拟张和为状元,但明英宗发现张
爱你 2018年2期2018-11-14
- 朱元璋义子缘何自尽身亡?
起靖难之役,与建文帝朱允火文争夺江山,风平浪静几十年的大明朝干戈再起,平安仿佛一颗璀璨夺目的新星,在这场战争中大放异彩。燕王朱棣起兵之初,在双方军事力量对比方面,单论兵力数量,建文帝一方坐拥全明朝兵力,数量上占压倒性优势。但论起高级指挥员的指挥水平,则朱棣一方明显占优。因为朱元璋晚年大肆屠戮功臣,经验丰富的老将们,几乎被他杀绝,建文帝几度处于无将可用的窘境。而燕王朱棣早年多次参加远征塞外蒙元势力,指挥作战水平非同一般。因此在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一方以劣势兵
北广人物 2018年10期2018-11-14
-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上)
士尤多。于是,建文帝与兵部尚书齐泰、翰林学士黄子澄商量,两人都认为诸王权势过大,恐难驾驭,建议削藩。朱元璋以为这个制度的设立能够卫国安民,谁知道白发人送黑发人,太子朱标死在前面。朱元璋只好把位子传给21岁的孙子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那么,问题来了。建文帝老觉得自己镇不住场面。正当建文帝思考怎么废周王的时候,周王的儿子告发父亲谋反。为了不打草惊蛇,引起其他藩王的警惕,建文帝派李景隆假装路过开封,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废为庶人。史实:①谥戾:谥,称为。谥号是人死
幽默大师(漫话国学) 2018年5期2018-10-27
- 三世不得为官
之役成功,推翻建文帝,登上皇位。当第一次例行朝会时,朱棣要求建文朝的旧臣们各抒己见,发表看法。彼时兵部尚书齐泰、大儒方孝孺等人因为与朱棣作对,刚刚被株连九族甚至十族,整个南京可谓充满肃杀之气。大臣们噤若寒蝉。朱棣早有准备,命人抬出一口大箱子,里面全部是建文帝在位时大臣们写的奏章,其中很多是如何对付朱棣的折子。大臣们见了面面相觑,生怕灾难降临到自己头上。这时候,从大臣中走出一位文官,他叫李贯,曾是建文帝的近侍。李贯上奏道:“启禀皇上,这些奏章之中,绝对没有我
创造 2018年4期2018-06-27
- 明朝看脸那些事
论一片哗然。明建文帝时有个叫王艮的举人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建文二年,王艮在殿试中策论一气呵成,扬葩振藻,被判为最优,这意味着本届的状元就是王艮了,程序上只需等皇上出来宣布一下就行了。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建文帝把考了第二名的胡广钦点为状元,王艮屈为第二。建文帝为何做出如此决定?其理由说出来让人大跌眼镜——王艮长得歪瓜裂枣,建文帝嫌他不好看,就把第一名的位置给了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的胡广。在明代的殿试中,颜值就是分值。正统四年,殿试初拟张和为状元,但明英宗发现张
爱你·健康读本 2018年1期2018-05-14
- 因独特而平凡
一桩悬案,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失踪。当然皇帝不是无缘无故失踪的,而是被燕王朱棣逼走的。朱棣是建文帝的叔叔,他在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开始“造反”,一直打进当时的明朝都城南京。朱棣登基之后,他开始千万百计寻找,还派出郑和去南洋寻找,这就是郑和下西洋的真实原因。但朱棣所有的努力,最后都没有找到他侄子的下落。现在有人说在西南地区发现建文帝的后裔,但这些都未经考证。那建文帝朱允炆到底去了哪里?按现在的说法应该是:消失在人群。人群是最容易隐匿身份的地方,只要藏起你的锦衣
做人与处世 2018年4期2018-04-14
- 朱棣为何篡位成功
本原因。首先,建文帝毕竟年轻,心躁气浮。建文帝即位后,掌握着处置诸藩的主动权,如果恩威并用,待时机成熟后,再对个别藩王予以处置,则诸王不得不就范。可是,建文帝即位后不到一年,即连废五王。这就造成一种燕王除造反外无路可走的局面,也使国人对燕王产生同情,进而支持他。反观燕王朱棣,他虽早有夺位野心,但是,一直隐忍不发。术士袁珙给他看相,袁珙称他为“异日太平天子”,他佯装不解,将袁珙驱逐至通州。袁珙已登船准备沿运河南下,他才确信袁珙不是朝廷密探,将其召回,可见他是
领导文萃 2018年4期2018-03-12
- 被凌迟的理想
