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波

  • 抵达虚无之境
    然读到了法国诗人兰波的诗,顿时感到头顶冒出一缕青烟,是灵魂出了窍。那个下午,我将以前所有诗稿付之一炬。在二楼窗口,我呆望烟波浩渺的大湖,感觉在心灵腾空的地方,缓缓地注入了一些东西,那仿佛是新的生命之液。多年以后,我读了帕慕克的长篇小说《新人生》,小说讲述主人公突然读到了一本书,他的一生就此改变。起初,我还以为那是一部经典之作,或一本什么奇书,但接着往下读,却发现,那只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业余作者所写的童话书,在匿名发表后,读者寥寥,甚至遭人诟病。很显然,那不是

    天涯 2023年1期2023-05-30

  • 良夜尽头
    物。她的名字叫周兰波,也是这个艺术家团体的一分子,但这几天不知怎么总显得有些离群。 这时,一阵沙沙的轻柔踏草声从远处传来。一个年轻男子怀里抱着一团轻柔的白色物体,走到兰波身边。兰波闻声起身,喜悦地向那团云朵伸出手,“是你啊,小东西。” 月色下,一只通身雪白,只有脸上两个黑眼圈的小羊羔轻轻咩了一声。它的模样挺沉稳,四只小蹄子从年轻人的臂弯里直直地支出来,对于兰波的抚摸没有反对的意思,分得很开的眼睛半闭起来,白色睫毛和粉芯的耳朵一颤一颤,身子像是冒着热乎气的糯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23年3期2023-04-13

  • 良夜尽头
    物。她的名字叫周兰波,也是这个艺术家团体的一分子,但这几天不知怎么总显得有些离群。这时,一阵沙沙的轻柔踏草声从远处传来。一个年轻男子怀里抱着一团轻柔的白色物体,走到兰波身边。兰波闻声起身,喜悦地向那团云朵伸出手,“是你啊,小东西。”月色下,一只通身雪白,只有脸上两个黑眼圈的小羊羔轻轻咩了一声。它的模样挺沉稳,四只小蹄子从年轻人的臂弯里直直地支出来,对于兰波的抚摸没有反对的意思,分得很开的眼睛半闭起来,白色睫毛和粉芯的耳朵一颤一颤,身子像是冒着热乎气的糯米团

    当代 2023年1期2023-04-05

  • 兰波诗歌的色彩书写
    国诗人阿尔蒂尔·兰波(Аrthur Rimbаud,1854-1891)的创作期虽然仅短短五年,但是他却在诗歌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位“履风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竭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通灵人”,提倡“发明一种语言”,努力探索“未知世界”,要求诗歌的“绝对的现代化”,并力求实现“以诗歌改变生活”的终极目标。凭此,他以一己之力掀起了一股诗歌革新的飓风,“兰波的影响遍及20世纪的诗坛,在其巨大的影响力下,现代诗歌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变革着整个世纪的意识、文化、语言与

    今古文创 2022年37期2022-11-01

  • 以额触天,迷魂不招
    19世纪法国诗人兰波的诗歌风格整体上皆可谓奇异诡谲,二者在诗歌呈现上的相类之处在于:奇异通灵的想象力、狂肆不拘的语言、自觉追求奇谲的文学观念,以及心理结构方面对传统社会的疏离或叛逆心态。从这几方面对两位诗人进行跨越时空的探析,可摒除外因剥离出天才诗人的共性,立足内因去探察此类奇谲风格诗歌的生成原理。关键词:李贺 兰波 奇诡 想象 疏离李贺与兰波,两位天才的诗歌风格有许多相类之处,甚至其偏孤的、早慧的、早亡的生平都是相似的。虽在文化背景与诗歌体式上固有千般万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11期2021-11-30

  • 他者之镜
    19世纪法国诗人兰波态度两极化明显:要么避而不谈,要么过于神化。为打破兰波形象的片面定位,寻求与诗人对话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他者”视角切入,整理兰波的作品、传记和电影等材料,分析当时与今日两个时代人们对兰波的复杂認知,探求兰波形象如何一步步被“神化”,以及其同性恋等形象边缘因素如何在后现代被重新叙述。关键词:兰波 我是另一个 自我 他者 传记19世纪法国诗人阿尔蒂尔·兰波(Arthur Rimbaud)因其昙花一现的惊人创作和过于传奇的人生,在现代百年都褒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7期2021-08-03

