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歌
岛屿众多的贵阳百花湖北湖景区东侧,有一个三面环水的村寨,名曰茶饭。乍听寨名,便让人觉得蹊跷。大凡村寨,总有人家居住,有了人家,自然要烧饭煮茶,会升起袅袅炊烟,何故唯独百花湖畔这村寨,会冠以“茶饭”这一绝无诗意的寨名呢?
一般的情形总是这样:大凡以一个特定物件作村名的,皆因该物是这村寨的标志或特产。一如翠竹葱茏的寨子,会叫作竹林寨;而有一泓清泉的村落,便叫了龙泉村。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其名也雅。如此推测,这茶饭寨人家的茶饭,必定有与众不同的特色。如真是这样,寨里定然会有诸多酒家饭庄或者山村小店,是可以让游客在寨里小憩,享用独具特色的茶饭的。然后呢,又登舟在湖中荡漾,这也不失为百花游的一大乐趣。
倘若游客想一饱口福而弃舟进寨,必定会大失所望的,以为这村寨无论称作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叫茶饭寨。因为这寨子里并无为游客提供美味佳肴的酒家饭庄,甚至山野小店也没有一爿。就连村民家中的茶饭,也和周边村寨大同小异是极平常的农家粗茶淡饭,并无特色可言是建在村寨临水一孤峰上的古营盘,称得上是这村寨的标志。
茶饭寨古营盘的建造,是为了把守朱昌堡。因朱昌是个富庶之地,当地早就流传“干鸡(鸡场缺水)瘦狗(狗场贫穷)肥猪场(猪场富裕)”的说法。朱昌便是猪场,二者音同,朱昌却雅了许多。朱昌不仅富裕,而且它北可上清镇,南可下贵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因之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早在明崇祯十一年,朝廷便在朱昌古镇建堡。茶饭寨现今的地形,是三面环水的百花湖的一个半岛,而当年寨前则是波涛汹涌的猫跳河,又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的茶饭寨,是把守朱昌古堡的理想前沿阵地。因而清光绪年间,朝廷便在茶饭寨一孤峰上,建造了营盘并派兵驻扎守卫。营盘占地3000多平方米,有用岩石筑成的内堡和外堡。外堡墙高3米,拱形堡门宽1.3米,高约1.6米,堡墙上有垛口和射击口若干。与外堡相距3米的内堡略低一些,沿墙有营房十余处。面向百花湖的内堡城墙上,有一座高5米,宽4米,长8米的指挥台。虽然岁月流逝,当年驻兵把守的景致不再,营盘内已是杂草丛生,但营盘却较完整的保留下来,成为茶饭寨的景观,甚至在草丛中,仍可见当年驻军用过的石磨土灶等日常生活用具,向世人展现着当年的情景。因其保留较完整,又有久远的历史,现已是市级文化保护单位。由此可见,这有着古营盘的村寨理当叫作营盘才更妥当些,却为何又偏偏叫茶饭寨?
这的确是个谜。只是这谜底太出人意料了,谁也不会想到,这小小村寨的茶饭寨名,据说是明朝的落魄皇帝建文帝所赐,而且还流传出一则感人的故事让后人津津乐道——
这位落魄的建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是明朝的第二个皇帝。按中国封建帝制,先王驾崩,当由儿子继位,但朱元璋却选定了孙子朱允(炆)为皇位的法定继承人,这自然引起了众皇儿的强烈不满。因而建文帝继位只做了4年的皇帝,就被他的叔叔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赶下了皇位。为躲避朱棣追捕,他出亡为僧流落西南诸省,在贵州时选了清镇一带隐居避难,相传今百花湖畔中十村的灵永寺,便是他避难的居所。为遮人耳目,建文帝出行时常要化装的。一日,他化装成平民由清镇去朱昌,晌午时分走到一小村寨口时,已是饥肠辘辘,便坐在一大树下歇息。不一会儿,有一农妇手提内有茶饭的竹篮从寨里走出,去给在地里劳作的丈夫送饭。来到大树前,见有一疲惫不堪的路人靠着树干休息,便动了怜悯之心,对建文帝说:“看来,你是饿得走不动了,我的提篮里有些茶饭,你拿去先用吧。只要留下些给我丈夫就行,他还在地里做活。”
建文帝急忙推辞:“不可不可,这如何使得。”
农妇笑道:“不当紧的,你尽可先用,吃饱了才有气力赶路。丈夫那里若不够,我可再返家中取来送去。”
见农妇如此宽厚大度,自己又确实饿得不行,建文帝连声道谢后,便顾不得斯文了,接过竹篮取出茶饭狼吞虎咽用去一半,余下的,农妇就提了到地里送与丈夫。少顷,他忽听不远处有呵斥声传来,举首循声望去,见是农妇的丈夫正在训斥其妻,心想不好,这农夫一定是因其妻将茶饭送予他人用了不悦在责怪妻子。建文帝心里很是过意不去,便匆匆前去向农夫赔礼道:“请不要责怪你有仁爱之心的妻子,这都是我的无礼,只顾了自己……”
没料想,听了建文帝的话,农夫便笑了,对一脸歉疚的建文帝说:“先生误会了。我是责怪她不懂事理,你是远道而来的客人,理当请到家中好好款待才合情理。可她却怠慢了先生,竟在户外随意拿些粗茶淡饭与你,且还不让你用足,实在是无礼得让人羞恼……”
听罢农夫所言,建文帝是为山野村民的宽厚和纯朴民风感动不已了,真不知如何答谢才能表达感激之情。良久,才想起应问明农夫所居村落为何名,这样日后他好去家中感谢。
这时农夫便又笑了,说:“怠慢了先生,理应我们向你赔礼才是,怎敢让先生谢呢?再则因为所居村子极小,人家不多,还尚无村名,无从告之……”说到这里,农夫突然想起什么,话锋一转,央求建文帝道:“看先生读书人模样,就请为小村取个名称如何?也好让小村有个名份。”
那么,这不高的要求,建文帝自然是不能推辞的,而有了村名,他日后才好到农夫家中感谢赐饭之恩么。于是思量片刻,建文帝便对农夫道:“今日在此,你们赐茶饭与我果腹,让我恢复了体力,又因茶饭听了你一席感人至深的做人道理,令我刻骨铭心。不如,这村寨就叫茶饭寨吧!”
农夫听罢,连声叫好,谢建文帝道:“只一些茶饭,不足挂齿,先生言重了。然‘茶饭作小村名称,极好。我一介农夫,终日辛勤劳作就图五谷丰登,四季不缺茶饭。”回村后,农夫又将“茶饭”名称说与其他人家,皆称好名,既说出“民以食为天”道理,又叫得响亮。
从此,百花湖畔的这个村寨,就叫了茶饭寨。这故事是否可信并无人去查实,但建文帝六百年前出亡为僧流落西南,并到过贵州隐居清镇中十村一带,是经史家考证的。至今,在百花湖周边地带,还流传着“茅棚寺庙铁梅藏,儒佛两教德宣扬中九屯粮有主帅,建文隐居中十寨”的民谣。于是,流传出茶饭寨建文帝赐名的故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游百花湖,湖畔茶饭寨是一定要去的。这里虽无美味佳肴供人享用,却向今人展示古营盘面貌,让人重温历史。而听寨里老人重复寨名来由这个流传了近六百年的故事,也正好让人去感受山村纯朴民风,去陶冶性情,纯净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