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0;2.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 淮北 235000)
官方与民间对历史书写的差异
——以建文帝历史书写为中心
郭树亚1郭振杨2
(1.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00;2.淮北师范大学安徽淮北235000)
明朝官修《明太宗实录》、《奉天靖难记》与私修《立斋闲录》等史书中对于建文帝的记载相差较远,甚至有截然不同的书写,这比较清晰的反映出官方和民间对历史书写时存在差异。对其分析讨论,可以更好的把握两种不同的历史书写方式,并为历史书写提供一些借鉴。
官方;民间;历史书写;建文帝;差异
历史书写就是对过去存在的人、事、物等的记载,并附加书写主体的见解。它有两层含义即陈述与议论。以官与民作为主体出发可以将历史书写划分为官方历史书写和民间历史书或私人历史书写。官和民是两个不同的阶级,以其为主体书写的历史必然因阶级属性、阶级利益、阶级特征等不同而存在差异,同时也受其他因素影响,如知识水平、书写格式、个人情感等。在此,我们以建文帝为切入点来讨论一下官方和民间对历史书写差异的梗概。
《奉天靖难记》以“洪武纪年”来代替“建文纪年”,如“三十四年辛巳正月辛酉朔,大军回至威县,遇真定贼帅以马步二万来邀。”①朱元璋死于洪武三十一年,三十三年应该是建文二年。而且此书对建文帝名毫不避讳,直呼其“允炆”、“幼冲”,如“允炆见书,颇为感动”②,“夫幼冲行乱无厌”③。《明太宗实录》以“元年”、“二年”、“三年”、“四年”来模糊建文年,以“皇太孙”、“建文君”代替“建文帝”模糊朱允炆皇帝身份,如“建文君曰,王先生善谋矣”④。《立斋闲录》中则明确记载:“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六日,皇太孙即皇帝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⑤《奉天靖难记》、《明太宗实录》、《立斋闲录》不同的纪年方法和对建文帝不同的称呼,其本质反映的是对建文帝皇位正统性的承认与否。
《奉天靖难记》、《明太宗实录》把建文帝的大臣齐泰、黄子澄等书写成“奸臣”,两人乘着建文帝年少,私自揽权,并谋划去诸王重兵,以免影响他们的富贵大计。《立斋闲录》卷二中的“计开奸臣”载齐泰、黄子澄皆为朱允炆辅弼大臣,不屈而死。黄子澄为加强中央权力,建议削诸王之权。朱棣谋反后,齐泰主兵征讨。朱棣继承帝位后,召黄子澄,方孝孺,齐泰等,他们不服皆被朱棣诛杀全族,实为有骨气的忠臣。
《奉天靖难记》中凡涉及建文帝的书写都极度丑化。“允炆矫遗诏嗣位,忘哀作乐”,“焚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御容”,“出公主与尼为徒,敬礼桑门,狎侮宗庙”⑥可谓乱纲坏礼。“选宦者四出,选择女子,充满后宫,通夕饮食,剧戏歌舞,嬖幸者任其所需”,“尝置一女子于盒子为戏”⑦可谓淫乱无度。“及临朝,精神昏暗,俯首凭案,唯唯数事而已”,“倚信阉竖,与决大事,凡进退大臣,参掌兵马,皆得专之。陵辱衣冠,毒虐良善,御史皆被棰挞”⑧可谓昏聩无能。《立斋闲录》对建文帝赞赏有佳,皇帝登大宝位后,亲力亲为,赏罚分明,轻徭薄赋,举措的宜,百姓悦服,万物蒸蒸日上。《明太祖实录》和《奉天靖难记》承载朱棣意志,使建文帝成为明朝正史与后世皇帝不可轻易触碰的忌讳。正德、万历、与崇祯年间,一些大臣请求为允炆正名,都没获得当政者同意。乾隆时期,朝臣集议追允炆为恭闵惠皇帝,其皇帝身份才完全恢复。
对于朱棣攻占南京后建文帝的下落,《奉天靖难记》与《明太祖实录》的记载相同,都说允炆死于火中。“允炆欲出迎,左右悉散,惟内使数人而已,乃叹曰:何面目复相见耶?遂阖宫自焚。上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死矣。”⑨《明史·恭闵帝本纪》中说都城被攻破后,宫中起了大火,允炆不知所终,也说云贵、四川地区有人传建文帝当了和尚。民间史书中对建文帝下落的记载颇多,《徐霞客游记》、《平昌县志》、《罪惟录》、《建文朝野汇编》,王鏊的《让氏家谱》、程济的《从亡随笔》、黄佐的《震泽纪闻》、符验的《革除遗事》、史仲彬的《致身录》等都有提及。总结起来无外乎这几种说法,“自焚说”、“出家说”、“逃往海外说”、或逃亡泉州开元寺,或云南,或逃亡南京改名“让銮”,或在姚广孝帮助下逃脱等。私家记载虽多但各自为说,又有诸多交叉。综上所述,官方和民间对建文帝记载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建文帝皇位正统性的承认与否”,“对建文朝大臣的褒贬不一”,“对建文帝的美化与丑化”,“对建文帝下落的记载”四个方面。
《奉天靖难记》、《明太宗实录》模糊、隐藏、不承认建文帝的身份,丑化建文帝及其大臣,目的在于为朱棣的非法篡位正名。皇帝通过皇权能对官修史书的书写进行有效的干预,这就使得官修史书为服务于政治需要而扭曲事实。官方对历史的书写多从国家角度出发,以确立政权合法性,维护政权稳定为目的,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民间史书对建文帝的各种记载,大多夹杂着作者的私人情感,他们对建文朝史事的空白与扭曲不满,对建文帝心怀怜悯,对不屈而死的大臣深感敬佩,因而私自撰写了许多与建文朝相关的史书,如张芹的《备遗录》、姜清的《姜氏秘史》、符验的《革除遗事》、宋端仪的《立斋闲录》等。民间对历史的书写多从个人角度出发,以评价时弊、建立名誉、寄托情趣为目的,反映个人喜恶。官方对建文帝死于大火的记载,亦是维护王权稳定的需要,若其载建文帝还活着,岂不为忠于建文帝的大臣树立了一个精神上的寄托,从而引起复辟之患。《明史·恭闵帝本纪》的三种说法和《明史·胡濙传》的说法主要是存疑以待后人考证。造成官方和民间对历史书写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官修史书多经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的优秀士人来撰写,而民间学者的知识水平相对较差,这就使得官方的著作在体裁上更系统,文字上更典雅。但官修史书的内容、结构、体例、叙述方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讲究,不像民间史书那样有较强的随意性。官方史书着眼于国,立足点大,民间史书着眼于人,立足点小,这使得官方记载更显恢弘,民间记载则更显详尽。