  • 盗火者、炼金者与通灵者
    法国19世纪诗人兰波(Arthur Rimbaud)对中西方现代文学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当前国内学界却研究颇少。本文将重译其作《元音》,并结合兰波的人生经历,勾勒出盗火者、炼金者、通灵者的三重形象,以分析诗人提出的诗歌理论和其对立撕裂的双重宿命,进而探寻其诗学理念在人类文学创作的共通之处。关键词:兰波 诗歌 通灵者 言语炼金术 象征主义当下国内象征主义研究仍以波德莱尔、T.S.艾略特等诗人为主,而同为象征主义奠基者的兰波(Arthur Rimbaud)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6期2021-08-03

  • 盗火者、炼金者与通灵者 ——摭论兰波的诗歌理论
    象征主义奠基者的兰波(Arthur Rimbaud)却相对边缘化,这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首先,研究数量较少,关注兰波的学者屈指可数;其次,译作出现较晚,直到1991 年才有了第一个单行本;第三,翻译盲从现象明显,汉译本普遍呈单一状。因此,本文从诗人形象方面,拆解兰波的三重形象,以探寻“何谓诗人”的本质问题;在翻译方面,重译兰波的《元音》;在诗歌理论方面,以兰波及其诗歌理论为圆心,追寻中西诗歌的共通之处。一、盗火者:朝圣到堕落兰波在1871 年与好友保罗·德

    名作欣赏 2021年18期2021-06-21

  • “通灵人”“另一个”与“现代性” ——兼谈兰波诗学几个术语的汉译
    30)阿尔蒂尔·兰波(Arthur Rimbaud)在五四时期随着象征主义思潮的译介而进入中国,并成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重要影响源。他的人生跌宕起伏,尤其是过早放弃诗歌,他的种种令常人费解的轶事构成了一个“被诅咒的恶魔诗人”的形象[1]27。他生前就曾说:“我看见自己站在被激怒的人群面前,面对行刑队,我哭泣并请求宽恕,而我的不幸他们无法理解。”[2]425尽管经过一个多世纪,我们对兰波有了更多的了解,面对他的作品不再那么“愤怒”了,但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台州学院学报 2021年5期2021-01-07

  • 航程中的“虚与实”:分析《醉舟》的写作特点
    义诗人阿尔蒂尔·兰波于1871年创作的诗歌。兰波将自己异化为醉舟,漂泊于无垠的大海。但在现实中,他并未曾见过真正的海洋,一切都是以他的想象为基础所描绘。本文通过对于该诗的写作特点进行分析,去了解其创作该诗时的心境,也通过对诗中象征进行解读,力求知晓其所想表达的真实心意。关键词:醉舟 阿尔蒂尔·兰波 象征主义 忘我《醉舟》是阿尔蒂尔·兰波于1871年夏所创作的亚历山大体诗歌。兰波作为象征主义流派先驱,生活放浪不羁,虽然世俗限制了他的肉体,但是他的思想与灵魂始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12期2020-12-28

  • 羁风之逆
    那颗驿动的心。“兰波,你最怕的是什么?”“我最怕的是别人认为我跟他们一样平庸。”缺失父爱又被专断母亲管控的少年受够了日复一日的黄昏与白昼、平庸与恶意,他疯狂地迷恋上了“自由的自由”。隔着屏幕,我仍能清晰感受到他梦想拥有改变生活秘诀的庞然决心。1871年9月,魏尔伦收到了来自外省的8首精彩绝伦的诗,署名皆为一人——阿尔蒂尔·兰波。他立刻回信写道:我亲爱的伟大灵魂啊,到我们身边来吧,我们呼唤你,期盼你。如白日之火,少年兰波乘醉舟而来。 “当我顺着无情河水只有流

    散文诗 2020年20期2020-12-11

  • 羁风之逆
    那颗驿动的心。“兰波,你最怕的是什么?”“我最怕的是别人认为我跟他们一样平庸。”缺失父爱又被专断母亲管控的少年受够了日复一日的黄昏与白昼、平庸与恶意,他疯狂地迷恋上了“自由的自由”。隔着屏幕,我仍能清晰感受到他梦想拥有改变生活秘诀的庞然决心。1871年9月,魏尔伦收到了来自外省的8首精彩绝伦的诗,署名皆为一人——阿尔蒂尔·兰波。他立刻回信写道:我亲爱的伟大灵魂啊,到我们身边来吧,我们呼唤你,期盼你。如白日之火,少年兰波乘醉舟而来。“当我顺着无情河水只有流淌