棣武力篡夺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后,他凌迟磔杀的,不只是拒写诏书的“读书种子”方孝孺,还有建文帝和方孝孺君臣两人共同的仁政理想。方孝孺自幼天赋惊人,尤其是师从大儒宋濂后,学问大为精进。他不仅文才卓异,还有治国韬略。朱元璋知道方孝孺有大才,但并没有立即起用他,而是希望他将来能为皇太子朱标所用。谁料朱标比朱元璋先死,皇太孙朱允炆隔代继承了大位。建文帝很早就听说方孝孺的贤名,即位后便将他召入帝京。方孝孺被任命为翰林侍讲,次年迁侍讲学士,成为建文帝近臣。无论是讨论
华声 2018年12期2018-01-05
- 科举奇才更应有忠心
朱元璋驾崩后,建文帝即位,黄观更是备受器重。这时,朱棣自恃为皇叔,入朝后不朝拜天子,还公然顶撞建文帝。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只有黄观敢当面斥责朱棣。他还密奏建文帝要限制朱棣的权力,以保卫皇权。黄观上密奏的事情很快传了出去,朱棣非常愤怒。1402年,朱棣以“靖难”为名起兵造反。黄观亲自拟写了一份诏令,要求朱棣退兵,且言辞激烈。但朱棣丝毫不为所动,反而拟写了一份“文职奸臣”名单,其中都是朝廷重臣,黄观名列第六。等朱棣攻入南京后,建文帝不知所终,满朝文武全乱了阵脚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9期2017-11-10
- 官方与民间对历史书写的差异
——以建文帝历史书写为中心
的差异 ——以建文帝历史书写为中心郭树亚1郭振杨2(1.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00;2.淮北师范大学安徽淮北235000)明朝官修《明太宗实录》、《奉天靖难记》与私修《立斋闲录》等史书中对于建文帝的记载相差较远,甚至有截然不同的书写,这比较清晰的反映出官方和民间对历史书写时存在差异。对其分析讨论,可以更好的把握两种不同的历史书写方式,并为历史书写提供一些借鉴。官方;民间;历史书写;建文帝;差异历史书写就是对过去存在的人、事、物等的记载,并附加书写主体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4期2017-09-15
- 建文帝:虚心纳谏反被耍
◎风雨无阻建文帝:虚心纳谏反被耍◎风雨无阻建文帝继位后,一改朱元璋霸道强硬的执政方式,努力打造宽和的政治风气。譬如,礼部侍郎陈性善在朝堂上喋喋不休地责问建文帝,为何答应自己的事没有做到,建文帝的反应竟然是:满脸通红,几乎快要哭了。建文帝削藩时,有些大臣的建议简直是胡说八道了,但建文帝仍然不生气。监察御史尹昌隆堪称谏臣楷模,说话无比难听,可建文帝还是护着他。可能是被建文帝宠坏了,尹昌隆骂皇帝还骂上了瘾。一次,建文帝偶感风寒,上朝迟到了,尹昌隆马上上疏批评起了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6期2017-09-11
- 建文帝:猪队友不可信
◎杜文子建文帝:猪队友不可信◎杜文子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发动武装叛变。朱棣既然下了战书,建文帝就得应对,但建文帝居然找不到可以撑场子的军事统帅。幸好有个朱元璋杀剩的老将耿炳文,建文帝就在帝师黄子澄的建议下封他为大将军北伐。耿炳文虽打过不少仗,但大多都是跑龙套,加上年纪大了,打起仗来很保守,能守不能攻,因此遇到了不少挫折。建文帝听说后,又气又慌:“耿炳文是老将,竟然会损兵折将,这该怎么办啊?”这时,黄子澄自告奋勇,开导建文帝:“胜败常事,毋足虑。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2期2017-09-06
- 明朝那些“看脸”的事儿
论一片哗然。明建文帝时,有个叫王艮的举人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又精通韵律,他曾依“神、真、人、尘、春”为韵作《梅花诗一百首》,堪称梅花诗中的珍品,广为流传。建文二年,王艮在殿试中,策论一气呵成,扬葩振藻,徜徉恣肆,被判为最优,这意味着本届状元就是王艮了,程序上只需等皇上出来宣布一下就行了。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建文帝却把考了第二名的胡广钦点为状元,王艮屈为第二。建文帝为何做出如此决定?其理由说出来让人大跌眼镜——王艮长得歪瓜裂枣,建文帝嫌他长得不好看,就把第一
知识窗 2017年8期2017-08-23
- 江山美人恨