需要指出的是,官方与民间对历史的书写虽因主体不同而泾渭分明,却也因同为历史书写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官方和民间会相互借鉴、使用对方的著作。明成祖命令修撰的《永乐大典》大量收录了私修著作。《明史》在编撰时曾参考过私修的《明书》,《明书》的作者傅维麟亦参与过《明史》的修撰。其次,史家私撰的著作也会得到官方的认可,官修的史书也会成为后人的诟病。“二十四史”的“前四史”都是史家的私人著作。官修的《奉天靖难记》因扭曲事实、抹黑建文帝而遭到后世诸多史家的批判。在有,参加过修编正史的史家也不乏私人之作,如李延寿、欧阳修等都留有大量的私人著作。最后,无论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历史书写,都是在进行史书创作,两者间自然存在着共通的联系。官方与民间对历史的书写也在进行着不断的发展,两者相互交融,其差异也越来越细化。发展到今天,电子设备的出现对传统的历史书写造成很大的影响,现在可以在计算机上写作历史。
结语
朱棣受自身利益的驱使对建文帝史事进行隐瞒与干预,有识史家受情感的影响而私自撰写建文史事以还原真相及填补空白,这是造成明朝官方与民间史书中关于建文帝不同记载的根本原因。官方和民间的历史书写也因书写主体的受教育水平、拥有的材料、物力人力、站立的视角、书写格式等不同而不同。这就告诉我们在阅读史书时对不同的记载要进行对比分析辨别其异同,对史书上记载的内容不能尽信,要避免虚假历史书写的干扰。不崇媚官方记载,不诋毁私人著述,要避免官方书写的“讳”、“饰”,祛除民间历史书写的“诬”、“妄”。要善于利用两者有价值的史料,从而更好的推进历史的书写。
【注释】
①《奉天靖难记》卷三,《国朝典故》,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②《奉天靖难记》卷三,《国朝典故》,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③《奉天靖难记》卷三,《国朝典故》,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④《明太宗实录》卷四,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1962.
⑤宋端仪:《立斋闲录》卷三,济南:齐鲁书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⑥《奉天靖难记》卷一,《国朝典故》,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⑦《奉天靖难记》卷一,《国朝典故》,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⑧《奉天靖难记》卷一,《国朝典故》,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⑨《奉天靖难记》卷四,《国朝典故》,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⑩傅斯年:《傅斯年全集》卷二,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第350页.
[1]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佚名.奉天靖难记[A].邓士龙.国朝典故[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宋端仪.立斋闲录[M].济南:齐鲁书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4]明太宗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1962.
[5]傅维麟.明书[M].国学基本丛书本.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6]傅斯年.傅斯年全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7]吴德义.《奉天靖难记》的编撰与历史书写[J].江西社会科学,2014,03:119-124.
[8]屈宁,王曼.清初官修《明史》与私修明史之间的互动关系[J].人文杂志,2012,05:106-112.
[9]牛建强.明代中后期建文朝史籍纂修考述[J].史学史研究,1996,02:41-47.
[10]谢贵安.试述《明太宗实录》对建文帝形象的描写与塑造——兼论传统史学的曲笔与直书问题[J].学习与探索,2011,(01):219-2.
郭树亚(1993-),女,河南信阳人,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史;郭振杨(1992-),男,河南安阳人,淮北师范大学中国史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