    散文诗(青年版) 2020年10期2020-11-16

  • 雨果与兰波诗作中亚历山大体的比较
    入手,结合雨果和兰波各自的一篇诗作,分析比较他们诗作中亚历山大体的使用异同点,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亚历山大体的魅力。关键词:雨果;兰波;亚历山大体]亚历山大体作为较早在法国用于写作的方式之一,在查找过相关文献后发现目前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文献大多集中在对亚历山大体单行诗歌的分析,基本没有研究只针对具体诗人的大篇诗作进行对比分析,故而本篇文章举例两个诗人及作品,通过比较分析更好地理解亚历山大体。一、亚历山大体概述(一)亚历山大体的概念亚历山大体的诗作在形式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3期2020-11-03

  • 被诅咒的兰波或不可能的逃离
    尔潘摘 要:  兰波的诗歌常常在放弃信仰和皈依上帝的“无休止的闹剧”中摇摆。事实上,兰波并不打算做出坚定的选择,他是要通过意义的不连贯和不断转换,创新诗歌,摆脱束缚,为此他甘愿成为“被诅咒的诗人”。兰波的诗歌也表达了对出发的渴望,一次次的出发刺激着兰波的创作,甚至他不断出发的生命本身也是创造诗歌语言的过程。他无休止地出走与回归,不可能实现“逃离”,但他并不因此放弃远行。在扩展了诗歌的边界之后,他回归生活本身,为发现世界的未知而再出发,但放弃诗歌不意味失败,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5-12

  • 婆婆护子藏秘密 一朝败露命归西
    节,王丽媛和丈夫兰波,领着3岁的大宝,推着刚满7个月的二宝,从外面游玩回来,婆婆周爱琴已经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一家人刚刚吃饭,突然响起了门铃声。兰波有点儿紧张,急忙抢着去开门。打开门的瞬间,兰波石化了。来人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姑娘。兰波愣怔了几秒钟,一把将来人推出门外:“你敲错门了!”但对方却“哇”地一声哭出了声,一边高喊着“你以为你关机我就找不到你了么”,一边拼尽全力要挤进来。吵闹声惊动了全家人,周爱琴先跑到门口,对着来人低声骂起来:“你这个不要脸的,真是阴

    金秋 2020年24期2020-04-30

  • 在大海与太阳交接处
    兰波的一生都在出走,去往新的爱与新的喧闹中,他用不断更新的生命体验,写无字的诗。纳桑奈尔放下书,准备按安德烈·纪德说的那样,走向其他地方看看。不知道去往哪里,索性就往大海与太阳交接处走去。在路上,纳桑奈尔遇见了走在他前面的少年,让·尼古拉·阿尔蒂尔·兰波(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 )。这是一条漫长的路,他并不着急到达目的地,只把这当做一次生命的散步。关于兰波,纳桑奈尔有很多好奇的问题,除了兰波自己, 没人能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营销界 2019年3期2019-12-25

  • 诗歌里的布鲁塞尔
    辱柱上。曾经照亮兰波青春的恋情   另一个同样来自法国的天才诗人兰波,曾亲身参与过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作为史上最出名的同性恋诗人之一,他曾与同为著名诗人的恋人魏尔伦流连忘返于布鲁塞尔。也正是在这里,两人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吵,愤怒中魏尔伦用枪打伤了兰波,导致被判入狱两年。   兰波则独自一人回到法国,在悲痛中完成了他短暂一生中最耀眼的杰作《地狱一季》。1891年,37岁的兰波因癌症去世。而那段曾经照亮他青春的恋情,都融化在了他的诗作《布鲁塞尔》里:

    科教新报 2019年9期2019-09-10

  • 在大海与太阳交接处
    古拉·阿尔蒂尔·兰波(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这是一条漫长的路,他并不着急到达目的地,只把这当做一次生命的散步。关于兰波,纳桑奈尔有很多好奇的问题,除了兰波自己,没人能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他自己也没有答案。兰波在诗里称“大海与太阳的交接处”是意味着“永恒”的地方,去那里的途中必须要穿过沙漠。经过一路的观察,在踏入沙漠的第一步,纳桑奈尔终于向兰波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写《奥菲莉亚》的时候,你和这世界相识不过16年,为什么就拥

    小资CHIC!ELEGANCE 2019年6期2019-04-09

  • “我愿成为任何人” ——兰波《出发》赏析
    钱晓国(诗人兰波冷眼旁观这个世界)在法国诗坛上,阿蒂尔·兰波(1854~1891)绝对是一个传奇。从14岁开始写诗,到19岁短短的五年时间,他就完成了作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全部作品,然后停止写诗,辗转欧洲、亚洲、非洲各国12年,最终因病逝世,年仅37岁。作为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和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兰波毫无疑问是个天才诗人。他的诗歌是“思想与思想的交错”,是“灵魂与灵魂的交谈”,在现实与人生、存在与禁锢的悖谬处境中,他尽情地放纵自我意识,他在他多变的人