宝,改元建文。建文帝登位后,拜黄子澄为右丞相,齐泰为左丞相,李景隆为大将军,大赦天下,文武百官均加品晋级。当年七月,召汉中府教授方孝孺为翰林院侍讲。建文帝诏行宽政,赦有罪,蠲逋赋,很受百姓拥护。各藩镇诸王听说朱元璋崩逝,都要回京奔丧。左丞相齐泰谏道:“诸王出封各地,难保不蓄异心,万一令其进京,一朝有变,将如何收拾?”早就对此心怀顾虑的建文帝很以为然,便下谕各藩王“静守封地,不必回京奔丧”。诸王接了谕旨,都怏怏不乐,却也没奈何,只得在本国泣临罢了。唯燕王有心
今古传奇·单月号 2017年1期2017-06-10
- 方孝孺十族被诛案
继承皇位,史称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将方孝孺招至南京,委以翰林侍讲之职,第二年又升为侍讲学士。建文帝经常向方孝孺咨询国家大事。建文帝爱读书,每当读书遇到疑问的时候,就把方孝孺叫来为他讲解。有时候在朝廷上讨论时事,皇上想知道群臣的议论是否适当,就叫方孝孺到休息的内室来商议对答。后来,建文帝改革了官制,方孝孺改任文学博士。燕王朱棣起兵谋反,方孝孺替建文帝起草了一系列征讨燕王的诏书和檄文。燕王朱棣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很快打入了京城。建文帝失踪,一心效忠建文帝的方孝
中外文摘 2017年11期2017-05-24
- 建文帝:猪队友不可信
既然下了战书,建文帝就得应对,但建文帝居然找不到可以撑场子的军事统帅。幸好有个朱元璋杀剩的老将耿炳文,建文帝就在帝师黄子澄的建议下封他为大将军北伐。耿炳文虽打过不少仗,但大多都是跑龙套,加上年纪大了,打起仗来很保守,能守不能攻,因此遇到了不少挫折。建文帝听说后,又气又慌:“耿炳文是老将,竟然会损兵折将,这该怎么办啊?”这时,黄子澄自告奋勇,开导建文帝:“胜败常事,毋足虑。聚天下之兵,得五十万,四面攻北平,众寡不敌,必成擒矣。”建文帝一听黄子澄有锦囊妙计,赶
百家讲坛 2017年4期2017-05-22
- 逼近史实:建文帝贵州避难行踪推测
建文帝曾途经贵州并在黔中寺庙逗留建文帝从南京出逃后避难的行踪,有两份资料记载得比较清楚,一份是清人刘廷銮的《建文逊国之际月表》;一份是在《史仲彬与建文帝》一书中,史洪禄制作的《明惠帝年表》,两份年表基本上将建文帝出亡的行踪整理出一个大致的线索。根据两份年表,建文帝避难到云南后,一直以云南为据点,为逃避朱棣的追拿,他居无定所,行踪飘忽。在开始的10多年时间里,他多次长途跋涉,去往吴县史仲彬及襄阳廖平等人家中,去接收藏匿在他們家中的钱财等后勤物资。大概在永乐十
贵阳文史 2017年1期2017-05-06
- 贵州史家:建文帝在贵州
,贵州史家关于建文帝的记述不多,最值得重视的有明朝郭子章的《黔记》。《黔记卷三十二帝王事纪》中记载:建文君自逊国后,即祝发为僧。之蜀,未几入滇,常往来广西、贵州诸寺中。一日,至贵州金筑长官司罗永庵,尝题诗壁间。已,由贵州之粤。天顺中,出自粤西。呼寺僧曰:我建文皇帝也。寺僧大惧,白宫府,迎至藩堂。南面趺足坐地,自称朱允坟。曰:胡濙名访张邋遢,实为我。众皆竦然,闻于朝,乘传之京师。有司皆以王礼见,比至,入居大内。以寿终,葬西山,不封不树。嬪衣生曰:吾学编《雌伏
贵阳文史 2017年1期2017-05-06
- 前言:我们这样做课题
寻找建文帝在百花湖乡的遗踪并形成调研报告,观山湖区区委宣传部给我们的时间是3个月。提供的材料非常有限,主要就是百花湖畔的灵永寺几年前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记载了建文帝在此避难。另外是贵州布依族作家弋良俊写过一本书,书名叫《建文皇帝与朱昌古镇情缘》。作家根据当地的一些传说,在书中描写了建文帝在朱昌镇避难的一些情况。从专业考察的角度看,这本书提供的历史信息并不多。在我们召开课题讨论会的时候,我介绍了课题设计方向和重点,认为考察和研究应该集中在灵永寺的历史和记载建
贵阳文史 2017年1期2017-05-06
- 历史记载:建文帝的下落
建文帝下落何以成为明朝最大的历史之谜《劍桥中国明代史》关于建文帝的下落有如下描述:燕王朱棣叛乱,攻下南京取得胜利之后,建文帝的下落至今仍没有定论。不管是被焚而死,还是为了逃避乔装成和尚,失掉了九五之尊,建文帝的结局是很凄惨的。为了实行报复,永乐时期的官方历史掩盖了建文的年号,人为地把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时期延长了4年,即从洪武三十二年延长到了洪武三十五年(1399-1402):这段时期曾被历史学家称之为“革除年”。朱棣上台以后,重新修订了《明太祖实录》,并且
贵阳文史 2017年1期2017-05-06
- 历史机遇:开发明建文帝佛教遗址文化公园
