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史家的记述
明清以来,贵州史家关于建文帝的记述不多,最值得重视的有明朝郭子章的《黔记》。《黔记卷三十二帝王事纪》中记载:建文君自逊国后,即祝发为僧。之蜀,未几入滇,常往来广西、贵州诸寺中。一日,至贵州金筑长官司罗永庵,尝题诗壁间。已,由贵州之粤。天顺中,出自粤西。呼寺僧曰:我建文皇帝也。寺僧大惧,白宫府,迎至藩堂。南面趺足坐地,自称朱允坟。曰:胡濙名访张邋遢,实为我。众皆竦然,闻于朝,乘传之京师。有司皆以王礼见,比至,入居大内。以寿终,葬西山,不封不树。
嬪衣生曰:吾学编《雌伏亭丛记》,俱载帝在金筑长官司罗永庵,题诗壁间。予入黔,令定番州守王应昌访其庵。在罗荣寨五里许,有白云寺,即帝避难处也。误“荣”为“永”,误“寨”为“庵”邪?庵畔一井,周匝可二尺许,深半之,传帝所浚。井中水恒雨不溢,恒旸,即千万人饮之不涸。时有双鲤出没其间,久旱出辄雨,淫雨去辄晴,其应不爽。庵后有洞,亦曰白云。外窄中广,可坐可卧,有台可置灯。又有隙,遇天光明内彻,乃帝修炼所。庵左右有杉数章,大者数围,小合抱,皆帝手植。前临龙潜、金刚二寺,万山朝拱,俨然居高临卑。帝潜此数十年,岂无意哉?又尝经宿威清卫,为刘氏书玩略堂,御墨犹存。刘即今指挥世爵祖也。在宇内,黔为僻,在黔,罗荣为僻。终永乐之世,不能物色之,以此。嗟乎,古今帝王出亡,无复有归者。亡而归,惟帝。使成祖无德昭之恨,英庙成亲亲之仁,亦千古一快。
郭子章做贵州巡抚10年,所著《黔记》洋洋130万字,为研究明代贵州最重要的文献。其中关于建文帝在贵州的记述具有较高的真实性。以上文字指明了有关建文帝避难贵州的几件事情,一是建文帝避难,祝发为僧入滇,常往来广西、贵州诸寺中,曾经在贵州金筑长官司罗永庵(长顺白云山白云寺),题诗在壁上。二是他专门派定番州守王应昌访白云寺了解情况,证实有建文帝掘的水井,种植的杉树数株,修炼的白云洞以及龙潜、金刚二寺。三是他曾经住宿威清卫,在刘氏书房玩略(易)堂,看见建文帝写下的字迹“御墨犹存”。
当代史学家的观点
在当代史家中,有王路平教授的研究十分深入,他著有《贵州佛教史》,其中“建文帝与贵州佛教”专章讨论此事。在对明清以来的正史、地方史以及黔中佛教名山大刹考察后,他研究的主要结论是:“建文帝确实削发为僧,流亡西南诸省。其间曾在黔中开山建寺,其离黔后,其所建所住之山寺,皆多成为黔中佛教名山大刹,故建文帝与明代贵州佛教关系实尤大焉。”“由此诸种史料和考证说明,建文帝曾入黔为僧应无疑义。”
贵州著名历史学家范同寿著有专论《建文帝遗踪》,他认为 “靖难”后,建文帝的去向,极有可能在云贵。云贵驻军多系洪武年間的南征部队和从湖广等地征调而来的屯军,与驻守北方的燕军没有丝毫瓜葛,这是建文帝能够放心前往的原因之一。加上继位之后的建文帝,如祖父朱元璋一样,对云贵事务给予了特别关注,这为他后来游历贵州时的安全,奠定了基础。
原贵州史学会会长、著名历史学家侯绍庄有不同的意见,对于建文帝出亡,他没有异议。但是,对于选择逃往云贵比较安全的说法,他并不同意。他写了《关于建文帝在贵州的传说》一文,认为朱元璋旧部在黔中腹地一带,建文帝自会得到卫所将士的暗中保护,这一说法并不成立。文中说:而当时对所谓建文帝逃往贵州更为不利的是顾成被朱棣再次派往贵州镇守。“时建文帝闻(顾)成降燕王,乃将其子顾统诛杀。燕王即位,酬功,封(成)镇远侯,子世券命仍镇贵州。是年十月更命顾成还镇贵州,次月又命普定卫指挥使顾统子兴祖袭其父官。次年(1414)五月,顾成逝世,赠夏国公,谥武瘀。”
从上述情况可见,顾成及其子孙,自洪武八年以来即长期坐镇贵州,其间仅建文帝在位时有过短期空白。洪武时期顾氏一家虽系朱元璋依以统治贵州的心腹,但自建文元年顾成被俘降附燕王,其子被建文帝诛杀以来,其家族成员与建文帝君臣恩义已断。故朱棣夺得帝位后不及半年,不但将其子世券加以重用,并将顾成重新调回贵州镇守,其意正利用其与建文帝有杀子之恨,且熟悉贵州情况的条件,以稳定贵州局势的部署。在这种情况下说建文帝逃往贵州最为安全,真不知从何说起。
近年来史学界的研究
近年来关于建文帝的研究是史学界一个热点,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关研究成果中,影响较大的是3本书的出版和一项考古发现。3本书是《史仲彬与建文帝》、《破解600年第一谜案——建文帝最终出亡福建宁德?!》和《建文帝之谜》。
《史仲彬与建文帝》,作者史洪禄是史仲彬的后人,通过多年考证史氏族谱100多部,理清了与建文帝相关的史实,证实了《致身录》记述的真实性。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全生在为此书所作的序中认为:书中所述随同建文帝出逃的人,都是真实的人,这些真实的人物是不可伪造的。《致身录》所载建文帝云游滇、黔、巴、蜀等各寺庙,而各寺庙所在地的地方志中也都有关于建文帝云游活动的记载,可见《致身录》之所记不诬。
《破解600年第一谜案》的作者马渭源是明史专家,历史畅销书作家。书中的观点认为,有确切的材料证明:建文帝最终的出亡地在福建宁德。他的根据,一是建文帝逃亡后,朱棣派员追踪方向是福建。二是宁德支提寺幸存明代云锦袈裟和传为元代高僧的宁德上金贝古墓。马渭源判断云锦袈裟是建文帝穿过的,上金贝古墓是皇家陵墓的规模。因此,建文帝最终出亡宁德。
《建文帝之谜》,作者何歌劲,他经过长期研究家谱,发现他的先祖,湖南湘潭锦石何氏始祖何必华(字汝川),就是失踪了600年的明建文帝。
一项考古发现。近年来在湖南永州发现大规模的疑似与建文帝有关遗址——古堡及寺庙遗址碑刻。一批国内明史专家认为永州的有关值得重视,建文帝的下落出现了新的“永州说”。
一批新的考古和研究成果,使得建文帝的避难史正在逼近历史的真实,600年来明史第一谜案终于有可能被揭开那一层层神秘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