    中学语文 2019年5期2019-03-14

  • “我愿成为任何人”
    诗坛上,阿蒂尔·兰波(1854~1891)绝对是一个传奇。从14岁开始写诗,到19岁短短的五年时间,他就完成了作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全部作品,然后停止写诗,辗转欧洲、亚洲、非洲各国12年,最终因病逝世,年仅37岁。作为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和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兰波毫无疑问是个天才诗人。他的诗歌是“思想与思想的交错”,是“灵魂与灵魂的交谈”,在现实与人生、存在与禁锢的悖谬处境中,他尽情地放纵自我意识,他在他多变的人生中高喊“我愿成为任何人”。小诗《出发》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9年2期2019-03-13

  • 在大海与太阳交接处
    古拉·阿尔蒂尔·兰波(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这是一条漫长的路,他并不着急到达目的地,只把这当做一次生命的散步。关于兰波,纳桑奈尔有很多好奇的问题,除了兰波自己,没人能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他自己也没有答案。兰波在诗里称“大海与太阳的交接处”是意味着“永恒”的地方,去那里的途中必须要穿过沙漠。经过一路的观察,在踏入沙漠的第一步,纳桑奈尔终于向兰波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写《奥菲莉亚》的时候,你和这世界相识不过16年,为什么就拥

    小资CHIC!ELEGANCE 2019年2期2019-03-12

  • 为什么我们今天仍需要兰波?
    法国索邦大学访谈兰波研究专家安德烈·纪尧(Andre Guyaux)。此文为访谈记录。法国“七星文丛”的三版《兰波全集》正式采访前,纪尧教授问我们:“兰波的作品都译成中文了吗?”黄荭:兰波的作品基本上都有中文译本,包括他全部的法文诗歌、《地狱一季》(Une saison en enfer)、《彩画集》(Illuminations,也译作《彩图集》和《灵光集》),还有兰波部分拉丁文诗歌和往来书信。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兰波就随着中国对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译介进入中

    读书 2019年1期2019-01-11

  • 『醉舟兰』兰波,在风中呼啸的遗言
    海洋!——摘自《兰波作品全集》之《醉舟》无论在公共的文学史上,还是在许多个人的秘藏的文学手册里,兰波都是一个耀眼星子般的既遥远又切近的存在。他行走在文学天空的边缘处,闪烁着谜样的光芒,在暗夜里(夜的时代)凝视他,那光芒就会刺目而令人生畏地逼近,发出一百多年来毫不减弱令人颤抖的神谕般质问:何为绝对的现代?何为我们的诗歌?可以容纳我们的生活在哪里——它存在吗?现实是什么——它到底是虚无还是超越之路?应当沿着此路去冒险,还是去死亡?死亡故乡里究竟有无任何安慰?它

    山西文学 2018年4期2018-11-13

  • 象征主义下的对于《幽谷睡者》的新解读
    其代表人物之一的兰波也是其集大成者,写了许多带有象征主义色彩的优秀诗篇。其一 《幽谷睡者》就是其典型的代表作品。其中的象征主义意象“颜色”的铺陈和叙事结构的反差突出了对于战争残酷性的无声谴责的主题。这一已经被绝大多少的学者和作家认可的传统解释显然是成功的而且是具有其文学价值的。而象征主义理论特征之一的“暗示性”又提供了对于同一首诗的多种解读的可能性。所以,引出了笔者对于其中隐藏的“死亡”主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即,向死而生,驶往永恒。关键词:象征主义 兰波

    中文信息 2018年3期2018-06-11

  • 浅谈兰波诗歌中的基督教元素
    赫晶晶摘 要: 兰波的诗歌犹如一粒石子,在19世纪的法国诗坛激起层层波浪,这位年轻的象征主义诗人本身也堪称传奇,兰波反抗传统,摒弃宗教,然而他的诗歌中却不乏基督教的意象和故事,本文从兰波诗歌中的基督教元素入手,浅谈兰波对宗教的反叛及其诗歌中隐含的逃离西方基督教世界的愿望。关键词:兰波 诗歌 基督教作为19世纪象征主义诗人的代表,兰波的创作和行为都充满了叛逆色彩,兰波主张诗人应当成为“通灵人”,他的诗作糅合多种色彩和感官感受,与传统的诗歌作品风格迥异;少年时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3期2018-05-15