态景观资源加上建文帝佛教文化资源,当地文化旅游开发优势如锦上添花。观山湖区政府将以灵永寺为中心,开发明建文帝佛教遗址文化公园,人文历史将融入自然山水,重现600年前的黔中秀美山河。建文帝遗存所代表的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建文帝一生悲情,但是600年来,他不仅受到文人学者的推崇,更受到普通民众的同情,在他的身上,汇集了儒释道三教的精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佛教的慈悲为怀、道家的自由逍遥。文化公園的建成,将为贵阳人民、贵州人民创建一个美好的心灵家园。明建文
贵阳文史 2017年1期2017-05-06
- 寻迹四:考察白云山与高峰山
的研究者,关于建文帝在贵州避难,提到最多的就是白云山和高峰山。白云山位于長顺县广顺镇东20公里的改尧乡,离贵阳市70公里。另有公路自白云山麓经团茶至花溪区马岭乡、青岩镇、花溪镇、贵阳市,全长54公里,当天可以往返。白云山山顶常有白云覆罩,阴晴不散,故名白云山。又因山形如螺拥,又称螺拥山。山上层峦叠嶂,林木蓊翳。登至山顶,始见白云寺坐落在一处平地之间。站在山门,远望群山无尽,天际无边,辽阔无垠。白云寺现任主持为通鉴法师,他向课题组介绍,白云山是贵州四大佛教圣
贵阳文史 2017年1期2017-05-06
- 背景:600年谜团,年轻皇帝下落不明
是朱元璋的安排建文帝朱允炆的命运,还得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说起。很多人都知道朱元璋,他出生于贫农,从小放牛,在皇觉寺出家当和尚,还当过要饭的乞丐四处漂泊。后来,参加郭子兴的起义军反抗元朝,英勇善战,打下了大明的江山。明朝的第二个皇帝是谁,很多人都不知道。接下来的永乐皇帝朱棣,知道的人就很多了。朱棣做过许多大事情,郑和下西洋、迁都北京、编《永乐大典》。这些大事情都是从之前的一件事情开始的——从他的侄儿朱允炆的身上强夺了皇帝这个位置。朱允炆是朱元璋指定的皇帝接
贵阳文史 2017年1期2017-05-06
- 古代名流都去哪儿了
不慎落水而死。建文帝燕王朱棣攻人南京时,皇宫已是一片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一种说法认为建文帝是自焚而死的,据永乐年间修撰的《明太祖实录》中记录,当燕王军队开进皇宫时,宫中已是一片火海,建文帝没了踪影,建文帝所使用的宝玺也不知所终。正史记载建文帝死于宫中的大火中。成为明成祖的朱棣后来在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中说:没想到建文帝在奸臣的威逼下纵火自杀。但是,太监在火后余烬中多次查找,找到了马皇后与太子朱文奎的遗骸,建文帝是活是亡无从得知。朱棣为让天下知建文帝已自焚,曾
老同志之友 2016年8期2016-11-14
- 中国古代几位“失联”的名人
沉到江里去了。建文帝自焚了吗?数百年来,明朝建文帝(也称明惠帝)、朱元璋之孙朱允的下落一直是一个历史悬案。综合各家说法,主要有“焚死”说和“逃亡”说。一种说法认为建文帝是自焚而死的。据永乐年间修撰的《明太祖实录》中记载,建文帝即位后,燕王朱棣发动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经过四年征战,燕王获得全胜,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统领大军开进南京金川门。当燕王军队开进皇宫时,宫中已是一片火海,建文帝没了踪影,建文帝所使用的宝玺也不知所踪。正史记载建文帝死于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6年9期2016-05-14
- 建文帝避难湖南新田之谜
何志洪建文帝,即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太子朱标死后,被立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继皇帝位,史称建文帝。建文帝在位四年,被叔叔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去帝位。建文帝的去向则有三种说法:一说死于宫中大火;一说流亡海外,传说当年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奉旨寻找建文帝;一说逊国为僧,云游四海。《明史纪事本末》说他“西游重庆,东到天台,转入祥符,侨居西粤,中间结庵于白龙,题诗于罗水,两入荆楚之乡,三幸吏彬之第”。2007年,随着全国第三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6年5期2016-05-14
- 建文帝迷雾