  • 从魏尔伦的爱情诗看其与兰波爱情的心路历程
    容易发现魏尔伦与兰波之间的爱情故事,魏尔伦的诗主要分为了三个阶段,即与兰波认识以前、与兰波相处交往之时以及与兰波后期的不和,本文从这三个阶段出发,去探索魏尔伦所经历的漫长的心路历程。关键词:魏尔伦;爱情诗;兰波;心路历程魏尔伦作为法国象征派的诗人,在法国诗坛领域具有极高的威望,他的诗歌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魏尔伦以音乐般的美妙旋律,在诗中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在他的诗歌中,其表现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包括苦恼、幸福、忧郁以及不安等等。对此,

    速读·下旬 2017年12期2017-12-20

  • 论阿尔蒂尔?兰波的不安分
    超现实主义鼻祖的兰波是位“脚底生风”的诗人。这位伟大的诗人在创作了许多旷世之作后,并不满足于安分地做一名诗人。他尝试过许多不同工作,体验了多种人生历程。他的一生都在风风火火地奔忙着,不安分的心永远也无法让他停下来。关键词:兰波;不安分;自由;诗歌提到阿尔蒂尔·兰波,人们首先想到的或许是他那一部部令整个现代法国诗坛都为之震撼的诗集;而当人们谈及其本人时,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就是他那张天使般的面容以及那双深邃的蓝色双目。这双眼睛的深邃诠释着人们的疑惑,人们无法理

    东方教育 2017年15期2017-10-19

  • 彩虹少年
    水湖距我第一次读兰波已近7年了,一直想写写他,却迟迟不敢动笔,怕一旦落到贫瘠的白纸上,就失掉了他的灵气和沉醉。14岁时,在一本杂志上偶然看见了一篇关于他的短文,文章配了一张照片,凌乱的头发,稚嫩的表情中还含有一种少年戾气,几乎是个孩子。我抄下他的诗,剪下他的照片,夹在书里,埋在灵魂里,那时他是我的一个秘密。由于老师的缘故,初中时光对我来说无任何留念之处,至今有时在读他的诗时,我仿佛还能看见,14岁不安的女孩,读着17岁诗人焦躁的文字,就如里尔克在《少女的憂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41期2017-10-18

  • 他穿过邪恶,给我们留下残酷的美(下)
    李德武3.兰波的中期写作1871年9月,兰波主动给魏尔伦写信,并寄上自己的诗歌,以求获得魏尔伦的赏识。与魏尔伦的接触,开启了兰波写作的第二阶段。与第一个阶段不同的是,第一,兰波的生活环境和方式发生了改变,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巴黎,进入到巴黎当时最有名的文学沙龙,与所谓的大师们交流。在魏尔伦的带领下,兰波频频出没一些社交场所。交往并没有让兰波获得多大益处,相反,他了解了所谓巴黎上流社会,以及文人圈子生活的平庸和浮华,这进一步助长了他的自信和狂傲。他和魏尔伦常常在

    青春 2017年10期2017-10-09

  • 他穿过邪恶,给我们留下残酷的美(上)
    序20年前,我对兰波是排斥的,我觉得他的叛逆过于草率、任性,带有青春期的冲动,以至于他的诗仅仅是灵光一现。不久前的一天晚上,睡前随意翻看《兰波作品全集》(王以培译)时,打开的那页诗是《晚祷》,“我坐着,像一位天使落在理发师手中”,突然被这一句击中。我发现自己过去对兰波有失恭敬。“理发师”作为世俗生活(或宗教生活)的象征太准确了,这种世俗生活(或宗教生活)并不以大恶毁灭诗人的才华,而是在看似顺理成章的日常习性中摧残诗人的个性。而“晚祷”就是一个手持剪刀,对所

    青春 2017年9期2017-09-08

  • 兰波诗歌名作《醉舟》浅析 ——“我”在《醉舟》中
    郭晓岱兰波诗歌名作《醉舟》浅析 ——“我”在《醉舟》中郭晓岱漫游与流浪,是诗人兰波短暂人生的永恒主题。诗歌《醉舟》以“我”为主人公,讲述了一场奇幻之旅。其中,“我”既是一个浪漫抒情的讲述者,也是致力于探索新的诗歌语言、发现新的诗歌世界的通灵人。当然,“我” 终究为“他人”,为客观诗歌而生——拥有崇高之爱,向往绝对的自由。但最终,“我”又清醒地意识到:“我”只是一艘脆弱的纸船,一艘远离了寄居着崇高自由的未知世界的小船,“我”无法避免地走向虚无。我;旅行;通灵

    法语学习 2017年3期2017-04-15

  • 古今中外,十位英年早逝的大诗人(下)
    英勇牺牲了。九、兰波(1854-1891)死亡原因:疾病,享年37岁。兰波是法国19世纪象征派大诗人。他用谜一般的诗句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吸引了众多的读者,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兰波的代表作是他十七岁时写成的《元音字母》,即《色彩十四行诗》。在这首诗里,他给每个元音字母都赋于了色彩,并使那些色彩都带上了声音,以造成“视觉”与“听觉”、“色”与“音”的“交感”。这首诗后来被公认为象征主义诗歌的奠基石。说到兰波,就不能不提到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个法国象征派

    北广人物 2017年9期2017-04-05

  • 玻璃之爱 ——浅评同志电影
    出发。这个少年叫兰波,从他踏上旅途的这一刻,一场旷世恋情就拉开了帷幕。16岁的兰波的巴黎之行是应“诗人之王”魏尔伦的邀约。这个被称为缪斯的手指触碰过的孩子,从14岁开始写诗,15岁就写出著名的诗篇《醉舟》,魏尔伦读后惊为天人,于是发出邀请欲与之一晤。魏尔伦日益衰竭的灵感急需异乎寻常的另类来唤醒,兰波年轻美丽的身体对他来讲更是最直接、最奏效的感官刺激。魏尔伦在诗坛的地位、经济能力既是兰波寄生的最佳选择,也是敲开巴黎上流社会之砖。于是,一场起于各取所需的爱应运

    影剧新作 2017年4期2017-02-13

  •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与英国象征主义诗人的比较研究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和英国象征主义诗人艾略特。【关键词】象征主义;诗歌;兰波;艾略特一、象征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是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和美国诗人爱伦·坡是象征主义的先驱。19世纪80年代中期在法国正式打出旗号的象征主义是对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哲学和以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的反拨。象征主义者们主张发掘隐匿在自然界背后的理念

    青春岁月 2016年20期2016-12-21

  • 盗火:兰波诗歌创作中的反叛意识与自由精神
    州03)盗火:兰波诗歌创作中的反叛意识与自由精神尚笑1郑丽娜2(1.渤海大学文学院;2.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辽宁锦州121013)摘要:兰波作为19世纪法国前期象征主义代表诗人,是一位英年早逝的天才。他凭借通灵者和盗火者的身份,以惊人的敏锐道破时代的预言。诗歌承载着他无限的反叛意识与自由精神,宣泄着他永不妥协和不断超越的激情,字字句句都饱含着他对平庸现实的不满与对自然、对外界的向往,对科学理性、宗教理性乃至整个现代欧洲文明的决裂态度,以及对回归原始蛮荒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12-17

  • 颠覆传统感官、开辟新诗境界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的代表作。“通灵”诗人以其颠覆性的思维借助“醉舟”来寻找新的世界。本诗独特的叙事结构,兰波特有的词汇修辞以及充满幻象的神秘主题展现了世人前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神秘世界,堪称灵感诗的先锋佳作。关键词:兰波; 《醉舟》; 通灵者; 诗论;艺术手法法国诗人阿尔蒂尔·兰波(Arthur Rimbaud)被视作象征派的一座丰碑,在他短暂的37年生涯中,仅有六七年的文学创作旅程,其诗论及诗歌创作都引发了诗坛的震动,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学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6期2016-08-01

  • 盲目的罗曼司
    人”似指恋人们,兰波试图“少些孤单”并非借助爱情,而是回归大自然,“牧羊人”在世界各处死去,正是这个“世界”迫使兰波与魏尔伦分开,回到故乡夏尔城。④是所谓的“亲人”将兰波与魏尔伦分开,而太阳的光将“我”射伤,这里让人联想到诗人的不幸,但至少痛苦和孤独是自由的。⑤德拉艾指出,为了让魏尔伦夫妇重归于好,兰波回到了故乡夏尔城,这损害了他的文学生涯。⑥这里的“忘却”让诗人联想到“草场”,可能此时这片草场就在他眼前,正是五月,草场散发着芳香,并准备收割,但因出现“黑

    西部 2016年6期2016-05-14

  • 五月的旗帜
    阿蒂尔·兰波在椴树明亮的枝头病恹恹的号角渐渐寂灭。然而灵性的歌飞舞在醋栗树间。愿我们的血在经脉里欢笑,葡萄树枝在这里缠绕。天空美得像天使。蓝天与波涛辉映。我走出门。若一道光将我射伤我就死在苍苔上①。我们忍耐,我们烦恼都太简单。我的痛苦算得了什么。但愿悲剧性的夏天②将我绑上它幸运的彩车。让我穿越你千山万水,哦,大自然,——啊,少些孤单少些虚无!——当我死时。不做牧羊人③,这真好笑,他们渐渐死去,世间处处皆是。我愿季节轮回将我消磨殆尽。回到大自然你的怀里;我的