变,夺了他侄子建文帝的江山。之后,南京城里展开了一次大清查,皇宫里每个人的身份都要经过反复核实。这可忙坏了锦衣卫统领赵克用,皇宫里太监宫女有好几万,想要统计清楚,还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赵克用查来查去,最后查到有一个太监不见了踪影,这个太监叫王茂,在尚膳监里负责采办。赵克用马上找来尚膳监的掌印太监,询问这个王茂的去向。掌印太监吓得不轻,说事发当天建文帝突然要召见这个王茂,他走之后就再也没回来。当时京城里这么乱,谁还有心思找一名太监呀?那个王茂就这么失踪了。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6年7期2016-05-14
- 建文帝亡滇不再是传说
——《梨花村志》与建文帝亡滇新证
会会长 高发元建文帝亡滇不再是传说 ——《梨花村志》与建文帝亡滇新证文 / 中国回族学会会长高发元《梨花村志》是一部非同凡响,可载入史册的村志。它记载了建文帝亡滇的重要史实。众所周知,建文帝出亡之谜是我国明代乃至整个古代影响广泛的谜团之一。公元1402年,南京城被攻破,建文帝下落成为难解之谜。虽然多认为已出亡,但出亡何地,众说纷纭。证据最多的“亡滇说”也未形成共识。显然,要破解建文帝出亡之谜只有寄希望于新的证据的出现。值得庆幸的是,人们所希望的证据终于在神
今日民族 2015年9期2015-07-27
- 建文帝生死之谜
丹今天存留的明建文帝时期的文字与文物,少之又少。南京中山门外的明孝陵,立着一块神功圣德碑,是永乐十一年(1413年)九月朱棣以“孝子嗣皇帝”的名义,给他父亲立的一块神道碑。全碑2746字,一言以括之,就是“歌功颂德”四个字。该碑名为御制,其实并非朱棣亲笔,碑文应出自某位翰林学士之手。碑文最后,开列着太祖诸子及孙的名讳,倒没有将朱允炆一笔抹杀,在“孙”一辈题名里,头一位就是:“建文君允炆”,其次为皇太子朱高炽。在《明太祖实录》里,朱允炆也被称作建文君,这三个
看历史 2015年8期2015-05-30
- 从湖南新田史家村调查探寻明建文帝踪迹
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朱允炆是否自焚而亡,又或流落隐匿何处?这是数百年来明史上一个争论不休的历史谜案。近年来,学界有建文帝踪迹云南大理[1]、福建宁德[2]、湖南湘潭[3]等多种说法,但都没有足够证据来说服世人。2007 年来,湖南永州新田县新发现一系列建文帝曾经踪迹新田的寺庙遗物、碑刻、族谱和字画文物等证据[4],引起了史学界的重视,明史学会会长商传等专家认为这些发现“材料最硬”[5]。通过多次到新田县实地考察,尤其是对石羊镇史家村等地的调查,把建文帝及其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2015-03-18
- 三世不得为官
会时,朱棣要求建文帝的旧臣们各抒己见,发表看法。彼时兵部尚书齐泰、大儒方孝孺等人因为与朱棣作对,刚刚株连九族甚至十族,整个南京可谓充满肃杀之气,大臣们噤若寒蝉。朱棣早有准备,命人抬出一口大箱子,里面全部是建文帝在位时大臣们写的奏章,其中很多是如何对付朱棣的折子。大臣们见了面面相觑,生怕灾难降临到自己头上。这时候,从大臣中走出一位文官,他叫李贯,曾是建文帝的近侍。李贯上奏道:“启禀皇上,这些奏章之中,绝对没有我的。建文帝登基四年来,我没有写过一次奏章。”这李
文苑·感悟 2015年3期2015-03-12
- 三世不得为官
会时,朱棣要求建文帝的旧臣们各抒己见,发表看法。彼时兵部尚书齐泰、大儒方孝孺等人因为与朱棣作对,刚刚株连九族甚至十族,整个南京可谓充满肃杀之气,大臣们噤若寒蝉。朱棣早有准备,命人抬出一口大箱子,里面全部是建文帝在位时大臣们写的奏章,其中很多是如何对付朱棣的折子。大臣们见了面面相觑,生怕灾难降临到自己头上。这时候,从大臣中走出一位文官,他叫李贯,曾是建文帝的近侍。李贯上奏道:“启禀皇上,这些奏章之中,绝对没有我的。建文帝登基四年来,我没有写过一次奏章。”这李
文苑 2015年3期2015-02-27
- 看元明,说怀仁
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出亡,在代王朱桂的安排下在怀仁县海北头乡的西安堡躲藏了三个月。山西怀仁县历史文化悠久,从历史文献来看可追溯至辽代。迄今为止,怀仁县仍然以“后唐李克用和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会盟于此”的说法为该县历史导源。但怀仁县与李克用、耶律阿保机二人有没有联系呢?据怀仁县县志记载:“辽析云中县地,置怀仁县。”也就是说,辽代的时候,将云中县地分割出来设置了怀仁县。那么,这个云中又是什么地方?《辽史•地理志》:“奉义县本汉陶林县地,析云中置。” 就是说,
参花(上) 2014年4期2014-12-11
- 建文新政人性的曙光
朱允炆即位,即建文帝。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帝王,面对叔叔辈的诸多藩王,心存恐惧,他作出了正确但不成熟的选择——削藩;而他的四叔朱棣在作了充分准备后,于公元1399年7月,以“诛齐黄、清君侧”为名,用“恢复祖宗旧制”为旗号,挥师南下,发起“靖难之役”,争夺帝位。经过四年苦战,朱棣从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得皇权,登上皇位,即历史上的永乐帝。永乐皇帝打败了建文帝,所带来的不只是朱氏家族皇权的沉浮,而是封建专制的加强,国势的衰亡;更有人性的沦丧,社会的停滞。生性“仁明孝友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4年2期2014-12-09
- 三世不得为官
子,里面全部是建文帝在位时大臣们写的奏章,其中很多是如何对付朱棣的折子。大臣们见了面面相觑,生怕灾难降临到自己头上。这时候,从大臣中走出一位文官,他叫李贯,曾是建文帝的近侍。李贯上奏道:“启禀皇上,这些奏章之中,绝对没有我的。建文帝登基四年来,我没有写过一次奏章。”这李贯其实颇有才学,他认为自己从未与朱棣为敌,皇帝应该重用他。谁知朱棣听了,不置可否,反而问李贯是几品官,朝廷一年给你多少俸禄?李贯如实说了,朱棣勃然大怒,说道:“你为官几年,作为臣子不写奏章,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4年9期2014-09-22
- 建文帝避难湖南新田之谜
何志洪建文帝,即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太子朱标死后,被立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即皇帝位,史称建文帝。建文帝在位四年,被叔叔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去帝位。建文帝的去向则有三种说法:一说死于宫中大火;一说流亡海外,传说当年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奉旨寻找建文帝;一说逊国为僧,云游四海。《明史纪事本末》说他“西游重庆,东到天台,转入祥符,侨居西粤,中间结庵于白龙,题诗于罗水,两入荆楚之乡,三幸史彬之第”。2007年,随着全国第三次
文史博览·文史 2014年6期2014-08-14
- 试析建文帝改革措施
峰的一种表现。建文帝对当时的局势有着十分深刻而且较为正确的认识,他有意结束这种尚武轻文的政治形态,希望文官能够在国家政事的处理中多提意见,发挥突出的作用,建文帝即位后,便有意改革,并确立了与其祖父朱元璋年号有鲜明对比的年号“建文”,突出其改革方向及政策治国方向。建文改革初期,建文帝就下令提高了文官的政治地位——将六部尚书由正二品升为正一品[1]208,并且提高了文官的地位和权威。他重用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博学的文人作为自己的智囊团,为他出谋划策,处理政事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2013-04-13
- 建文帝的施政理念与文治政策刍议
47501)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期间(1398-1402),企图重启三代传说中“以德为主,以法辅之”的文治社会,诞布维新,推行宽政,一度出现“道化融洽,路不拾遗”[1](卷12)之盛况。对此重要问题,既有研究大多论及“靖难之役”,永乐政局略有触及,而无专文予以全面、系统研究。有鉴于此,本文拟揆诸建文史籍及相关重要史料,着重对建文时期的施政理念与文治政策予以初步探讨,以期全面、客观地认识建文帝及其时代的历史风貌和历史地位,进而为此后“仁宣之治”的出现,找到若干
黑龙江史志 2012年17期2012-08-15
- 建文帝为何输给了朱四叔
8年,21岁的建文帝从爷爷朱元璋手里接过皇权。朱元璋毕其有生之年都在为王朝继承的制度化布局,并通过《祖训录》告诫天下,嫔妃的儿子一概无权继承大统。在这种立长立嫡的制度下,建文帝虽然年轻,但却躲开了几乎所有的竞争者。父亲朱标的短命又使建文帝跳级获得了储君身份,而让其他所有的皇叔望洋兴叹。1380年,朱四叔以燕王的身份镇守大明帝国的北方边塞。他头枕着边关明月,沐浴著严寒的北风,常年与蒙古人周旋、征战,在无数战争实践中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军事统帅。一个是根正苗红