    西部 2016年6期2016-05-14

  • 色彩•文字——从兰波的《七岁诗人》读起
    色彩•文字——从兰波的《七岁诗人》读起刘娟【摘要】1871年,两封《通灵者书信》的完成,标志着兰波的诗歌创作走向全新的阶段。兰波一方面致力于诗歌创作,一方面不断探求新的诗歌理论,从发明新的语言,到创造新的智慧、新的生命。通过对各种色彩意象的描绘,天马行空的想象,还有对文字的选择、锤炼来完成自己的诗歌使命,探寻未知,获得新的发现。【关键词】色彩 语言 “通灵”[Résumé]En mai 1871, Arthur Rimbaud a envoyé deux

    法国研究 2016年1期2016-04-25

  • 兰波:天才少年不驯之爱
    一季》,阿蒂尔·兰波著,王道乾译,花城出版社2004年版)精神自传事情很难说,也许当魏尔伦1873年7月3日决绝离开,留下兰波自己一个人在伦敦时,兰波才真正爱上魏尔伦。兰波追着魏尔伦来到布鲁塞尔,此时的魏尔伦依然在犹豫是回到巴黎回到妻子儿子身边,还是继续和兰波远走高飞去自由探索新的诗歌。兰波始终瞧不起他的优柔寡断,但和他一起时,却总能产生额外的耐心。就这样一拖再拖,兰波还是决定离开他了。7月10日,两人又是一上午的酗酒,兰波重申自己要离开的决心,午饭后他们

    三联生活周刊 2016年7期2016-02-17

  • 浅析阿尔蒂尔・兰波的《永别》
    浅析阿尔蒂尔・兰波的《永别》王梦静(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570228)摘要:兰波是19世纪著名的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兰波一生创作短暂,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在19岁完成《彩图集》后就停止了诗歌创作。本文选择了《地狱一季》中的《永别》进行简单分析,对《永别》中的艺术特色进行了归纳,之后对本篇文章进行了总结。关键词:阿尔蒂尔・兰波;永别;艺术特色一、兰波和《地狱一季》阿尔蒂尔•兰波(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1854年10月2

    大众文艺 2016年4期2016-01-28

  • 地狱中之一季
    尼古拉·阿蒂尔·兰波 胡品清/译]地狱中之一季[(法)让·尼古拉·阿蒂尔·兰波胡品清/译]散文诗集《地狱一季》是兰波封笔之作,也是一部大胆探索、观念超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散文诗精品。整部作品充满繁复的思绪和生命激情,展示出兰波在危机中与自己内心决斗,并用激进的表达方式呈现诗人对真理质疑、追问的心路历程。这种混杂了反叛欲和一个绝对主义者殉难倾向的审美状态,使他的窥探与求索显得沉重、诡谲而迷狂。这既是兰波苦涩、激荡、漂泊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不断对自我灵魂残酷

    文苑 2015年35期2015-11-17

  • 爱与美的化身
     多雅楠摘 要:兰波,一颗善良而无助的灵魂。在他逝世后百年中人们不断追寻其身影,这位“被缪斯的手触碰过”的人间天使在短暂的三十七年中用自己的生命实践着“我是他者”的主张,并在艺术世界中以超时代的精神探求真实、“界定未知”。让我们走近兰波,走近他的诗歌,以俯拾一点爱与美的折光。关键词:兰波;诗歌;本质一、兰波其人二零一二年一张“兰波等人在亚丁宇宙饭店台阶上的合影”被巴黎的两位图书馆理员发现,这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又一场“兰波热”。人们在其身后不断追逐兰波的身影,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6期2015-09-29

  • 论《醉舟》的意象分析及背后的哲学内涵
    作出的天才之作。兰波在创作《醉舟》时年仅十七岁,虽从未见过大海,但凭借诗人天才般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时代洞察力,成为象征主义诗歌中程碑式的作品。通过对《醉舟》的意象分析,折射出《醉舟》所要表达的哲学内涵以及时代心理和精神需求。醉舟;兰波;象征主义诗歌;哲学内涵作为一个通灵者诗人,年仅十七岁的阿尔蒂尔·兰波于1871年7月完成了其代表作《醉舟》。值得注意的是,兰波在创作《醉舟》之前,曾于1870年8月、10月和1871年2月三次离家出走,游荡在欧洲大陆山岳田园之