百家讲坛 2012年12期2012-02-11
- 六百年的眺望
的眺望唐 颐1建文帝何许人也?一言蔽之:一个仅当了四年皇帝(明朝第二位皇帝)即被其四叔朱棣推翻,而后出亡,不知所终的朱元璋的孙子。正因如此,建文帝下落之谜便成了明朝第一宗谜案。就如一部《红楼梦》,不知滋养了多少专家学者。而研究明朝历史和建文帝的专家学者,同样人声鼎沸,就连当年义薄云天、金戈铁马的少帅张学良,后来也十分专注地从事这个营生去了。自建文帝突然与宁德有了关系后,我翻阅了一些书籍,认为对其评价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以“清君侧,靖国难”起兵推翻他的朱棣在“
福建文学 2011年6期2011-11-20
- 明建文帝出亡青海瞿昙寺新探
71021)明建文帝出亡青海瞿昙寺新探公维章(泰山学院历史系,山东泰安 271021)明代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中的下落,历来众说纷纭。根据四库本《明史》及其它相关史料对照来看,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中并未自焚,而是率近臣出逃。诸家学者认为建文帝出亡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江浙、西南地区的云贵川等地的说法,因无有力史料支撑,至今并未形成定论。笔者根据民国《创修渭源县志·艺文志》中的一篇《五竹寺记》及一册康熙《渭源县志》书后的一页《五竹山五竹概略·诗名缘起》中的两条新
泰山学院学报 2010年4期2010-08-15
- 论明建文朝与朝鲜的政治关系
研究生)一、明建文帝即位之初的明鲜政治关系建文帝在上台之初,一直专心于内政,削藩更是成为其执政的重中之重,因此无暇顾及同朝鲜的交往,所以在对待朝鲜方面沿袭了洪武帝时期的基本政策,即不正式承认朝鲜国王身份、限制朝鲜的贡马的时间[1]和不干涉朝鲜内政。而朝鲜则继续恭谨事大,当听说洪武帝升遐的消息后,定宗王即“率百官服淡素衣,行向阙陈慰礼”[2],这之后,已经是太上王的李成桂更是叫人放了后园所养的野兽到闲旷之地[3],表达李成桂本人对洪武帝的死深深的哀思,以显示
文教资料 2010年2期2010-08-15
- 明建文帝皇后马氏
靖难之役”中的建文帝皇后马氏。由于是在事关改变帝系的所谓“靖难之役”中被焚身亡。这一特殊的政治背景直接导致当时乃至此后的各种史料中甚少涉及此位马皇后。本文依据《明史·后妃传》、《诸王传》及《罪惟录》、《明史纪事本末》、《国榷》等史书中相关片言只语,参证以当时的史境,写成此篇小文,借此拨开重重雾障,让建文帝马后的身影从历史深处显现出来。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中旬,燕王朱棣攻下都城京师(今南京),长达4年之久的叔父争夺侄子帝位的内战结束了。此时的京师,
文史春秋 2009年8期2009-10-13
- 明建文帝南逃与隐匿广西宝华山之谜
岑 沫明建文帝朱允炆(1377—?),生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十二月初五日,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长孙,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继承了皇位,成为明朝第二代皇帝,登基次年改元建文元年,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逊国,在位4年,史称“建文帝”。明朝无谥号,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追谥“恭惠闵皇帝”,故又称“明惠帝”。在中国历代帝王中,他的经历遭遇最为奇特,他的离奇失踪,无疑是最扑朔迷离、最引人关注的历史悬案。由于传说纷纭,而正史、野史的记载又互相
文史春秋 2009年4期2009-05-21
- 贵州红崖天书揭秘
帝”,史籍称为建文帝。公元1398年,生性“仁明孝友”的朱允炆21岁就被推上了权力巅峰,承继了祖父朱元璋的天下,改年号为建文。登基前数月,其叔父燕王朱棣对其有过一次极不礼貌的嘲讽,让他耿耿于怀,他发誓登基后首当其冲的任务便是削藩,剥夺拥兵自重的叔父们的权力。在一次金殿议事中,军前都督府左断事高巍主张效仿汉代“推恩”的办法曲线削藩,把藩王的权力分封给所有子孙,但不仅仅是嫡长子一人,而且应当异地分封。这样,藩王的权力就会逐渐削弱。户部侍郎卓敬上书建文帝,建议将
文史月刊 2009年4期2009-04-24
- 朱柏之死:政治与宗教的合力绞杀
承了皇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担心各路藩王谋反,因此在继位后不久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削藩运动。这场削藩运动很快就波及到朱柏。二朱柏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获罪,进而招致杀身之祸的呢?正史、野史以及民间传说各有不同的说法。较为流行的说法是,朱柏在荆州城西修建了一座王宫。因为这座王宫无论是规模还是装饰都超过了当时的等级规定,所以朝廷要对朱柏严加追查。在这种情况下,朱柏被迫将王宫改建为一座道观,并称其为“太晖观”。孰料因太晖观殿前立有大型的蟠龙石柱,朱柏又被人告发有僭越之嫌
百家讲坛 2009年22期2009-04-19
- 龙归沧海碧云深的建文帝
宿命中的注定。建文帝这个夹在洪武与永乐大帝之间、文弱谦恭的年轻男子,一出场仿佛就已经注定了的悲剧,注定要为明代历史上两个最光焰万丈的男人所淹没,注定了要以纤弱的背影背离历史,渐行渐远渐无踪,无可奈何花落去。史载,洪武大帝一生征战嗜杀,但他希望能有一个柔美仁顺的继承者以使民休养生息,安抚人心。所以,尽管朱元璋对慈悲为怀的太子标曾有过诸多的微词,但扶持太子标的决心始终没有动摇过。他后来的大肆诛杀功臣宿将,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也主要是为了给太子标除去未来权杖上的荆
百家讲坛 2008年19期2008-11-10
- 明建文帝逊国之谜
孙 林关于明建文帝逊国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还是个难解之谜。建文帝朱允?,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孙。他继承皇位之后,采纳了兵部尚书齐泰、侍读太常卿黄子澄等人的意见,认为太祖分封给各地诸王(他的叔父们)的权力太大,对中央政权有威胁,因此要把他们的力量削弱或消灭掉。齐王朱樽等4位亲王或被囚禁,或被废为庶人,或自焚而死。受封于北平的燕王朱棣以“靖难”之名举兵反抗,打了4年,燕兵节节胜利,攻入首都南京,朱棣夺取了皇位,改元“永乐”。建文帝从此下落不明。500多
文史春秋 2007年10期2007-10-31
- 茶饭寨建文赐名留佳话
明朝的落魄皇帝建文帝所赐,而且还流传出一则感人的故事让后人津津乐道——这位落魄的建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是明朝的第二个皇帝。按中国封建帝制,先王驾崩,当由儿子继位,但朱元璋却选定了孙子朱允(炆)为皇位的法定继承人,这自然引起了众皇儿的强烈不满。因而建文帝继位只做了4年的皇帝,就被他的叔叔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赶下了皇位。为躲避朱棣追捕,他出亡为僧流落西南诸省,在贵州时选了清镇一带隐居避难,相传今百花湖畔中十村的灵永寺,便是他避难的居所。为遮人耳目,建
青年时代 2004年10期2004-07-09
- 方孝孺遭诛始末
冯树鉴明朝建文帝即位时,方孝孺被召为翰林侍讲,旋迁侍讲学士,后改文学博士,朝廷政事多向他咨询。当时的诏檄文字多出其手。他曾主持修《太祖实录》,命为总裁;著有《侯城集》、《逊志斋集》等。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入京师(南京),宫中起火,建文帝去向不明。由于方孝孺是建文帝的亲信重臣,朱棣先将他逮捕下狱。朱棣准备登基时,又将他开释出狱,宣他上殿受命草诏。出狱后,方孝孺身穿孝服,一进殿堂,便高呼“成王”(建文帝),悲恸大哭。朱棣见状,急忙解释道:“我
知识窗 1998年9期1998-03-18
- “失踪的”皇帝
位,历史上称为建文帝。建文帝登基后,看到封为藩王的叔父们兵权在握,势力渐大,恐怕日后危害到中央皇权,于是任用齐泰、黄子澄等人“削藩”收回藩王的兵权,削弱他们的力量。当时,封在北京的燕王朱棣力量最强,他借此机会,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率领“靖难之师”,从北京一路杀奔当时的京都南京。这场从1399年(建文元年)开始的战争,历史上称为“靖难之役”,双方在淮河流域撕杀了四年。由于建文帝任用的统帅李景隆缺乏军事才干,齐泰、黄子澄等人又都是文人,只会纸上谈兵。最后,终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5年11期1985-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