    大众文艺 2015年17期2015-07-12

  • 《母亲,我的千思百虑——16位大诗人和他们的母亲》
    述了歌德、雨果、兰波、魏尔伦等 16位伟大诗人,和他们各自母亲的关系。魏尔伦自小便受到父母溺爱,长大后曾因 “殴打和以死威胁他的母亲”而蹲监狱,但 77岁的母亲仍旧照顾生病的儿子直至去世;兰波在与母亲故意失去联系后,母亲在去信中写道:“没有孩子的人真幸福,或者不爱孩子的人真幸福 ”,母子间的嫌隙致使后来兰波截肢后母亲不肯多跟儿子多待一会儿,借口女儿生病离开,甚至最后连兰波的葬礼都没有参加。要有多深的爱才会有这样透彻的痛?16种母子关系、 16种不同的人生,

    花样盛年 2015年5期2015-05-30

  • 兰波的超现实主义对《奥菲斯》的影响
    响艺术的发展,而兰波则被公认为超现实主义的鼻祖。让·尼古拉·阿蒂尔·兰波(Jean Nico1as Arthur Rimbaud,1854-1891)是 19 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文字炼金术》(地狱一季)集中体现了兰波“通灵者”的属性,倡导“凭借幻觉,错觉写诗”。而在先锋实验电影《奥菲斯》中,镜子的象征作用,以诗人作为跨越世界隔阂的载体,梦幻而流动无意识的讲述方式,主题触及死亡、诗歌、自我认知、再生,都明显带有兰波的超现实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7期2014-12-11

  • 在春天,寻找一棵树
    ?当年,魏尔伦问兰波:“你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兰波答道:“我最害怕变成我眼中的别人。”兰波极其聪慧,明白做内心期许的自己何其重要。他仿佛是太阳之子,听从每个来自心灵深处的指令,穷尽一生去寻找永恒。他浪迹在亚、非、欧大陆上,在梦中永远喃喃着:“向上,向上……”最终他找到了令他愉悦的永恒之地,他说那是在海天相吻的地方,终不负他短暂的一生。有时,我被汹涌而来的记忆猛然击中,也会微微错愕,惊觉我曾经拥有的美好事物被我弄丢在时间长河里。那时,我便会找一棵大树,坐在

    小溪流(成长校园) 2014年3期2014-03-27

  • 魏尔伦与兰波的惊世之恋
    17岁的少年诗人兰波手执保尔·魏尔伦的书信,来到巴黎。此前,魏尔伦读过兰波的一首诗——《醉舟》,惊为天人。没有人能预见到,这是一场旷世恋情的开始——19世纪下半叶法国的“诗人之王”保尔·魏尔伦爱上了才华横溢、小他10岁的诗人兰波。这是一场为世俗所不容许的同性之恋。两人同居之后,生活挥霍而放任,酗酒和吸食大麻,都是家常便饭。他们的行为为巴黎的文学精英团体所不容,而兰波的恃才傲物更是引起许多人的反感。在这一时期,兰波创作了大量具有震撼力的诗作,他的诗歌成就甚至

    文苑 2013年1期2013-08-15

  • 给诗人的……
    1月10日,诗人兰波停止了呼吸,他被安葬在家乡法国的沙尔维尔。一百多年过去了,直到今天,一些少女依然在信封上画上心形玫瑰,从遥远的地方给兰波写信寄来。研究兰波的学者古蓝山说:“当然,这些信件没法投递,于是邮局便设立了一个兰波纪念馆,把这些邮件都存放在里面。求爱信自然是不能拆的,礼物倒要打开看看,怕存放的时间过长会发生霉变。几十年过去,兰波博物馆里的藏品已经满满当当了,并且还在不断增加。邮递员也换了好多茬,临退休时,他们往往会骑着自行车到兰波墓前告别,把自己

    读者 2011年3期2011-05-14

  • 给诗人的……
    1月10日,诗人兰波停止了呼吸,他被安葬在家乡法国的沙尔维尔。一百多年过去了,直到今天,一些少女依然在信封上画上心形玫瑰,从遥远的地方给兰波写信寄来。研究兰波的学者古蓝山说:“当然,这些信件没法投递,于是邮局便设立了一个兰波纪念馆,把这些邮件都存放在里面。求爱信自然是不能拆的,礼物倒要打开看看,怕存放的时间过长会发生霉变。几十年过去,兰波博物馆里的藏品已经满满当当了,并且还在不断增加。邮递员也换了好多茬,临退休时,他们往往会骑着自行车到兰波墓前告别,把自己

    读者·校园版 2011年3期2011-05-14